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开展研究

2022-03-18 00:0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艺术院校教育建设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现代艺术院校教育创新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因此,各地区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关注艺术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现将对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当前是素质教育创新时代,艺术院校教育的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培养艺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艺术院校要围绕当代艺术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要求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丰富有趣的人文素质活动中,以促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职业素养等。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艺术院校培养全面专业人才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艺术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作高品位艺术作品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艺术名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都充满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内蕴,它们能够全面反映出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品位与先进的审美理念。艺术作品是人类思想感情的物化形式,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丰富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作品中,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加强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关于艺术的各类文化知识,了解各类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1]。比如,对于绘画艺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子系列作品,向学生详细介绍作者的人生阅历和人品,比如他笔下的竹子之所以苍劲有力、宁折不弯,被世人一致推崇,是因为他为人高风亮节、正直清廉,始终追求如竹子一样的气节精神。基于此类人文素质案例开展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品位的作品,从而成长为大家一致认同的优秀艺术家。

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促进艺术产业稳定发展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任何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努力做到德艺双馨,坚决履行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职责。文艺事业本身有着极为强大的社会感染力,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来的各种文艺作品会对社会民众产生深远影响,理应接受社会民众的检验。人类社会文艺发展历史证明,只有那些能够经受住社会大众考验,并能够为大众带来艺术美的体验和享受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成为经典之作。一位优秀的文艺大师,不仅要具有高超的艺术才华,还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由此可见,艺术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有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水平的提升,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并借助艺术创作为社会民众传递充满正能量的健康思想,推动社会建设和谐有序地发展[2]。德艺双馨是每个艺术工作者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也是他们恪守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必然要求。艺术院校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有效地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德艺双馨的人才,满足我国艺术产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传承社会文化艺术,提升社会整体人文素质

基于文化强国的战略实施背景,我国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社会健康文明文化建设发展创设了极为有利的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工作,其明确强调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各地区艺术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重要职责,汇集了各类艺术领域的专业教育人才。因此,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引领广大艺术专业学生大力传承弘扬优秀艺术文化,让艺术院校成为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基地。国家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制定颁布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区艺术院校努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让艺术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一起传承弘扬社会文化艺术。祖国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思想的碰撞,更需要综合型人才的大力支持。艺术院校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教育工作体系中,以促使其成为提升社会整体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比重偏低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各地区艺术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对艺术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学习、掌握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育人的素质要求。在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方面,艺术院校更多只是围绕校园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没有科学设置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也没有根据市场人才培养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特点补充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导致无法有效满足各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学习需求。当前,在我国艺术院校教育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知识类课程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会在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学习上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而人文社科类课程并没有学分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也导致教师与学生不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无法有效地发挥人文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除此之外,艺术院校的人文师资比重偏低,大多数艺术院校并没有组建培养出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才队伍[4]。艺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通常是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担任,并未聘入具有丰富实践教育工作经验与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从业者,从而导致艺术院校的人文课程教学质量偏低,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学生人文素质整体偏低,阻碍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较为薄弱,而导致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艺术专业考试导向与学生艺术学业偏好。在我国应试教育发展环境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关注到升学考试。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中会将重心转移到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相当多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学习能力与水平偏低,在高中学习生涯中常常会出现各学科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他们为了升学考试顺利进入艺术院校,会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艺术专业的“修炼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艺术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艺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艺术专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对其各类艺术文化知识的教育,导致难以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第二,艺术院校重实践、轻文化。受实用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影响,各地区艺术院校在教育工作上更加注重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忽视了其文化课的学习,致使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过窄,难以适应社会互动融合的发展要求。艺术院校较多学生缺乏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学习,更多地只是借助影视作品了解海内外文化,而有些掺杂了虚构成分的影视作品不利于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由于艺术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与学生也未能正确认识到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水平偏低,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较差,这可能会使得其在将来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节奏与环境。

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实践改进措施

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组建优秀的人文师资队伍

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各地区艺术院校除了要加强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外,还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艺术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建设的共同发展。艺术院校需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分析工作,结合市场企业单位对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本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合理补充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加大对人文课程教学课时的比例设置与学分设置,促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重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人文课程内容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艺术院校还需结合自身的办学规模和教育条件,适当加大对优秀人文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以确保能够组建起专业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出人文师资的作用,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文教师不仅能够启发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创作的思想灵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水平和道德素质,从而使他们在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后可以快速适应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做好本职工作[5]。因此,艺术院校需要定期组织人文教师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促使他们能够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切实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向学生传授丰富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形成先进的道德品质。

强化人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

艺术院校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人文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框架下,这样不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校园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学习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文学演讲、绘画创作、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这样有利于在校园中营造出和谐健康的学习交流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一方面完善学生的自我文化知识学习结构,另一方面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人文环境是艺术学院顺利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艺术学院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人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创新融合工作,并激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去营造富有感召力、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氛围。

转变人文素质教学理念,实现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发展

现代艺术院校教育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生有扎实的艺术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使其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快速融入职业岗位工作中。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转变人文素质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社会培养同一类型的机械化艺术人才,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针对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学生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普遍缺失的问题,艺术院校需要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形式上进行全面优化和改进,以多元化的人文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打好人文课程学习的基础,以优良的人文精神铸就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6]。除此之外,艺术院校人文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优化人文素质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性化、激发式的教育倡导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院校要想保障自身教育建设稳定持续地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改革工作。艺术院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完善人文课程体系,组建优秀的人文师资队伍,加强人文素质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工作,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学习活动,满足他们对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红.论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04):140-141.

[2]朱占文.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与开展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3(02):64-66.

[3]苏丹,竺丽芳.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8):166,167.

[4]郭连业,王亚力.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冶金教育,2019(04):110-111.

[5]詹翊.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23-124.

[6]鲁旭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艺术教育,2015(12):28-30.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