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到来、新媒体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在新媒体时代,期刊出版行业要想获得长远健康的发展,必然要新旧技术更替融合,去粗取精;新旧人才更新换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了新的工作挑战。学术期刊编辑要想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需要加快角色转型,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学术期刊编辑要想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就要努力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了解时代对当前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冲击和挑战,找到问题根源,及时调整,从而找到角色转型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媒体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变,人们获取信息资料的渠道也渐趋多元化和便利化。紧随而来的,是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纸媒和纸质资料的受众逐渐减少,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此大环境下,学术期刊的编写运作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学术期刊行业的编辑人员,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加快角色转型,不断学习新时代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掌握行业相关新技能,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1]。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现状
认知矛盾广泛存在
从工作性质而言,编辑与文字编撰之间的关联是非常深刻密切的,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相应的学术精神和工匠精神,要能承担起文化的编撰和传承任务。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媒和纸质文字阅读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学术期刊编辑这一岗位和角色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部分学术期刊编辑也开始对自身的身份、工作岗位和编辑在文字工作中的地位产生了一定的认知矛盾。这些认知矛盾的存在,导致他们无法对自身的岗位责任以及发展前景形成清晰的认知和规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快速崛起,各种大数据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自媒体以及其他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学术期刊的文字工作定位逐渐模糊。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共享使得许多文字学术期刊的内容生产者无可避免地变成传播者和接受者,学术期刊编辑的“原创内容”编校者的角色定位也因此受到冲击。学术期刊编辑“原创内容”间接创造者的认知与“原创内容”间接传播者的现实,让学术期刊编辑在自身认知上存在矛盾,使得他们陷入时代变化的困惑中[2]。
工作内容变化极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期刊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期刊出版不再局限于纸质出版方式,也增加了数字出版等渠道,因此,需要学术期刊编辑了解各种出版方式的办刊模式和市场走向,不断完善自身编辑业务能力,学习新时代的编辑出版知识和技能。仅仅具备纸质期刊编校技能的文字编辑是无法应付融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编辑工作的复杂性的,编辑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掌握编辑必备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网络营销模式,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升团队写作能力。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持终端被人们广泛接受,大众的阅读体验也渐趋娱乐化,传统枯燥的纸质阅读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者更多的是通过电子产品来进行数字阅读,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还要掌握数字阅读的编读体验感,掌握读者的阅读偏好和阅读审美习惯等。学术期刊编辑还要掌握相应的读者思维模式,以读者体验感为优先考虑因素之一,提升学术期刊的阅读服务能力。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有许多学术期刊编辑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只专注编辑校对,所编校出版的刊物学术范儿十足,可读性较差,更有甚者完全没有考虑过读者的阅读体验,字号千篇一律,编排方式也大同小异,这某种程度上便是其专业能力无法应付当前的工作内容变化的最好佐证。
价值定位存在偏差
学术期刊编辑在其岗位上有着明确的工作岗位制度,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岗位,更是一种专业性的代表。但由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编辑的工作内容从纸质逐渐转移到网络相关媒体,而网络编辑与传统的纸媒学术期刊编辑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别。传统纸媒中,学术期刊编辑岗位更倾向于以资质来界定编辑的价值和能力,但在网络媒体中,网络编辑更倾向于网络营销、市场推广以及互联网文字编辑能力等综合集成的复合型人才。这也使得传统纸媒学术期刊编辑和现代化网络编辑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定位偏差和矛盾[3]。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角色转变路径
转变学术期刊编辑认知和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快转变对自身的认知,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和传统阅读向现代化互联网新媒体转型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许多传统媒体也开始借助新媒体的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来扭转自身的运营方式。当前国内用户流量较大的社交平台有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许多传统媒体都开始借助这些新兴媒体来完善自身的发展。比如部分官方传统媒体都会在相应的平台上开通官方账号,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加自身的曝光量,这在拓宽运营渠道的同时,也能逐渐实现传统媒介向现代新兴媒介的转型,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发展。这些成功转型的例子可以为学术期刊编辑提供相应的角色转变启发,帮助编辑加快转变其对自身岗位、职业以及未来发展的认知和意识,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快转变自身的认知和意识,还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去理解网络新媒体,对新媒体进行系统的认知、学习、了解,不断补充新时代网络编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编辑素养。
要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认知和思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编辑自身要有融合意识,即接受传统媒体行业与新兴媒体行业的融合。不只局限于技术方面的融合,还应是相关技术人员的融合、行业发展的融合、营销方式乃至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融合。学术编辑只有树立良好的融合意识,才能在新媒体时代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打破传统固化的思维,接纳新思想,培养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固守纸质大本营必然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学习,完善自身的信息知识和信息处理技能。学术期刊编辑要熟悉互联网,对互联网有足够的感知力,了解互联网相关概念,深入了解互联网的用法[4]。
加强复合型人才团队建设
新媒体崛起对传统媒体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为传统媒体行业相关就业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学术期刊编辑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打破传统观念,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素养,加快融合到新媒体时代中去。新媒体行业的崛起带来了融媒体时代,在此行业发展背景下,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认清当下行业现状,加快变革,着重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媒体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也要加强复合人才团队建设,提高编辑团队的整体专业素养和能力。首先,可以从内部着手,对于在岗编辑,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媒体行业可以给内部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新时代的出版编辑工作技能,掌握新媒体相关的网络技术,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定期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对内部人员进行重组,根据内部的人力资源分布情况重新划分,重点培养现代化复合型编辑人才,优化编辑团队,提高团队整体的互联网思维,从而加快融入新媒体时代。
除了要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之外,还可以从外部着手。在招揽岗位人才时,侧重于选择复合型编辑人才,给行业内部注入现代化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促进新老人才的交融,加强碰撞,鼓励新老员工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年轻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带动老编辑,一起学习新事物,养成新思维,形成复合型人才团队优势。要加强复合人才团队建设,除了从媒体内部发力外,媒体与媒体之间也要相互学习。不同媒体之间可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探讨,增加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要在行业之间营造积极正能量的工作氛围,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由于学术期刊的行业人员众多,不仅有作者,还有审稿专业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其他科研人员,这些人员分布过于松散。期刊编辑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庞大的人才信息库,加快学术期刊相关信息的聚拢,提高信息利用价值[5]。
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市场观念
新媒体时代,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数字出版的新市场广阔,要求相关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专业的市场观念和营销思维,并将这一市场观念和影响思维融合到日常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去,以促进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首先,学术期刊编辑要与作者和学术领军人物建立良好的联系,确保稿件的固定供应以及稿件质量。其次,学术期刊编辑还要具备良好的学术期刊出版营销手段,在出版营销和推广阶段,能够策划更具创新、更能吸引人的方案,以确保宣传效果。最后,还要重视对学术期刊的包装。市场以用户为主,学术期刊编辑要了解用户的阅读喜好,找准用户阅读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包装学术期刊,同时还要强化版权意识,保护作者版权,处理好版权纠纷问题,协调好数字出版商与作者的利益,确保学术期刊能够长远健康地发展下去。要具备良好的市场观念,还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了解哪些期刊类型更适合做数字出版,分门别类,做好网络宣传工作。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还要保证自身的思维与能力与时俱进,加强对市场服务意识、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以及学科发展和国家政策方向等方面的关注,确保自身具备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能够整合传统媒体行业和新媒体行业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6]。
提高团队协作工作效能
要发挥出团队协作工作效能,就要实现1+1>2的效果,确保团队整体协作效能大于各部分分工效能。尽管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也有团队合作性。这里的团队合作性包含编辑与读者、作者等各个方面。编辑要兼顾读者需求、作者写作意图以及自身的工作,从这三个方向中找到协作统一的平衡点,并以此来推敲学术期刊稿件的出版价值,从而实现学术期刊出版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对市场的热点追踪,充分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力量和意见,不断深入挖掘,找出有价值的观点。提高团队协作工作效能还可以将读者和作者放在同一互联网平台上,促进他们的交流互动,编辑从中进行研究,挖掘出更有价值的观点,从而推动文化交流,这也能有效避免编辑工作的封闭性,促进多方思想碰撞交流,团结多方力量,共同促进文化发展[7]。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要想加快角色转型,从自身角度来说,不仅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学习,完善编辑校对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学习新时代多种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网络技能,掌握新时代的市场动向和信息资源,加快职能转变;从媒体行业或期刊社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加强对编辑团队的培养,致力于构建老中青梯度人才结构,打造复合型人才编辑团队。新媒体时代,编辑不能忘记自己“精益求精、力推精品”的初心,也不能故步自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自己,唯有以“变”应“变”,积极实现角色转型,才能成为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才能打造出认可度高、受大众喜爱的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
[1]卢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发展与编辑角色转型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4):26-28.
[2]陈旭.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转型路径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07):88-90.
[3]王慰,赵卫兵.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6):183-185.
[4]严孟春.论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能力提升[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02):101-105.
[5]庞博.媒体融合时代技术类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与角色转型[J].科技传播,2021,13(03):24-26.
[6]谭彩霞.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与能力拓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4):84-87.
[7]王金梅.数字时代编辑出版的转型与创新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