对高校网络文化作出概述,指出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分析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原则,并提 出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机制,丰富高 校网络文化精品内容,以及加强高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以新媒体为载体、新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化是 一种兼有文化活动、观念和形态的综合形 式,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7亿, 网络文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由于大学生群 体接纳新事物能力强且其大多是网络原住民,网络文 化对他们学习与生活等的影响已然渗透到各方面。以 在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网络文化形成于高校校 园,它是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进行高校 文化育人是实现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的重要抓手,更 是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有效 途径。
高校网络文化概述
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指的是以网络为载体、积极健康、富有创 造性的精神活动和精神成果,高校网络文化是归属于网 络文化的一种亚文化。高校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传 播的主体与客体都是大学里的教职工与学生。高校网络 文化主要体现在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日常网络 交流当中,以QQ群组、微信群组、校园论坛、飞信、 抖音、微博等数字化互动平台作为载体。可以从三个层 面来理解高校网络文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 面。物质角度是指在校园里有关互联网等技术的网络设 备;精神角度是指高校师生在上网时所接触的对自身的 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所产生影响的某些因素,也是高 校网络文化的主要方面;制度角度是指高校为维护校 园网络环境所建立和制定的规则制度。高校网络文化 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网络文化活动、网络文化作品和网 络文化行为观念。
高校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1.开放包容
高校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源于网络的开放性,也源 于网络文化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因此,高校网络 文化相对开放包容。高校网络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碰撞 交融的过程中积极接受吸纳优秀的文化,凡是优秀的 先进文化都在校园网络平台上有所展现,正所谓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将不同种类的先进文化在校 园平台上进行展示,才能让高校网络文化繁荣健康 发展。
2.话语补偿
从话语内容角度来看,高校网络文化具有明显的 “补偿性”特点。相比较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群体常 常因为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等原因不习惯在现实环境中 显露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情绪,但网络平台赋予了 用户更加安全的话语空间,使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交流 更加自由平等,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用线上的话语空间补 偿线下话语空间的缺失。
3.成风化人
高校网络文化是新时代下高校的文化产物,也是高 校校园中的先进优秀文化,其肩负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和 先进文化的责任,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 优秀道德品质的抓手。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始终坚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肩负着向当代大学生宣传马克思 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责任;另一 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在塑造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 中对大学生形成了正能量熏陶。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实践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和塑造 时势必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首先,高校网络文化是在高 校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逐步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的,教师在进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时可以使用丰富的高 校网络文化内容,还能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开展低成 本、高效率的沟通。其次,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相比,在网络中交流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增强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和互动性,也使得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最后,优秀的高校网络 文化有助于化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可 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形成更加积极乐 观的心态。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 模式相比,高校网络文化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了新 模式,这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开展。对学 生而言,网络环境是一个自由且具有亲切感的空间,他 们围绕学习内容和自身情况与教师直接交流,可以全面 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并且有机会为网络文化贡献自己 的内容;对教育者而言,他们根据收到的反馈,可以相 应地调节教学内容,这样就能更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 水平与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完成育人工作。这种双向交 流、及时反馈的模式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 高效且顺利地开展,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更好 更快发展。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已 然是他们学习知识、了解新闻和娱乐休闲的主要渠道。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网络原住民,成长在网络空间中, 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文化。学生 虽然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接受速度较快,但由于网络 信息良莠不齐,其网络安全意识仍然有待提高,需要高 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此外,还应加强高校网络文化 育人的力度,维护网络领域的安全稳定,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加强校 园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清理力度,这样才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合格接班人
加快推进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 作建设,不仅是党和人民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 的要求。只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 高校网络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强化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与高校网络文化的结合方式,唱响网络主旋律, 才能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要通过传承和弘扬中 国传统文化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在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繁荣发展,为更多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培养事业添砖加瓦。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原则
政治方向原则
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其他领域,坚持正确的政 治方向是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误入歧途的前提要求。高 校网络文化育人的过程至关重要,政治方向性是整个过 程的灵魂所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拥护和遵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网 络文化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将先进文化融入校园网络文 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及方方面面。
合力育人原则
作为结构化的系统工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 要进行多方资源的整合,从而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进行多方力量资源整合时,校内各部门要积极配 合,以形成完善的网络育人生态系统。由于网络具有 开放性,高校网络文化会受到各类社会文化的影响。 高校网络文化要与社会各方力量和各种信息资源开展 合作,开发和创新网络文化,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育等 多方面综合发展,并始终坚持育人工作的连续性与阶 段性,才能将合力育人原则贯穿于受教育者学习的全 过程。
隐形教育原则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要是通过网络文化渗透的方式 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 受教育。隐形教育原则主要体现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 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通过视 频、图片、音频和直播互动等多种传播方式渗透在各类 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中,所传播的内容生动活泼,学生自 然就将接受的教育内化于心。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 渗透在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覆盖了日常教学、娱乐活 动等,其不仅能帮助教师改善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还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实践和其他活动的参与意愿,帮助 学生将教育内化于心。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
随着高校教育阵地由线下逐渐扩展到线上,高校 在开展网络文化育人时也应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建设高质量的线上课堂,尽可能发挥高校网络平 台功能。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 网络文化育人的实践有机结合,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 要做出创新、加大结合力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在网络文化建设的各 个环节中。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主题活动:红色 主题演讲比赛、线上线下优秀党员和优秀学生事迹宣 讲会,开展“青年之声”“红色在线”等线上文化活 动等。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方向,让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工作与先进文化的步调 保持一致,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鼓励学生 积极创作宣传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作品, 利用创新网络漫画、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用学生 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进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 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机制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机制的科学性是高校网络文化育 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和保障,高校应当立足于实 际,在育人的实施主体、调用资源和网络环境三方面开 展协同发力,积极探索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机制的有 效路径。在育人的实施主体方面,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 目标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划分学校各部门育 人责任,建设校内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发力的育人体 系格局,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协同育人机制。育人资源方 面,统筹学校育人资源与企业社会育人资源,以完善网 络文化育人格局为目标,探索并创新协同育人模式,通 过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来增强育人资源的创新性与开放 性。在育人环境方面,统筹校园网络平台运营,打造多 维新媒体网络文化育人矩阵,建设统一优质的网络文化 育人环境。
丰富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内容
对于任何一种网络文化而言,优质的内容是其受欢 迎的关键因素。要认真考虑怎么将网络文化的内容质量 与品质提升上来,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 作用。高校应将网络运行的规律琢磨透彻,清楚掌握学 生的网络习惯,用“互联网思维”来指导网络文化内涵 的建设。一方面,尽量丰富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充分挖 掘不同网络平台的优秀资源,多平台协同发布具有时代 特点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新校园网络平台的教育方 式和内容,充分展示校园和社会的优秀人物事迹,要让 学生体会到身边就有值得关注的文化素材,还要充分挖 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素材,结合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创造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充 分打造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网络文化活动,活动的举办时 间可以是传统节日期间、学生开学季以及毕业期间,活 动的开展和教育的实施要加以常态化,如组织举办高校 网络文化优质作品竞赛和展示、网络优质作品评选等优 秀文化活动,要树立活动的品牌,以更好提升高校网络 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作为高校教育和办学水平的一种侧面反映,大学生 网络素养水平对于开展网络文化教育、建设校园网络文 明和网络道德建设有着直接影响。高校应加强学生对网 络信息的辨别和处理能力,使学生可以自主回避消极的 有害信息,加强识别和批判能力。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 的力度,让学生自觉规范上网,承担网络道德责任。此 外,还需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引 起学生对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重视,从而为高校网络 文化育人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何晓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 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S1):30-33+53.
[2]赵继颖,孙立军,许静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策研 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5):113-116.
[3]黄怡铭. 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4]王培信.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价值研究[J].黑龙江 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4):4-6.
[5]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1):34-46.
[6]汤志华,廖青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96-100.
[7]王志,王希普,郝丽.强化校企互动发展 创新协同育人 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8(07):56-58.
[8]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