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湖南民歌的教育意蕴

2022-04-30 00:00

我国拥有丰富绚烂的民歌文化。民歌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中孕育着无数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许多地方上的民歌都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生产生活状况进行的情感表达。因此,民歌的本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湖南地区由于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结构,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歌作品,这些作品取材丰富,充分表现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并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无数人的传唱。主要从湖南民歌的艺术特色出发,分析湖南民歌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湖南民歌教育传承具体策略,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我国湖南省地域辽阔,民歌作品流传广泛。不同地区的人们从自身发展的文化环境出发,用极其质朴的语言,创作出一个个民歌故事,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出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文化气息的精神文化内容,这些民歌如同一盏盏明灯,为三湘四水的百姓带来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手段。这些作品内容对新时期的文化发展和人才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学习并不断传承弘扬。湖南民歌的历史最初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境内的群众普遍崇拜和信仰鬼神,人们在演绎祭祀舞蹈的同时,同时也会进行歌唱,这也奠定了湖南民歌浪漫主义的风格,经过一代代人的演绎和传承,湖南民歌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转型和发展。

湖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具有多样化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首先,湖南民歌在传承和发展中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较深。我国湖南地区处于我国中南部,位于长江的中游部分,河网较为密集,并且山川和河流相互交错,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理环境,山川、丘陵、河流、湖泊等复杂的地貌成为湖南民歌文化素材的来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也使人们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和丰富。

其次,自古湖南境内河运非常便利,因此商业文化的交流也非常繁荣,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经济交往过程中也将各地的民歌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这促使民歌进一步的融合和交流,扩大了湖南民歌的影响力。另外,湖南民歌受当地多元民族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据相关统计资料,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湖南省境内均有分布,并且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些民族在当地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融合、和谐共生,彰显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例如,土家族有“哭嫁歌”的民歌形式,瑶族、苗族也有自己的民歌作品内容[1]。

具有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

湖南民歌不仅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调和山歌,还有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所创作的劳动号子。山歌是人们在田野劳动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即兴创作演唱的歌曲。这些歌曲时而高亢粗犷、热情奔放,时而声音辽阔、婉转悠扬又或者曲调柔和动听,除了由成年男子所演唱的山野歌之外,还有少女、放牧孩童所演唱的特定内容[2]。根据音调不同,可将其分为高腔、平腔、低腔以及放牧山歌四种类型。小调与山歌相比,人们对其进行了更多的加工和创造,词曲的创作也更加考究,一般在发达的城镇和市集较为流行,例如有反映生活劳作的《洗菜心》《十月怀胎》等。小调大多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演唱,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其被许多专业的歌唱艺人所推崇,这也将湖南民歌传播到了更加广阔的区域。

独特的曲调和声腔

湖南民歌的曲调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一般歌曲的调式变化较少,其中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并且这些固定调式在号子、山歌和小调中广泛使用,因此这些民歌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特色。另外,湖南民歌的曲子一般较短,一首曲子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这些曲子与不同地区的方言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增添了曲子的变化性和流动性,而且使当地人们更加容易接受。湖南民歌在发展中不断变换和调整曲子,使民歌的内容能充分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同时这些曲子还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以发挥特定的功能[3]。在曲子的唱腔方面,湖南民歌一般都是高亢且嘹亮,这对演唱者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演唱者要具备较好的嗓音和基本的演唱技巧,吐字要非常圆润,在特定演唱内容中,还要加上形体的表演内容,尤其要注意独特的真假声转换唱法。

湖南民歌的教育意义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湖南民歌的语言特点

湖南民歌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对于一些地域性特点较强的民歌,演唱者会采用方言的方式进行演唱。新时期的演唱者通过学习湖南民歌内容,有利于进一步传承方言演唱的特色,感受湖南传统的方言文化,掌握特定的方言演唱技巧。对于旋律性较强的民歌,演唱者可以采用汉语普通话的方式演唱。例如湖南民歌《浏阳河》中大多数的歌词都是普通话的发音,只是在某些字词、曲调方面借鉴了湖南方言的发音特色[4]。例如在演唱“几十里水路”的“路”时,演唱者会发成“楼”的音,在演唱“出了个什么人”时,“出”的音会发成“区”的音,“个”的音会发生“过”的音,这使广大演唱者和听众感到非常亲切,同时也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在一些旋律性较强的湖南民歌中,演唱者还会使用装饰音来增加民歌的魅力。新时期的演唱者学习装饰音演唱技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自身演唱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传承湖南民歌独特的演唱技艺。

有助于传承湖南民歌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湖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深受楚文化和殷商文化的影响,之后不同时期的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将地域文化内容融入了歌曲演唱的形式中,创作出众多精神文化产品。因此,湖南民歌文化也蕴含了丰富的原生文化和再生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历久弥新,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湖南的山歌、劳动歌、历史歌、节气歌、秧歌、儿歌等,这些歌曲即兴色彩较强,创作者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男女爱情、生活与劳作等的情感。另有很多民歌是用来表现传统妇女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精神的[5]。例如《骂媒歌》《苦九娘》等歌曲反映了古代妇女对封建礼法精神束缚的英勇抗争,《长工歌》《逃荒调》等歌曲表达出了古代农民有苦无处诉的满腔怒火。感受湖南民歌中的独特文化内涵,有助于新时期的人们更加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有利于新时期的人们凝聚前行的精神动力。

有助于实现湖南民歌的转型和发展

湖南民歌是我国地方民歌的重要支流,有很多具有传播影响力的作品。例如《刘海砍樵》《浏阳河》等,这些内容扎根于深厚的湖南地域文化中,一代代的作曲家也在不断挖掘传统风俗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元素,以创作出风格迥异的湖南民歌作品。但是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湖南民歌发展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人们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新民歌的不断发展,湖南民歌也逐渐演变为艺术类和通俗类两类[6]。在此背景下进行湖南民歌的教育创新,有助于促进更多的民族音乐爱好者参与其中,有利于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融入湖南民歌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有利于更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呈现在现代化、多元化的平台上,从而为湖南民歌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时期湖南民歌的教育传承策略

向学生充分展现湖南民歌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湖南民歌涉及多民族的文化内容,例如有侗族、土家族和苗族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作品在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断展现着自身民族独有的魅力。因此,新时期湖南民歌在教育传承过程中,教育者要向学生充分展现民歌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人员要对散落的民族民歌进行挖掘和整理,感受不同民族人们最直接的精神文化表达[7]。几千年来,湖南地区的人们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并对无拘无束、自由平等的生活充满向往,这使得湖南民歌的词汇和演唱语法都非常自由和灵活,也给新时期的演唱者带来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也要充分感受这种自由创作的魅力,要从高亢嘹亮的民歌唱腔中学习民歌文化的艺术性表达,从而提高自身对湖南民歌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的兴趣。

在教育传承过程中融合多元化的题材内容

湖南民歌小调的题材非常丰富,不仅有著名的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还有许多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故事,并且在湖南民歌的传承发展中,人们还吸收借鉴了很多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实现了融合性的发展。例如,部分湖南民歌借鉴了很多地方戏曲和地方歌舞的相关题材和元素。因此,在新时期的湖南民歌教育中,广大教学参与者要积极引导学生群体不断认识和了解传统湖南民歌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使其不断感受地方民歌具有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同时要将更多具有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元素内容融入民歌教育过程中,使更多的学生对特色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还要借助民歌文化中质朴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养,从而塑造学生更加美好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音乐育人的效果,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湖南民歌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8]。

创新湖南民歌教育传播的形式

湖南民歌和特定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地域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民歌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和途径。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可以鼓励学生对湖南民歌的曲调填词,进一步实现文化知识和艺术实践内容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湖南民歌文化的深入性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湖南民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也可以通过创办特定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利用学校课堂和校园文化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和表演。通过参与民歌的编排和表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民歌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效果[9]。

利用湖南民歌丰富高校美育形式

将湖南民歌中蕴藏的独特文化内容融入高校美育培养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提高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效果。在湖南地方高校中,来自本省的学生占大多数,因此可以充分借鉴湖南民歌的教学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深入性了解,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地方民歌的相关讲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湖南民歌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演变故事,了解湖南民歌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可以通过采风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诞生湖南民歌的文化土壤[10]。此外,还要将更加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融入湖南民歌的教育传播过程中,例如中央电视台曾利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形式,录制《中国民歌大会》节目,通过新媒体的途径使更多年轻人不断了解传统民歌文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传承其中的宝贵精神。

湖南民歌是我国地方民歌的杰出代表,积极传承湖南民歌的各种形式有助于新时期的青年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性传承。湖南民歌中直接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表达,它也在传承和创新中彰显了民族的时代性特征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郑兆雨.湖南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解析[J].黄河之声,2020(04):12.

[2]陈世扬.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探究——以湖南民歌为例[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5(07):51-55.

[3]于慧.文化生态视角下关于湖南民歌进课堂的思考[J].艺海,2013(12):224-226.

[4]曾文彬.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湖南民歌现状[J].黄河之声,2016(17):98-98.

[5]程诗佳.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融合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15):134-135.

[6]孙波.湖南民歌的域外传播研究[J].北方音乐,2020,40(12):28-29.

[7]范夏菲.谈湖南民歌的文化价值[J].歌海,2016(06):65-67.

[8]胡茉莉.谈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文化探源与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12):123-123.

[9]郭玲玲,刘国峰.网络新媒体推动赫哲族民歌教育教学手段创新[J].中国报业,2018(12):43-44.

[10]徐晴.浅析“综合音乐课程技能”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拓展学生理解与思维创造的发展途径——以赣南民歌教育传播为例[J].丝路视野,2018(26):78-79.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