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政策的支持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现代设计中都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不过,这些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运用程度、方式、水平不同。以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和图像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探讨目前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运用的四种形式,希望能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思路。
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技艺产生于农业社会,它们从日常生活中诞生,是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的体现。一方面,在当前工业化、人工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非遗技艺急需创新才能紧跟时代脚步;另一方面,非遗也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来丰富其文化底蕴,所以非遗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及保存现状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湖北省西部山区土家族人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2011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气息,整体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榫卯等方式将枋、柱、板连接在一起。土家族吊脚楼的栏杆和窗户细节上极富地域性的装饰图样、建造时完成的各种民俗事项以及吊脚楼的建筑理念都是它所承载的重要文化内核。
然而,这项极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却日渐衰微。目前,国家级传承人只有万桃园师傅,省、州级传承人也只有五位师傅(截至2019年底),这项技艺的传承情况确实令人担忧:首先,现在系统学习这项技艺的基本都是非遗传承人的子女,学习人数严重不足;其次,这项技艺应用形式老旧,很难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火花;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居民对非遗的认同感低。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原生态保存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咸丰县坪坝营镇新场村、咸丰县曲江镇渔泉口村等吊脚楼存量丰富的六个自然村落,发现早年建造的吊脚楼保存现状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未作改变的原始状态;第二种是房屋主体保持不变,个别地方根据村民需求加以改造的状态。
第一种以咸丰县曲江镇渔泉口村非遗宣传基地为代表,它的吊脚楼现状是大多无人居住的状态。这栋吊脚楼整屋稍显破败,堂屋的中柱已经歪斜,但是从极具艺术感的窗户以及房屋的细节处可以看出,原房屋十分精致。其原先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吊脚楼文化的平台,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缺乏宣传,导致这里现在基本处于半荒废的状态。渔泉口村非遗宣传基地吊脚楼是许多早期建造未作改变的原始吊脚楼,它们利用率低,基本只有老人居住,无人居住的吊脚楼有些用于养蜂,有些用于参观,有些则直接废弃。这种情况或许是其修葺成本高昂、工人不好找、审美观点转变、原房屋结构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种个别地方根据自己需求加以改造的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室内结构稍作改动,如恩施蛮台子古寨有四户由早年建造的吊脚楼改造成了农家乐餐厅。这几幢吊脚楼内部的基本结构未发生改变,只是其内部空间和墙面采光部分做了调整。经过调整之后的吊脚楼虽然失去一些原有的风味,但却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农家乐的功能需求。另一类是在室外增设一些新的结构,但吊脚楼的主体结构也未发生改变。以咸丰县坪坝营镇新场村江峰(化名)家为例,他家的吊脚楼主体是五柱四骑三开间,20世纪80年代建成,20世纪90年代因居住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用水泥、砖等材料在主体建筑东边加建了一间卧室,一年后又在北边加建了一间储藏室。江家吊脚楼虽有加建,但主体部分保存完整,房梁上还保留了当时建房写下的吉祥语,十分有意趣。
当地自发将吊脚楼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形式
在鄂西,除了原生态保存的吊脚楼,还有一种当地自发再建的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新式吊脚楼。这种新式吊脚楼基本也分两类,一类是部分结构以混凝土代替的吊脚楼,如向家坝村在多层水泥房屋的基础上加盖吊脚楼形式的木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作为民宿使用,相较于原始纯木结构的吊脚楼,它有成本低、更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等优势。另一类是与现代环艺设计结合而形成的有新结构的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新场村和麻柳溪村,这种吊脚楼在保留传统基本构架的同时在结构和形式上做出了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向家坝村的两种建筑形式结合的吊脚楼,还是新场村新式结构的吊脚楼,都存在结合形式单一的问题,今后的创新设计应当避免这一现象发生。这些吊脚楼经过改造,可能会失去一些原始韵味,但是它们更贴近现代生活。
吊脚楼营造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这次的研究主要依托于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鄂西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结项展览。笔者从中选取了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分析非遗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主要形式。
元素直接提取应用
直接应用非遗中的各项元素往往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最普遍的形式,这种运用方式可以将非遗中最为显著的特征直观地保留下来。同时,这种形式更容易拉近普通受众与传统非遗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现代设计中的非遗元素。
1.装饰或构件元素应用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属于大型非遗项目,它囊括各种小项,如排扇连接、窗格纹样、风水选址等,所以在与现代设计结合时可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加以运用。以设计师武瑕设计的吊脚楼纹样尺规为例,它在装饰纹样上借鉴了土家族吊脚楼极具对称、均衡之美的排扇和线条流畅的龙纹挑檐梁的造型,以简单的形式将土家族吊脚楼的特色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既丰富了吊脚楼本身的造型,又为非遗提供了很好的宣传渠道。
除了运用直观视觉元素,部分作品还将吊脚楼中的零部件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设计师龚袒祥设计的金栓矮凳就结合了吊脚楼中的金栓和现代设计,并且这件家具的装饰面上还运用了另一项非遗——土家族织锦,也叫西兰卡普,它配色浓烈鲜艳,极具装饰性,二者结合既和谐又体现了浓烈的民族风格。由此可得出,在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中,不应只限于一项非遗元素的运用,可着眼于多项有关联的非遗,使之有机结合,为现代设计所用。
整体来看,一项或几项元素直接运用的这种形式在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中十分常见,传统工艺所创造出来的别致的外观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不过,像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这样内容十分丰富的大型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时,可只利用其中一种的元素,若面面俱到,反而会使作品过于繁杂,失去其本真。
2.整体造型结构运用
在当代,虽然不同文化交织相融,但消费者在设计语境上还是更容易接受本土的事物,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恰恰是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本土文化。因此,以吊脚楼为创作原型与现代设计结合,设计出的作品就能很轻松地形成独特的本土风格,并被消费者接受。
土家族吊脚楼整体造型样式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和平地起吊式,这些造型别致的吊脚楼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多种有趣的形式。笔者设计的吊脚楼儿童插片玩具就是利用这些形式设计的木质插片玩具。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麻柳溪村的小孩子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家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这款玩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与亲人间的交流,还可以传播本土文化,让当地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吊脚楼文化,喜欢甚至热爱上“吊脚楼营造”这项传统技艺。
对于设计者而言,要让非遗真正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掘非遗在当代社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和哲学价值,既要用设计者的眼光来观看,也要用使用者的眼光来观看,找到历史和当下的完美结合点。
变异与改造
现代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人所用;中国古代创作设计也强调材料美和工巧以及物以致用的思想。变异与改造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他们将现代文化、现代审美意识以及现代智慧与非遗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鄂西村落公共空间设计是把荒废的吊脚楼改造为公共凉亭,为村落中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一片歇息、玩耍的空间,这项改造既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要又与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理念完全符合。
这里的变异与修饰既是一个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变的过程,变的是作品的形态、样式等,不变的则是核心的文化基因。设计者应认识到,改造和变异都需要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核,提高工艺文化的价值,唤醒观众对传统工艺的感情认识和文化归属感;而且应该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段,改造传统非遗产品,使其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比起非遗元素的直接应用,改造这种形式更加困难,需要设计者更深入地、彻底地了解非遗核心内涵之后再加以应用。
解构重构
“解构”一词源自“解构主义”。“解构主义”采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将传统的功能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转向两者叠加、交叉与并列,用分解和组合的形式表现时间的非延续性。这里探讨的解构是对吊脚楼整体形象进行打散、重组、增减、结合后的再创作。张枞老师设计的吊脚楼景观装置作品就是将吊脚楼排扇的造型与屋檐、挑梁的造型拆分、归纳和重构,形成的一组极具特色的装置,它可以作为公交站挡雨亭,或者是垃圾站投放点使用。大多数结构比较复杂的非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与现代设计结合,这种方法在使用时,重点在于如何“破”,以哪种形式“立”。
综合创新
图 吊脚楼建筑创新设计(侧面) 设计者:黄勤
(作者绘制、拍摄)
综合与创新也是现在非遗产品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上图这件作品运用多种方法把非遗产品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如排扇元素的提取、整体造型的变形,还有个别元素组合形式的创新等,这种新颖的造型非常适合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而不同,新而有异”是传统工艺创新设计的关键,也是其传承和发展的瓶颈。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时应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本质的同时,融入现代视觉设计语言,从题材、造型、工艺、装饰、意蕴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加工再创造,与现代审美倾向相结合,并强调文化内涵与现代创造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给传统手工艺带来新的活力,促进非遗技艺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起源于传统工艺美术,深受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并不冲突。首先,传统工艺可以体现工艺和历史的意义,在现代设计的背景下,传统工艺表现的独创性、工艺精神等值得研究。其次,现代设计注重理性表现。因为现代设计追求标准化、程式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人们的精神需求,但传统工艺的人文性、独特性可以弥补这些需求,与现代设计结合,可以提高现代设计的情感附加价值。最后,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着广阔的题材和丰富的素材,非遗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势在必行。但是,非遗大多贴近生活,风格各异,所以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是十分困难的。如何结合得好,如何产生“1+1>2”的效果,确实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归纳总结几种典型方法后,希望能给今后的非遗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良皋.土家族文化与吊脚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1-5.
[2]刘晓晖,覃琳.土家吊脚楼的特色及其可持续发展思考——渝东南土家族地区传统民居考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273-276.
[3]朱世学.论土家族吊脚楼的生态价值[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43-48.
[4]林晓平,张金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和利用路径探析[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41(01):25-32.
[5]杨先艺,王永东.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设计智慧在当下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16):344-35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张绮曼.室内设计经典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