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多元化发展研究

2022-03-11 00:00

中国民族器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艺术表演形式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器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戏曲艺术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融合了唱腔、舞蹈、武术及器乐等多门技艺。其中,器乐伴奏是烘托戏曲气氛的重要手段,它是戏曲表演的灵魂,对整个表演的剧情推进和人物塑造有着深远意义。戏曲艺术中民族器乐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由最初的吹奏、打击乐,逐渐发展出弹拨、拉弦乐器,并且随着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当前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大家庭。基于此,探讨我国传统戏曲器乐的丰富种类和独特价值,并结合新时期戏曲的多元化趋势提出了未来戏曲器乐多元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审美和情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器乐伴奏也应该在继承传统民族器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发展和革新。尽管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的表演过程中总是居于从属的位置,但却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戏曲声乐一般包含了唱腔与念白,器乐则是所有戏曲伴奏、打击乐和弦乐等的统称。戏曲艺术中的民族器乐总是呈现出“少而精”的特点,尽管器乐的总数并不多,但经过相互的搭配和编排也能够产生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表现效果。民族器乐与戏曲艺术相辅相成,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内容与形式,从而缔造了丰富的民族器乐文化和戏曲艺术。

中国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的独特作用   

精准捕捉戏曲唱腔意蕴的核心要素

   中国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的运用有助于通过节奏明快的变化突出戏曲唱腔灵活多变、明快生动的特点,以充分展现不同行当、不同流派所具有的艺术风韵。例如荀派京剧唱腔强调在表演过程中展现“起承转合”的不同内容,而伴奏器乐在演奏中也要求各种演奏技巧与唱腔的吐字、气口、发声等配合一致,展现出颤音、滑音、加花等不同内容。

   在作品《龙凤呈祥》中,锣鼓乐器的演奏在孙尚香出场之前就营造出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所使用的“慢长锤”锣鼓点具有舒缓沉稳的特点,充分迎合了主人公端庄的人物唱腔。而当人物发生情绪变动等情况时,器乐伴奏又能够提醒广大受众转变关注的重点,以更好地追随演员唱腔要素变化[1]。

    深化戏剧表演的人物形象

   传统戏曲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时往往会使用不同的伴奏器乐以及不同的演奏技巧。例如在塑造旦角的形象时往往会使用“旦上场”的锣鼓点,在小锣明快的节奏之下,能够表现出传统文人或是传统妇女闲来无事的状态。当戏曲中的老年人上场时,一般会使用“小锣打上”;而当皇帝等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形象出现时,则会使用大锣点子。当表现武将精神焕发的人物形象时,整个器乐伴奏就会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当出现活泼可爱的少女时,器乐伴奏则又会显得活泼自由。

    除此之外,器乐伴奏还会随着戏曲表演者念白、动作、表情的不断切换进行节奏的转变与衔接,演员的武打动作、水袖动作、整冠动作等也因为器乐伴奏而具有更强烈的表现效果[2]。

扩展戏曲艺术的舞台效果

在传统戏曲中,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内容往往会进行相对夸张化的处理,尤其是塑造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更离不开锣鼓等配乐节奏,以更好地营造激烈紧张的热烈场面。例如《火烧赤壁》中,两军对垒、武将对打等场景,演员与乐器演奏者配合默契,为观众构建出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的水战场面,在明快的锣鼓节奏中,观众往往会随着节奏的变动而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产生出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紧锤”“流水”等不同节奏的锣鼓、胡琴伴奏甚至可以在特定场景下,使用特殊的演奏技巧模仿出许多自然界存在的声音效果,例如下雨、刮风、打雷、火焰、马群等音效,从而产生独特的舞台表现效果[3]。

戏曲艺术中民族器乐的主要类型

打击乐器

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打击乐器往往被称为“总指挥”,其中主要包括了锣、鼓、板等乐器种类。早在上古时期,先民就发明了原始的鼓,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国鼓的形式极为丰富。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鼓所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各有不同,一般鼓的腔体越大,所发出的声音越深沉、浑厚,反之则清脆、高亮。传统戏曲中多将板鼓和响板搭配使用,板鼓一般由槐木或桦木搭配牛皮制成,当与响板同时击打时,音质洪亮震撼,带给观众强烈的声音感染力。

掌管板鼓和响板的人被称为“司鼓”,也是整个戏剧表演的指挥者,主要在表演中负责用乐器击打产生的鼓点为其他演奏者和戏曲演员把控整体的节奏,从而烘托出传统戏曲的独特气氛。戏曲的打击乐在开场和表演过程中分别发挥着前导和引导的重要作用,是整个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

弹拨乐器

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它不仅拥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而且在不同时代都凭借其独特的音色、演奏技巧和演奏效果得到人们的喜爱。琵琶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戏剧性特质,在戏曲伴奏中,其独特的音质色彩往往能够增强戏曲内容的情节和内涵,当进行戏剧情节的推进时,琵琶演奏也能够产生细水长流、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喜怒变化的独特效果。与其他传统乐器相比,琵琶等弹拨乐器的音域更加宽广,演奏技巧也更加灵活多样,丰富且富有变化,不仅能够充分表现欢快和喜悦,还能够营造凄凉的氛围。例如在豫剧《秦香莲》中,琵琶使用时,其平缓柔和的音色塑造了秦香莲勤劳、善良、坚韧的主人公形象[5]。

拉弦乐器 

板胡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拉弦乐器,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成为我国传统戏曲中不可缺少的声音。板胡在戏曲演奏中所起到的作用一般被概括为“拖腔保底”,它指的是板胡演奏者可以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根据曲目的表演要求,随着演员的唱腔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从而成全演员的唱腔和表演。

除此之外,二胡也是各类戏曲形式中较为常用的拉弦乐器,尽管板胡与二胡的形制大体相似,但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别。二胡的琴桶更大,音色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二胡演奏者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使其产生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深沉悲切的曲调,并且在独奏时也能产生丰富的戏剧表现效果,可以说二胡和板胡在调节舞台节奏、烘托舞台气氛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6]。

新时期戏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内容与题材的不断丰富

古典戏曲艺术以诗为魂,歌为骨,在唯美的戏剧化情境中追求写意与传神的表现效果,且富有独特的东方神韵,它的语言空灵而典雅,形式丰富而生动,在一代又一代的戏曲传承中赋予了人们戏曲美学的基因。我国戏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由来已久,并且随着戏曲艺术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与演变,不同地区的人们结合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审美特点形成了晋剧、桂剧、湘剧、粤剧及上党戏等各色戏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们更是不断借鉴传统戏曲中脸谱化、虚拟化、符号化、写意化的表现风格,不断对新时期的社会现实进行提炼和升华,从而产生了许多具有都市感、时尚感的新戏曲[7]。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

受新时期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影响,我国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创作形式逐渐融入了许多戏剧艺术的内容,在风格上也逐渐摆脱传统戏剧格式化、框架化的束缚,有效实现了与舞蹈、绘画、音乐、杂技及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创新与融合。例如有的创作者将现代艺术中的摇滚与传统京剧艺术进行了充分融合,最终呈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摇滚京剧《荡寇志》,不仅使许多热爱传统戏曲的受众眼前一亮,而且受到广大年轻观众的喜爱。海派跨文化戏剧《情殇钟楼》同样如此,创作者借助当前多元文化的发展,在戏曲艺术中融合了大量舞蹈表现方式,从而塑造了主人公热情似火的个性特点,并且在人物造型上尽管借鉴了戏剧的勾脸,但其非对称的风格却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构建出一种新的审美格调[8]。

呈现方式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随着新时期技术手段和舞台艺术的不断发展,新古典戏曲不断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戏曲美学进行了新阐述和新演绎。在表现力上,新古典戏曲更加追求戏曲内容的精致与典雅,也更加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并强调要在内容创作中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积累与表现,以便更好地引发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则更加强调要借助当代科技成果,将戏曲舞台的艺术性和美学特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现代戏曲舞台在呈现方式上更加表现为灯光、服饰、音效、舞美等新设计。例如戏剧音乐剧就是一种新世纪所呈现的新舞台艺术形式,它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同质艺术元素,将音乐剧所具备的独特高科技舞美运用其中,实现了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的新高度。

中国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器乐伴奏中作曲编配的创新发展

现代戏曲观众的艺术审美更加追求个性化和真实性,因此他们在欣赏戏曲配乐时也更加追求与音乐本身产生情感或得到节奏上的共鸣,现代戏曲的伴奏创作要更加强调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以及戏剧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在对传统戏曲曲牌和旋律进行创新与改编时要在其中加入更多的戏剧元素和抒情效果。例如新戏曲作品《三少年》中的“采黄花”片段就是传统曲牌改编的成功案例,它改编自“西皮原板”的过门,结合人物所处的特定情境以及人物内心产生的紧张情绪而进行创新性改编。此外,在进行戏曲作品整体结构的编排时,可以充分借鉴西方戏剧的表演结构以及现代音乐剧、歌剧中管弦乐队的表现效果,提高传统民族器乐在新戏曲中的表现力和震撼力[9]。

器乐伴奏要进一步摆脱传统公式化思维的束缚

传统戏曲的打击乐器尽管在音高和音色上具有灵活、生动的特点,但是它们在与其他乐器的配合演奏中却有一整套固定的表演程式。而在当前新戏曲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器乐配乐也应该进一步摆脱传统公式化思维的束缚,演奏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演奏理念和演奏技巧,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戏曲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新编历史剧的表演过程中,创作者们创新性地使用了“开幕曲”“闭幕曲”等传统戏曲中没有的演奏结构,并根据戏剧情节的不断演变而对特定阶段的器乐伴奏进行了重新规划和编排,其中的许多旋律都改编自地方民间曲调,实现了“新”与“旧”的融合发展。

对民族乐器本身进行改造和创新

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到今天,除了要继承传统器乐文化的优秀元素外,还要实现与其他器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例如黑龙江京剧乐队在创新过程中尽管保留了传统京剧所使用的“三大件”器乐伴奏,但同时也吸收了许多西方管弦乐器和新时期所出现的新乐器。许多演奏者都根据当前戏曲演奏的特点对传统器乐“唢呐”等进行了新的改造和创新,使其具有了与传统器乐不同的高、中、低音色,从而展现出我国传统器乐别具一格的色彩,更加适合表现戏曲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适应新时期戏曲唱腔的创新和发展[10]。

音乐伴奏是各类型戏曲的标志性内容,同样也被称为“戏曲之魂”。从当前的继承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传统戏曲在发展和创新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而一种戏曲形式能否被新时代的受众所接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其音乐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中国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多元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广大戏曲工作者要同心协力,深刻认识到民族器乐在戏曲表演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把握各类器乐的发展特点,从而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传统戏曲器乐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之道,在重视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民族器乐及其演奏方式,为延续我国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常程.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J].河北画报,2021(08):115-116.

[2]项葵.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合功能[J].电影评介,2006(19):109-110.

[3]孔勇.戏曲音乐中电声乐器的运用[J].影剧新作,2014(02):47-48.

[4]苗颀.戏曲中的特色伴奏乐器对声腔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7(02):170-171+181.

[5]李金璐.怀梆戏曲伴奏乐器概述[J].黄河之声,2020(17):14-15.

[6]黄艳.民族器乐演奏如何借鉴戏曲音乐元素[J].音乐时空,2015(23):18-19.

[7]郑怡.论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作用[J].长江丛刊,2020(34):8+11.

[8]崔岩.论京剧中器乐伴奏的创新发展[J].戏剧之家,2017(09):95.

[9]胡小培.承传好京剧打击乐[J].中国京剧,2020(06):70-73.

[10]杨倩.京剧打击乐构成元素及其变异初探[D].沈阳:沈阳音乐学院,2014.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