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专题片发展方向研究

2022-04-30 00:00

电视新闻专题片作为现代新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推动其在新媒体时代良好发展已经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简单介绍电视新闻专题片并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其的影响,研究电视新闻专题片发展需解决的脚本质量低、视听效果有待改善、对新闻深度挖掘不足且舆论引导作用不强、受众参与程度低、传播渠道有限等问题,尝试使编导强化专业意识、提升采访技巧、提高脚本质量、优化视听效果、深挖新闻内容并加强舆论引导、基于受众参与度考虑优化专题片制作、加强策划包装并拓展传播渠道等,并就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新媒体时代的逐步到来,并对各行业各业造成了不小影响。其中传统媒体行业受到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亟须创新和变革。而电视新闻专题片作为传统电视新闻体系中反映电视总体制作水平并提供全方位新闻报道以及舆论引导的一部分,更需要在创新与变革中坚守自身的特点与功用,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现代电视新闻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电视新闻专题片概述

电视新闻专题片是基于电视新闻发展而形成的特殊电视艺术形式,是围绕热点新闻、焦点事件等进行专题性报道并进行深入剖析和评论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专题片往往在故事性、剪辑节奏、视听效果、解说评论等方面有较高要求。电视新闻专题片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发挥电视优势,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被广大群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事迹、经验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电视新闻专题片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兼具新闻的性质,与评论类新闻有较多相似性,但往往在深度挖掘方面更具优势,同时,其相较于消息性新闻节目具有信息量更大、报道更深入、更容易引起观众兴趣与共鸣、更能彰显新闻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功能的特点。电视新闻专题片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思辨性、深度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正是其广受观众欢迎并在整个新闻业界具有生产和传播价值的基础所在。专题片的结构可划分为纵向、横向以及复合式结构三类。在实际选择制订新闻专题片结构时,应当以保持新闻作品完整性、有利于表达思想主题、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以及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作为基本要求。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推动着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快速创新与发展,对新闻专题片的制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巨大,不少传统电视新闻受众逐渐开始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为新闻专题片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整个专题片的制作和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从电视新闻的生产特性层面看,新媒体新闻尤其是自媒体新闻在生产、传播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视新闻则受限于制作流程与环节,需要经历策、采、分、发等多个环节,相应地,其新闻生产速度明显滞后,很容易陷入新闻信息滞后的窘境。不过相对来说,传统媒体本身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再加上新媒体在新闻真实性、内容质量、新闻看法和观点等方面的把控较差,电视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专题片在新闻价值和真实性的把握、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优势则会被无限放大,这对新闻专题片的发展而言并非完全是坏事。另外,电视新闻专题片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必然要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在改善受众观感的同时强化受众参与度,形成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发展模式。而从传播渠道层面看,电视新闻专题片在新媒体时代必然不能局限于电视这一个媒介,而是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新媒体,这样才能快速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并拓宽传播渠道。

电视新闻专题片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脚本质量低

其一,逻辑性和结构性不强。部分新闻专题片脚本质量较低,甚至存在明显的逻辑性、结构性问题。这导致时间较长的专题片难以通过合理、缜密的逻辑将新闻事件交代清楚,更遑论深挖新闻背后的信息与价值并强化舆论引导。其二,语言僵硬死板。语言表述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和含义,通过不同的脚本语言进行表述,其效果往往大不相同。部分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脚本语言存在明显的套路化现象,缺乏表达特色和艺术性,不能对一些流行词汇进行合理套用,甚至存在词不达意、误导观众的情况。

视听效果有待改善

进入新媒体时代,观众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要求有所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视听效果的较高要求。观众不仅希望在专题片中获取新闻信息,还希望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视听享受。然而部分电视新闻专题片在制作时只考虑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思辨性,却忽视了画面、声音等方面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这必然难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相应的观看体验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对新闻内容深度挖掘不足,舆论引导性不强

在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严重冲击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生产制作由于制作模式的限制不可能在新闻制作速度方面超过新媒体,自然需要凭借更扎实、更具深度以及舆论引导作用的新闻来凸显自身优势,同时强化自身在新闻方面的权威性。但是在“碎片化”愈发明显的新媒体时代,部分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也朝着“短、平、快”方向发展,过分强调精简内容、缩短时长、制造“爆点”。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不但难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还容易导致新闻内容深度不够、舆论引导作用不强等问题。

受众参与程度偏低

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希望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而非仅仅是被动接受,这正是视频中的弹幕以及各种新闻信息的评论区广受大家欢迎和青睐的原因。但是,电视新闻专题片从策划、采编到分发的各个环节,均难以与观众进行有效互动,导致受众参与程度偏低,自然很难在新媒体背景下长期、有效地吸引大量受众。

传播渠道具有局限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量受众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各种资讯、信息和内容,如论坛、客户端等。然而不少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传播都是以电视作为主要传播渠道,即便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往往也缺乏足够的宣传作为铺垫。这直接导致新闻专题片的传播渠道具有局限性,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使其传播范围较窄且传播速度较慢。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发展方向

编导全面强化专业意识

编导作为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和传播的重要引导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专业意识直接决定了专题片制作水平的高低以及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片编导应当在专业意识方面实现良好发展。

其一,责任意识。编导作为专题片制作的“总舵手”,应当意识到自身担负的重要责任。编导不仅仅要为新闻专题片的制作负责,更要为自身的媒体从业身份负责,专题片旨在传递党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同时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新闻,编导要在新闻节目中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记录和反映真实社会事件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与发展。在新媒体背景下,部分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流量、争抢新闻时效性,对新闻质量乃至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不够重视,甚至存在误导及夸大的情况,不利于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人更要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以真实的新闻内容、高质量的专题报道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整个新闻行业、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负责。

其二,策划意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的整体要求更高,广泛体现在新闻题材、内容、画面、声音、剪辑、深度、舆论引导等各个方面。而要制作出完全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专题片,自然需要编导具有良好的策划意识,能够在采集素材、制作新闻节目之前进行合理策划,充分考虑新闻本身的价值以及受众需要,策划出高质量的优质专题片。

其三,新闻意识。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性。电视新闻专题片编导需要在新闻策划、编辑、制作过程中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旨在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指引受众透过现象看到其中蕴含的本质。另外编导还应当保持良好的新闻敏感性,从海量的信息中准确抓取新闻线索并深挖其中的关键性内容,增强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

其四,品牌意识。新媒体时代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立优质品牌无疑是持续吸引受众并加强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编导应当具备良好的品牌意识,在策划、制作电视新闻专题片时尽可能地凸显风格与特色,同时以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强化品牌口碑,逐步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与高质量的优秀品牌。

合理运用采访技巧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掘新闻,对互联网中存在的海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尝试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及有效分析,找出更多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新闻采访方面,需要注重从细节层面挖掘新闻内容的信息与价值,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构建准确合适的沟通方式,尽量减少对被采访对象的主观引导,树立正确采访动机,搜寻独特新闻视角,全方位保障采访内容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采访,如现场直播、在线采访等。

提高脚本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快餐化”趋势愈发明显,不少人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新闻信息。而电视新闻专题片本身内容信息量较大、时间较长,明显与“快餐化”趋势相悖,导致不少受众对其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严谨而新鲜活泼的用词和艺术性的语言吸引受众,让受众无论在何时观看专题片,在观看专题片的哪一部分内容,都能被快速吸引并沉浸其中,也就自然能够很好地改善受众对专题片兴趣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脚本语言应当以良好的逻辑性、结构性为基础,配合不同结构类型的专题片准确传递内容信息;另一方面,增强新闻专题片的语言艺术性,不仅要对文字本身进行合理设置,也要对主持人的语言提出要求,兼顾严谨与新鲜活泼的词汇,保持语言风格和语言亲和力,以增强新闻专题片的整体吸引力。

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化视听效果

对视听效果进行优化是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发展的一大趋势。鉴于广大受众对新闻节目要求的逐步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的逐步提升,相应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不能再简单地以真实记录事件真相、还原事件过程为要求,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画面与声音表达的艺术性,兼具新闻真实性与节目艺术性,使二者有机融合。在内容编排上,通过合理的编排强化整体内容的结构性以及联系性;在画面拍摄方面,既要强调纪实,也要强调拍摄风格、手法与审美追求;在后期制作方面,合理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化剪辑、录音、画面及配乐的制作,凸显专题片风格并提高其艺术感。譬如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专题片《雄关》,在医护人员刘海燕和女儿隔空相拥时,运用剪辑手法与优美的配乐,让女儿喊出的“妈妈,我想你!”显得十分真实动人,极具感染力。

深挖新闻内容并加强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新闻产品逐渐朝着“短、平、快”方向发展的当下,专题片对内容的深挖这一特点显得难能可贵,这也是专题片新闻产品质量得以保障、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在新闻策、采、分、发各个阶段,都要以深挖新闻内容为基本要求,为观众全方位还原新闻事件真相,让观众既能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能了解更多与该新闻事件相关的背后的信息。另外,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还应当以加强舆论引导为关键,强化舆论引导,带领广大受众正确、理性看待新闻事件,从而充分凸显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基于受众参与度考虑优化专题片制作与传播

新媒体时代制作电视新闻专题片应充分考虑受众的参与度,合理优化制作模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制作更加契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与受众需求的优质专题片。在策、采阶段,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受众需求,对受众诉求进行理性分析,并适当调整专题片的制作策略。而在分集、分段播放的专题片中,更是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广大受众参与讨论,使其能够有效参与其中,进而促进专题片的有效传播并吸引更多受众。同时还需要在专题片传播方面下一番功夫。在专题片分、发过程中高度重视策划与包装,适当迎合广大受众的口味与需求,围绕受众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宣传,同时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和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新媒体平台构建覆盖面更广的传播网络。

综上,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在契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与变革。只有在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广大受众需求的前提下,更具针对性地对新闻专题片制作方向、策略、模式、要点等进行优化,才能真正制作出大量受大众青睐、凸显电视制作水平、能发挥新闻价值的优秀专题片,进而为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良好发展乃至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尽染.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方法分析[J].记者观察,2021(32):157-159.

[2]孔兵.媒介融合时期新闻专题片的发展方向分析[J].传媒论坛,2021,4(16):43-44.

[3]侯伦文.新形势下制作电视新闻专题片编导应具备的意识[J].记者观察,2021(17):80-81.

[4]于倩倩,李翠平.电视新闻专题片表达的多样性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1(07):100-101.

[5]李媛.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片中的语言艺术刍议[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4):122-124.

[6]杜晶.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技巧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161-163.

[7]康永春.电视新闻专题片创作贵在以“真”动人[J].记者摇篮,2020(01):90-91.

[8]王瑞.新媒体下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技巧探析[J].国际公关,2020(01):34.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