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是出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而对于编辑人员来说,作者和读者是其“衣食父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作者供稿,编辑工作就无法开展,而没有读者的购买和阅读,期刊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处理好和作者及读者的关系。从教育期刊编辑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其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并对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展开研究,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教育期刊作为一种以定期出版为前提的连续性教育学科出版物,其刊物内容由多个栏目组成。在不同的教育期刊栏目中,每个栏目又会分别融入不同作者的文章数据信息。所以,对于教育期刊编辑来说,如果想让期刊获得更多读者的欣赏、阅读和支持,就需要从自身、作者以及读者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者的有效沟通与联系,为教育期刊带来更多、更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在教育期刊的稿件创作到印刷的整个过程中,编辑人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而作者作为期刊内容的创作者,其创作的灵感与能力,与期刊的最终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从教育期刊编辑的角度出发,分析自身与作者、读者之间关系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作者稿件的质量。质量是一本期刊的生命线。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海量的信息时刻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轻松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却给纸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期刊如果没有出类拔萃的作者及高质量的稿件作支撑,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很难获得读者的认可。与此同时,如果没有期刊编辑的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及校对等,也很难编辑出高质量的期刊作品。因此,可以说教育期刊的编辑和作者之间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
教育期刊的创作,以读者的潜在需求为前提,所以在期刊组稿过程中,教育期刊编辑最应该关注的热点就是读者的兴趣,即读者的接受度、需求方向与对期刊的审美要求。教育期刊能够长期存活并获得良好的发展,主要就是从读者的阅读需求中,寻找可以提高自身社会价值的方法。也就是说,教育期刊编辑需要针对读者的阅读需求编辑期刊,并在稿件满足读者对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与认识不同读者对不同栏目内容的关注度。读者通过期刊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并获得精神粮食,而期刊编辑则利用读者的知识需求来实现教育期刊的物质与精神价值。因此,读者对于编辑来说,既是消费者,也是促进自身服务能力提高的支撑点。
三者关系有效控制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以读者为教育期刊的主体
读者作为教育期刊的消费者和阅读者,是教育期刊得以存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排版与设置刊物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主体性,积极认识到读者的地位与作用,并把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刊物的主要目标,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阅读教育期刊的读者多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在选择与编辑加工不同类型的期刊文献时,需要倾听读者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栏目。教育期刊编辑需要把读者作为教育期刊的主体,让读者成为期刊栏目策划的中心,处处为读者考虑,让读者感受到期刊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期刊出版期间,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使教育期刊编辑与读者密切交流与沟通,从而使作者掌握读者的需求,进而按照读者的需求来供稿,并由期刊编辑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类。只有把读者作为教育期刊的主体,教育期刊编辑和作者才能齐心协力并准确把控方向,进而完善教育期刊的品牌特性。一旦缺乏读者的支持,就很难为教育期刊建立品牌效应,也很难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更难以提高期刊的水平,也就无法获得高水准作者的投稿,从而使得教育期刊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
紧紧依靠教育期刊的作者群体
在教育期刊的创编过程中,作者处于特殊的地位,其在读者和编辑之间,发挥着一种特殊的独立性作用[2]。从本质上来说,作者是教育期刊供需关系中的提供方,也是期刊编辑用稿的来源所在。如果没有优秀的作者提供稿件,编辑工作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很难生产出优秀的期刊作品。因此,作为教育期刊编辑,在编辑实践工作中,需要自觉建立以“紧紧依靠作者”为基础的意识,并将对作者的依靠意识贯穿于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教育期刊编辑都需要重视对作者队伍的构建与发展。教育期刊编辑需要根据期刊的宗旨,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前提下,深入履行编辑自身的职责,努力发现并培养优秀的期刊供稿作者,从而不断扩大自身的作者队伍。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教育期刊的专业性与学术性,教育期刊编辑除了需要培养一批较高水平的期刊作者之外,还需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对教育期刊稿件进行审稿与把关,从而有效提高稿件的质量,确保稿件在知识性方面不会出现潜在的错误,并保障教育期刊作者队伍的活力,保持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和强生命力。教育期刊编辑在与作者的交往与沟通中,需要将教育期刊读者的需求以及期刊自身的宗旨与性质传达给作者,确保作者所投的稿件能够在选题立意上满足读者的需求,并通过合理的构思提高稿件的质量,增强读者对教育期刊的认可度。
自觉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
教育期刊编辑作为联系读者和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在期刊的组编中担负着依靠作者,并为读者服务的关键性重任[3]。因此,教育期刊编辑在教育期刊的出版与发行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作为教育期刊编辑,为了有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需要自觉练好基本功,即正确处理作者、编辑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期刊出版过程中,从选题、组稿到审稿、校对,教育编辑工作效能的有效发挥,对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教育期刊编辑,需要采用新观点来解决一些教育方面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在不断强化自身学习的基础上,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路、良好策划能力的“学习型编辑”,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并赢得更多作者的信任,进而使教育期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与此同时,在对教育文章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序开展编辑工作,教育期刊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与作者和读者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人的性格及个体化特点不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价值观方面会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为此,编辑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保障其与读者、作者的密切联系与有效沟通。此外,教育期刊编辑有责任让自己的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需要确保自身和作者、读者之间能够和睦相处。
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
当下,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即时沟通软件,如QQ、微信等相继出现,使人们之间相隔万里也能足不出户地进行实时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充分利用这些社交软件,凝聚作者和读者的力量,与读者和谐共处,无疑会给期刊出版单位带来利益。笔者曾尝试过以下做法,成效明显。
1.创建QQ交流群,凝聚优秀作者和读者中坚力量,招募特约审读员,倒逼作者和读者成长。
笔者负责《山西教育》幼教版工作期间,创建了“山西教育幼教约稿”QQ群,目前有400多名群友,主要是山西省幼教一线的园长和优秀教师,也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幼教领域的专家。其中,大多数群友都是本刊的重要读者,不少成员曾在本刊发表过文章。把这么多幼教同仁凝聚在一起实属不易,期刊编辑都十分珍惜与读者的感情,从创建初期就在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和读者的关系。
每期定稿后,都会招募几名特约审读员进行审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读者对本刊的了解以及对编辑工作的认识,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对期刊的情感,也拉进了读者和编辑的距离。很多老师在和我们的多次交流中表示,审读我们的期刊提升了他们的教育科研水平,他们在审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前沿的信息,为了找出期刊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会查阅大量资料,还会和同伴交流,深度阅读使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
期刊每月都会出一个专题,比如“教育孩子,爸爸总动员”“再见,我们的幼儿园”“告诉孩子的悄悄话”等,每个话题拟定后,会第一时间发在群里,然后征集稿件,并将刊发的一些优质稿件上传到群里和大家交流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期刊的影响力和读者队伍的凝聚力。
另外,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山西教育》杂志社会优先录用群成员的优质稿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杂志社对优秀稿件的采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杂志社作者和读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创建“《山西教育》作者汇”和“山西精英校长汇”等微信群,设立管理员和栏目主持人等,巧借作者力量,凝聚优秀读者,采集优质稿件,推动杂志质量提升,提供高品质交流平台,增强刊物影响力。
如今,笔者负责《山西教育》管理版内容,作者和读者群体主要是山西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教科研人员等。2017年创建了“《山西教育》作者汇”和“山西精英校长汇”这两个群,“山西精英校长汇”共聚集了近400位山西省内的优秀中小学校长,“《山西教育》作者汇”共聚集了近200位本刊的作者。为了保持群成员的活跃度,笔者会不定期在群里就本刊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向大家征集稿件,精英校长汇的校长们常常会把信息转至各自学校的群里,鼓励老师投稿。此外,笔者及杂志社同事经常会提出一些话题供大家讨论,并将本期刊刊发的一些优质稿件分享到群里和大家交流。
为了保持微信群良性运转,笔者和几位山西教育界的校长沟通后,将他们设置为管理员,请他们邀请身边熟悉的同仁加入微信群,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本刊物,为本刊物的发展助力。每天都有很多校长在群里分享自己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里的精彩内容,大家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互相学习,都觉得这个群是一个“宝藏”,是山西中小学校长的精神家园。
为了提高微信群的影响力,提升群的品质,笔者在征得一些省内教育名家同意后,邀请他们入群,并请这几位教育名家进行每日分享,专家老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理论结合实际分享至群里,可以使校长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微信群十分活跃,大家经常交流得不亦乐乎,甚至可以碰撞出一个小专题。专家老师的入群,也吸引了很多校长主动邀请自己熟悉的同仁进群,使得微信群不断壮大。
这两个群的作用很大。当定下采访的重大选题时,会向群里的朋友征集素材,这两个群是笔者的工作“宝藏”。如2020年初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山西省做出了高三学生在全国率先开学的决定。当时,编辑部制定了重大选题策划,准备报道这一做法,可是形势所迫,无法入校采访。这时,“《山西教育》作者汇”和“山西精英校长汇”两个微信群为这一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笔者在群里联系校长提供素材,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就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电话采访,杂志社掌握了许多生动鲜活而感人的故事,最后成功创作《情暖校园 学子归来——山西省近二十五万高三学生开学复课纪实》这一通讯类稿件,还获得了一个全国的奖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者和读者各取所需,相互成全。
此外,笔者认为,逢年过节,可以给作者、读者发一些问候、祝福的信息,平时看到好的文章可以推荐给他们,也可以向单位提议定制一些文创类的伴手礼赠送给作者和读者,经常打电话、发微信请他们给期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等。维系三方良好的关系,可以深度把控市场发展动态,在三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建立与完善期刊的品牌效应,丰富期刊的作者群体与读者群体。
在教育期刊的实际编审与排版过程中,期刊编辑、作者与读者三方形成了教育期刊的核心三要素。从教育期刊编辑角度出发,其在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对作者和读者队伍的构建与发展。编辑需要把读者作为教育期刊的主体,在紧紧依靠教育期刊作者群体的基础上,自觉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实现三者的互相沟通与尊重,建立三者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教育期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开泉.少儿期刊编辑、作者、读者关系的互动及优化[J].采写编,2021(06):152-153.
[2]吴燕帆.期刊编辑、作者、读者队伍的建设实践研究[J].传媒论坛,2021,4(03):98-99.
[3]李中新.期刊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