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分析惠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发现其有着客家文化、古驿道文化、岭南建筑艺术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显著特点,并由此呈现出不同种类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现尝试和利用动漫文化的感性意向,结合现代人的行为特点,通过动漫微电影、红色IP平面角色形象、红色动漫元素地标、地方红色建筑的活化等路径,运用多元文化、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元素来传承和创新地方红色文化,制造交融的新的文化共鸣,弘扬主流文化,使之成为惠州地方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符号和名片。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继承红色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多次强调红色革命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90后”“00后”群体正逐渐成长为社会主要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地方的发展更离不开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由于受众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存在缺失,对红色文化深度内涵的认同和理解相对浅显,因此,通过何种方式对青少年群体讲述中国故事,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同时,全方位、多角度传播地方红色文化,从物质、精神以及文化需求等各个层面拓展文化惠民,也是响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动漫化红色革命历史故事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一方面,对于“90后”“00后”受众群体来说,这段红色革命历史并非他们亲身经历和体会过的;另一方面,青少年有自己偏好的媒介形式,如短视频、动漫、游戏等新潮的媒体形式。要想让红色革命历史与地方文化得到青少年群体的认同与接受,就要有效利用和尝试青少年群体熟知和认可的媒介形式。
洞察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可以发现多元文化形式不断被引入,其变换和更新的速度很快。动漫文化产业作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媒介表达形式,同时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形象表征,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一种普遍被认可的文化载体和媒介形式。以青少年受众为基点,动漫从“低龄化”发展为“全龄化”的特征使其受众从青少年扩展到成人,并使成人成为动漫文化产业的中坚用户。每一份红色文化蕴含着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品质,都在以优秀的地方文化服务实现“三全育人”,培育青少年成长成才。二次元动漫文化的表达与当地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创新和再传播,是爱国主义教育多样化的具体表现,这无疑会令地方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并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动漫文化在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惠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极具多样性、本土性,文化交融特征明显,再现极具创新性
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的、民族的、交融的、大众的文化。惠州——客家人最重要的聚居地,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中,一直是军事重镇和革命洪流的中心。从1907年邓子瑜等发动的“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1919年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革命运动,1925年惠阳诞生了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长期坚持在东江流域,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再到解放战争的洪流轰轰烈烈席卷中国大地,保卫和解放惠州城。惠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特色显著。
物质文化资源散布广泛又呈聚集式分布,特色明显,包容性强
惠州地区历经40多年的革命风雨,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据统计,惠州市革命遗址共有400多处,涵盖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革命旧址、战斗遗(旧)址、革命人物故居,这都体现在纪念碑、纪念园、陈列馆等纪念设施、教育基地和其所包含的遗物、档案等物质文化载体上。惠州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以惠东高潭革命老区为代表的东江地区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国民革命军东征攻克惠州城为代表的大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以抗战“中流砥柱”东江纵队为代表的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以“省港大营救”为代表的“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安墩为中心建立的连纵解放区。时间跨度长,革命的火种遍地开花,分区域聚集又特色鲜明。
惠州红色文化资源兼具多种文化特征,呈现出不同种类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惠州地区的很多革命遗址、旧址、人物故居的所在地是历史上客家人的聚集区,革命斗争的活动区域和交通线利用了历史上岭南商贸活动的古驿道这个重要路径。人们熟悉的叶挺将军纪念园所在地——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客家围屋、百年老楼数量众多,客家人聚集在此地,客家民俗文化特征明显。有不少如共青团周田支部旧址——会水楼、叶锋故居——会龙楼等充满红色革命斗争故事的客家围龙屋。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实施了“省港大营救行动”,其中的重要接转站和据点——榴兆楼、嗣前新居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其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客家文化在那里传承了几百年;“省港大营救行动”中利用了大量遍布乡村的南粤古驿道,从陆路和水路护送了近千位文化名人,获得了重大成功。由此可见,惠州地区的红色文化与传统的客家文化、古驿道文化、华侨文化等,交相融合,兼容并蓄,焕发出红色文化资源独有的时代价值。
非物质文化资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从非物质文化元素即精神文化内容来看,惠州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许多文化、艺术作品。其表现为农民画、版画、客家蓝染、皮画,以及红色民歌、红色文学作品等。有《惠州红色遗产档案》《惠东与抗日战争》《廖仲恺与周恩来》等一大批珍贵的革命历史史料和著作;由惠州龙门农民画画家集体创作的大型历史画作《百年梦想》长卷;红色广播剧《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情景报告剧《支部不散,信念不变》等;反映国民革命军东征攻克惠州城的巨幅油画《惠州战役》;东江纵队革命题材的众多绘画作品如《百花洞战斗》《老虎山下五英雄》等;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等。
地方红色文化元素的实验动画表现
对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的实验动画的探索与人才培养,高校的“动漫人”也从未止步。在2021年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众多红色文化微电影纷纷获奖,如嘉应学院的《红色交通线》、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红色动画短片《东江纵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文化融合作品《寻根与先烈同在》都荣获一等奖。
一方面,这些微电影结合动漫专业特色和红色革命文化,将革命斗争与独具地方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动态化、故事化地呈现在动画里。如动漫作品《东江纵队》,在3分钟左右的实验短片里,抓取知名抗日战斗团体和革命历史事件,以东江纵队标杆性人物为叙述对象,有取舍、有侧重地以人物与历史事件为中心来讲述革命历史,瞄准青少年关注的动画短视频形式,以一种年轻的、创新的思维模式进行地方历史文化科普。其中凝结着创作者对惠州地方红色文化、革命先辈们奋斗精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承载着为地方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文化育人的职责。人才是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地方传统文化在长期的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孕育了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将惠州地区的传统特色文化(如惠东渔歌、龙门农民画、客家山歌、罗浮山葛洪中医药文化、蓝田舞火狗等)、红色革命精神文化和岭南建筑艺术文化等多元的传统文化整合并融入惠州地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动漫等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中。不断丰富专业教学培训内涵,开发并形成一系列有特色、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以地方文化渗透融合、项目式培养和竞赛为依托,增强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文化包容性,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功底的地方文化专业人才,以文创反哺地方文旅,才能更好地融入优秀文化的地方产业中,从而促进地方红色文化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动漫创作与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
红色IP平面角色形象的动漫化设计增强青少年受众的感性意象
感性意象是人对“物”持有的一种高度凝聚的深层次情感活动,它是综合多种器官产生的心理反应……在观看动漫作品时,受众通过自己的经验与爱好,借助以前已有的动漫角色的感性意象,结合动漫故事情景,以联想的方式与设计师设计的动漫角色进行感性意象的交互匹配。
红色IP平面角色形象的设计依托动漫设计的构思和技术,设计者与受众进行感性意向的有效交互。红色IP动漫形象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动漫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设计师运用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依据革命历史和剧情的发展,设计真人无法完成的夸张形式。将设计构想转化为IP动漫形象,夸张而突出的人物形象设计,不单单是表面现象的差异化,通过面部特征、身材、服装、配饰、装备等,更突出了对人物个性和特点的拉伸和提炼,增加了观众的视觉记忆点。特殊的革命年代熔炼的一代革命者本身,具有鲜明又表现丰富的个性;通过对现实的简化,突出写意造型,创造出更易共情的鲜活形象。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动作要求选择不同的台词和配音风格,(惠州本地兼具粤语、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等)。让受众,尤其是特征明显、使用广泛的方言地域的受众,自由选择熟知的或想要了解的方言类型,以提升代入感,在听觉上产生深刻的记忆、联想和共情。红色IP动漫形象吸引受众,提高对受众的视、听觉冲击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从青少年受众群体扩展和发散到全龄段的受众群体,提升红色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影响力。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基于动漫短视频的创作与短视频平台的共享与传播
日本学者中野牧曾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这一说法形象地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即保持一定距离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一段动漫短视频的长度在3分钟左右,这类展示故事画面和音效的短视频创作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及可视化的故事情节更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动漫的设计与创作亦更能拉近红色文化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要在几分钟内展开和完成叙事,动漫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就需围绕认知度、识别度高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群体展开,如地方红色革命文化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能使受众快速融入剧情,更好地理解革命的故事。从平面解读到临场观感,反映地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动漫短视频能够使受众在适当的距离,以及在社交舒适圈内获得足够的信息增量,并产生新的解读,弘扬主流文化,凝聚社会共识。
轻松而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短视频网络平台的社交共享方式更受“90后”“00后”青少年群体的青睐。基于短视频平台的运行机制,运用天然的受众群体优势,采用开放式情感类视频结尾,很容易受到这些群体的点赞、关注及分享,其社交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动画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中很受青少年受众的欢迎和喜爱,并且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通过短视频平台特色媒介手段,可以将动画短视频内容与受众紧密联结起来,促使地方红色文化与动漫青少年文化产生新的文化共鸣。
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岭南建筑元素的动漫平面表现
1.惠州地方红色建筑的文化包容性
惠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背景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广、客、潮三大民系文化交融的区域。惠州地区的革命遗址、革命旧址、革命人物故居等大多具有岭南建筑的显著特色,这些百年老楼、老屋、围龙屋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文化、研究等价值。惠州的传统建筑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包容、多元、共融的特性。
著名的东江纵队活动区域——东江流域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由于其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潮汕地区,且该地的建筑物大多带有潮汕特色建筑装饰风格,许多特色古建筑历经战争风雨,承载和交融着大量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成为惠州地方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符号和名片。
2.惠州地方红色建筑的地标及背景动画表现
一方面,以地方红色史迹中的岭南建筑的杰出代表为素材,突出惠州近代中外建筑文化的特色,简化细节,大胆运用色彩与线条特征,设计红色文化史迹建筑和标志性雕塑等红色元素地标(如图1、2),以配合红色文化网络虚拟地图的打造。结合建筑的不同特点,如岭南建筑风格简练、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等特点,运用动漫技法,以写实造型为基础,提高红色建筑的辨识度和受众的认知度,使地方红色文化形象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在动漫创作中注重体现岭南建筑的特征,不必拘泥于细节。作为红色文化历史动画故事的背景,在展开故事情节的同时,合理搭配客家老屋的门楼、祠堂、灰塑、木雕艺术等,再现客家围龙屋“九厅十八井”的格局,展现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图1 (图片来源:惠州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平台)
图2 (图片来源:惠州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平台)
3.惠州地方红色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生动活化建筑,利于传承
“所谓的历史,是文化在时间向度上的一种呈现方式。”红色岭南建筑的背后有许多建筑历史演变和当地红色革命故事,这些故事为当地受众所熟知,也更容易使受众产生兴趣和共情,故而熟知历史对文化的传承非常有益。
在对建筑历史背景进行回溯和分析的同时,可以以当地民俗故事和众多革命人物奋斗抗争的革命故事为主线,写成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微故事剧本,把建筑与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串连起来展开叙事。客家围龙屋的显著特点是大多以同姓氏、家族式群居围屋为主要形式,从惠州革命文化历史也能看出许多革命的先行者大多为姓氏大族,如惠州市惠阳地区的以叶挺将军为代表的叶氏家族、惠东县高潭中洞革命老区的戴焕奇戴氏家族等,惠州地方红色文化与建筑相关的氏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赋予静态的建筑灵动、内涵和色彩,带动地方建筑活起来,将具有深厚底蕴的交融文化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展现出来,促进地方文化的自信、传承与发展。
总之,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中的“仁爱”“自然”“和谐”等思想观念一样,其文化价值观在丰富性、深刻性上所达到的高度都是空前的,必将世代相传,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故而,可以运用多元文化、地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元素来传承和创新地方红色文化,激发新的文化共鸣,弘扬主流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使之成为惠州地方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符号和名片。
参考文献
[1]薛光远,岳甜甜.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5):28-34.
[2]于咏华.中国传统善政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善政文化之耦合[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4):16-20.
[3]刘红梅,康春英.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价值及运用——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104-106.
[4]傅业焘,罗仕鉴,周煜啸.基于感性意象的动漫角色形象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5(09):1544-1552+1570.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杨星星.略论惠州红色史迹当代价值[J].建材与装饰,2021,17(05):141-143.
[7]管仕廷.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传承,2012(13):74-75,96.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万可欣.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探究——以美术教育为视角[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20(01):118-121.
[10]龙翠芳,聂建平.“90后”新生代对红色文化社会认同的实证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5):76-80.
[11]段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传播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12]赵梦飞.国内红色动画英雄角色塑造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8.
[13]彭迅才.中国水墨元素在红色动漫创作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9(18):122-123.
[14]李洪梅.高潭红色文化的内涵、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南方论刊,2019(03):85-88.
[15]李学明.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的动漫表现[J].大众标准化,2020(2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