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影视作品艺术价值升级与商业化开展措施研究

2022-06-29 00:00

通过横向对比近年来影视作品的现状能够看出,民族影视作品的发展空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尤其是在作品发展的商业化布局上存在明显短板,最终导致作品呈现的形式往往缺乏商业价值,没有对艺术品的消费能力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影视作品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在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还需要深化商业化的布局策略,促使艺术消费能力得到激发和提升,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重要意义。现针对民族影视的艺术价值提升和商业化策略展开探讨。

民族影视作品的发展困境

基于少数民族生活素材的影视作品曾在我国的影视发展过程中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在快速发展阶段拍摄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文化作品[1],其中以《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等为典型的代表作品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深度分析后能够深刻感知到,这些作品的发展过程和叙事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以情节发展、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基础关系为主要切入点,并将“内容生动性”和“特定意义”详细地植入到文化作品当中,进而综合突出基本寓意。这样的创作模式和创作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受到传统叙事模式和叙事情节的影响,目前的民族影视作品中展现的故事内容往往过于表面,其内容逻辑不具有深刻性,缺乏表述内涵,这样的表现手法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第二,将商业化的基本价值作为考核标准来对作品进行综合衡量,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在电影票房的表现上算不上成功,但是从整体内容结构和影视制作的层面来看,很多作品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例如近几年大火的《可可西里》《狼图腾》等作品都是以少数民族生活素材为主基调,其艺术性和艺术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票房的市场表现上来看却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现代化人群的消费需求。通过以上现象能够看出,随着中国电影影视化创作和新媒体产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影视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2],因此,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者需要强化思考创作内容的深度,尤其是要重点提升艺术消费潜能,将少数民族电影艺术向文化资本的形式转变,使民族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

民族影视创作艺术建构与消费潜能挖掘

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应该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通过以创意为主的发展要点,以商业化包装为驱动力,挖掘出更加具有深度的内容,尤其是要将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优越性展示出来。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从个体角度出发进行深度研究,对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等具有深度的问题要素进行综合探索,尤其是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独特性,强化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转化,使艺术消费能够被充分地挖掘和综合利用[4]。因此,民族地区在进行影视创作时要走出自身的局限性,适当地综合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思想理念。民族影视本身在神话等要素上内容想象极为丰富,而对中国影视剧进行综合研究时可以发现这样的作品数量也有很多,例如《西游记》《封神榜》等作品,这些作品是对神话典故的二次创作,通过将现代生活要素和生活方式进行综合整合,实现对现代生活境遇的综合考察和判断[5]。近几年,我国的影视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神话故事类作品的要素核心是综合整合多个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出全新的神话,为后续的作品再创作提供新的素材。因此,在商业化的发展背景中,少数民族的影视素材也可以积极拓展这方面资源,结合本土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新作品,同时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规避民族发展的局限性,走向普适性才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发展前提,由此才会最大限度地获取艺术品的消费能力[6]。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创作者还需要用现代化的、发展的眼光来综合看待民族问题,强化社会局势发展的动态变化。作为艺术创作者,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思维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自身的民族文化建设过程和建设路径入手,将民族影视创作带入现代生活和现代化语境的对话建设中来,促进其前景发展更加具有弹性,实现持久化的促进作用。

民族影视商业模式构建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艺术作品消费能力的逐年提升,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作品制作过程中片面追求奇观效应的特性,尤其是在民俗、民族文化以及人物心理刻画的过程中,积极采用叙事的模式进行综合表达,促进“场景化”的叙事作用得到加强,对推动情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情节的强度以及戏剧表现张力依旧存在不足,因此,艺术作品的消费价值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7]。所以从投资来源方面来看,政府及其控股产业投资仍是影视产品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仅依靠政府投资,少数民族的影视产业难以可持续发展,其发展动力的关键是要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和产业模式形态已经基本形成,这对于少数民族的影视创作过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重要的挑战,因此创作者要走出艺术表现和市场压力的困扰,找到满足大众需求和商业投资的平衡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走出艺术消费的关键之路,这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影视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核心要素。因此,影视创作过程既要突破旧体制的约束,又要在艺术创意上有深度的思考,构建具有商业特色的艺术美学。

民族影视产业化建设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民族影视的产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中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融资难”,这一问题导致众多本身有潜力的民族影视文化项目无法顺利开展。为了综合解决影视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强化金融支持,促进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项目的商业化发展落地。

政府性引导措施

1.财政扶持

为了强化民族产业的核心发展要点,首先要促进融资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核心指导作用,尤其是在项目开发的核心阶段,需要有政府的投资支持来促进项目的顺利启动,强化财政支持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预算过程中的核心引导作用。这将更加有利于产品的价值开发以及潜力开发,还能够充分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投资,为项目发展筹集资金。同时,完善财政、税收以及相关的补贴措施,转变单一的投资模式,对公共项目实施资本化运作,进而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基本作用。在产品落地完成后,强化版权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民族文化作品的版权,保护少数民族艺术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及其个人利益不受侵犯。

2.专项基金

通过横向对比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来看,政府通过专项资金的建设模式能够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这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初期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民族影视的文化产业发展来说,专项基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分别结合不同的民族地区以及民族文化产业建立相关的发展基金,实现定点、有针对性的扶持化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建设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的发展;同时,还能扶持相关的民族企业发展壮大。专项资金的建设模式不仅实现了公共财政的资本化发展和运作,还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实现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3.引进外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度发展,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文化在全球视角内快速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文化属性也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喜爱。因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应该充分借助此机会,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定要起到核心指导作用,严格建立审批标准,但同时也要适当放宽资金准入标准。同时,外资的引入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综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4.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政府可以专门设立服务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为具有潜力的民族文化项目和民族企业综合提供融资服务,在布局方式上综合借鉴美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积极为企业投资提供核心的交流平台,促进企业能够快速找到融资渠道和路径,综合解决企业项目的资金问题,为民族影视的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和指导。

金融性支持

1.强化金融机构建设

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的核心在于要促进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的建设。目前,我国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西部民族地区内的金融机构布局远远少于东部地区。同时,民族地区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进程较为缓慢,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数量都较少,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数量的缺乏意味着金融资源的匮乏,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完善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就需要强化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的设立,在根本的发展要素上解决资本市场不发达和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2.完善信贷机制

对于民族文化影视制作公司来说,金融机构应该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贷款的审批过程中,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放宽政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还款时间。同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还要充分结合民族影视公司的实际发展需求和企业特点制定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强化授信额度的方式来综合奖励信用等级良好的发展企业。另外,还要强化金融制度创新,依据实际的发展情况综合创新业务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通过版权抵押以及并购贷款等多种形式开展金融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建设“金融+民族影视”发展的人才队伍,培养既了解民族影视文化知识,又了解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并建立与之对应的项目金融团队,让金融发展得到更为专业的帮助。政府部门也要强化政策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金融机构的实际利益,综合降低不良贷款的经营风险。

3.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担保过程是民族影视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对接的关键,这一过程既能综合解决民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失,又能综合解决文化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带来的困扰,进而综合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商业化发展过程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担保机构的发展规模较小,最终导致民族文化企业和金融产业之间的对接不流畅。因此,信用体系建设不完整将严重阻碍文化企业的融资发展,进而加剧企业发展的经济困境。对此,要根据民族影视的产业发展特点建立核心的互助性发展机制。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建立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可以作为二者之间的缓冲。其中,政策性的担保机构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非营利性担保机构,这类机构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过程适用于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可以综合地对文化项目的基本创作、潜在价值的利益提升过程进行评估。同时,对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民族影视作品进行担保,能够更好地促进项目启动和项目落实,这样的经营模式同样适用于我国民族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架构,其迎合了民族企业的发展特点,实现了中小企业之间的聚集和互帮互助,综合解决了资金的发展难题。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健全担保管理制度,强化专业能力建设,进而规范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融资渠道、路径的顺利畅通,为民族影视的商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环境。

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发展要符合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规律,与主流电影的发展模式保持一致,要以弘扬自身发展特色和发展优势为基本前提。同时,从民族影视的生产层面来看,民族影视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核心在于商业化的运作能力和运作措施,影视产业本身属于文化商品,应积极对其潜在价值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这才是实现其价值和商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点。

参考文献

[1]姜皖,郭大英.民族影视文化社会价值体系的反映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8):70-73.

[2]孔婷.新媒体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05):110-112.

[3]陈子嘟.民族文化与影视艺术的互鉴性范议[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248-249.

[4]牛艺霏.民族影视文化社会价值体系的反映探究[J].传媒论坛,2018,1(24):138.

[5]欧彦伶.民族影视作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1):109-112.

[6]周珣.民族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7]朱靖江.在野与守望: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反思少数民族影视创作[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3):18-27.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