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汇集了摄影、绘画、音乐、文学等多个领域的艺术手法。微动画是当下短视频时代的产物,是动画的一种全新展现,其表示人民群众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转变了生活方式,创新了动画的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对文化传播愈加重视的体现。以短视频时代为背景,简单探讨微动画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目前微动画的应用范围,以期从中得出微动画在当今网络市场上的应用价值。
微动画的发展趋势
万氏兄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在20世纪20年代,其制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是中国第一部动画,意义深远,直接促使中国跻身动画制作的前列。中国动画产业在1935年崭露锋芒,第一部有声动画是《骆驼献舞》;1941年,动画片《铁扇公主》的播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其拥有世界独有的动画画风,风靡一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社会环境影响,国产动画在这一时期大胆尝试,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与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融合,并从此开启了探索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动画的新篇章,为当今微动画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动画行业受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为微动画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2012《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微动漫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以草根为主体的微言大义的全民传播时代催生出的产物,已逐渐成为中国新媒体动漫的未来发展趋势。”所谓微动画,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的动画。相较于传统动画,微动画拥有全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为载体进行传播。微动画构思奇巧,演绎手法多样,内容更多的是汲取社会时事政治热点,且在教育教学、公益宣传、商业广告、传统文化传播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概括来讲,微动画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等特征。无论是从传播方式还是从传播特点来看,相较于影院动画电影、电视频道中的动画片,微动画都更符合群众当下的需求。
从整体来看,在动画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微动画发展势头趋于向好,它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群体的诉求。在如今快节奏、生活压力过大的社会中,人们的闲暇时间因逐渐减少而显得更加珍贵。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动画应运而生,其既符合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的特点,也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在视频中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微动画让群众在忙碌的缝隙中,补足因为工作而忽视的文化交流。
微动画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处于世界潮流的前列,而微动画则是中国动画发展的新机遇。相比于长篇动画,微动画的创作群体更加广泛,院校、小型创作公司都能够加入创作行列,因此可适应的风格品味也十分多样。此外,微动画的传播方式灵活,在多个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应用,且在不同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动画广告的形式较为新颖,记忆点也比传统广告多,更能让观众记忆犹新,如“脑白金”里的两个老人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画形象,都因新颖的广告设计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微动画广告中,夸张、跨时空往往是它的主要特征,它也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更加有感染力的动态视觉效果,拉近了观众与创作者思维创意的距离,给受众以全新的视觉享受。与传统广告相比,其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众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动画形象,加上技术制作而成的特效,构成了让观众日常可见却意料之外的新奇画面。正是在生活中平凡事物基础上的创新,才让广告动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才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达到让观众惊叹的广告效果。
在儿童商品广告中,由于该消费群体特殊,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卡通动画的广告形象更容易让儿童接受产品的宣传。例如,突破普遍比例限制的动画形象,更能吸引儿童消费群体的注意力,可以让儿童消费群体记住广告形象的同时,关注广告内容,使广告实现有效的宣传和商业目标。与真人形象相比,动画形象对于广告来说更加长期有效,其可以保持形象长期不变,大大降低了广告成本的投入,为低成本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方树叶》一则动画广告通过电视这一媒介,将中国茶叶的历史普及给万千观众,在当时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其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为主线,将广告词设计为纪年叙述的形式。与传统广告的单纯推销相比,《东方树叶》这支广告将商业性弱化,更偏向于传统文化的输出。这则动画广告色调柔和,通过具有中国元素的绘画场景,搭配相应的时代音乐,在简短的30秒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广告将“用心做好传统中国茶”的信念传递给观众,从而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东方树叶》这样耳目一新的广告设计,在快时代下的商业销售中独树一帜,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亮点。
在公益宣传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们鲜少有时间认真品读一本书,也难有时间反思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在闲暇时光里,更多人选择拿起手机“刷”几个短视频,这不仅是因为短视频内容理解起来较为直观,更是因为其传递的信息快捷。媒体融合下的互联网时代,人们以生活为出发点,拍摄制作具有微言大义的短视频和动画,展现大众应意识到的社会问题,提供简洁明了的关于科学知识的讲解,增加了人民群众反思社会问题的途径。
科普性的微动画涉猎广泛,如医学知识、法律法规,以及遥远的宇宙太空、自然现象的形成等。在特定需求下,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实景难以拍摄虚拟、宏观、微观的镜头,而动画则可以展现任何想表现的效果和场景。
此外,微动画对法律法规的解说及对法律知识的普及也有着促进作用。例如,《当哪吒遇上民法典》这一动画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哪吒形象进行展现,借助精练的文案和动画画面,将抽象的法律逻辑包装成有趣味的视频,对生活中的常见法律问题进行生动直观的解释。因此,通俗易懂的动画不仅适用于培养儿童,还能在成年人面对晦涩难懂的情景时,成为受成年人欢迎的讲解员。
面对社会问题,微动画以全新的形式,增加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曾在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对单词“Family”的字母进行分别释意,“F”是“Father”,“A”是“and”,“m”是“mother”,“i”是指“I”,“l”是指“love”,“y”是指“you”,即“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广告真实演绎了每一位家庭成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责任与担当,用中国传统家庭模式去阐述英语单词的深刻内涵,向社会传递家庭的温情,使观众增加对家庭的关注,更好地维系亲情关系。
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渐转移到精神层面。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大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需要每一代华夏儿女的努力。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丰富的资源,更需要依靠物质化的载体,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成为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其在数字化时代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入围奥斯卡的短片动画——《美丽的森林》,其作者杨春的灵感来源于《芙蓉锦鸡图》《果熟来禽图》等宋代古画,经过上万幅精细工笔画的绘制,再加上软件技术的制作,赋予画中小鸟生命,让其在几年后的今天成为动画短片中的主角。短片中,小鸟们在林中嬉戏,一派祥和的情景最后以猎枪声和破损的画面结尾,前后呼应的同时也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动画不仅冲进了奥斯卡,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创新。它是微动画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在传播中国画艺术的同时,也激发了观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引人深思。
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公益广告《虎年大吉》,通过“虎元素”与剪纸、布艺、面食、水墨画、青花瓷等形式的结合,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与实拍人物和场景进行巧妙融合。镜头随着小女孩寻找“福虎”转移到窗户的剪纸窗花上,通过AE技术的图钉、骨骼绑定等,将剪纸老虎变为动画效果;镜头又运用摄像机功能,在层层剪纸中做出“穿越”效果,自然过渡到下一画面。这则微动画开头所展现的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是我国独有的创作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镂空的、以红色彩纸为载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民间艺人简单朴实的生活寄托,常常在新春佳节用来传递人们的思想情感。将剪纸艺术应用在动画中,动画利用剪纸艺术进行思想情感的传递和节日气氛的烘托,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在中华文化中,“虎文化”占有一席之地,源远流长。从虎符、虎形旗,到百姓用的虎画、虎脸、虎门神等,“虎”不仅是威武霸气的代表,也是人们对“勇敢、强大”精神的一种寄托。这则公益广告使用各种大透视的运镜,将“虎”串联在一条线索上,展现了新颖独特的“虎文化”,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传递了新年祝福。此外,还通过军人保家卫国和小家欢乐团圆的镜头切换,展现出“有国才有家”、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气概,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短视频的普及程度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微信、QQ里,人们观看短视频的选择权由主动变为被动。教育这个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行业也不例外,无论是教育本身还是教育内容,都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性。与数字化教学相比,传统的板书显得简单而单一,在时间、空间上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而数字化教学则可以利用微动画实现模拟分析、图画赏析等,且其选择面广,创作者的讲解内容可以适应不同学段的学生,给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快捷的通道。
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全球信息互联互通。虽然互联网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其呈现的内容,尤其是海外流传的新的学术思想、概念理论,仿佛一直笼罩着权威且神秘的“光环”,等待人们去探索。在“取其精华”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这会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判断。这个障碍不仅存在于语言的差异中,还存在于思想的差异中,而思想差异是中外教育交流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点,微动画的演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领会语言之外真正的思想。
《抽象:设计的艺术》是2017年美国首播的一部纪录片,主要内容是探访、记录各艺术领域的设计大师,并将这些设计师的创意设计理念展现给观众。艺术本就是抽象的,艺术理念对于常人来说更是晦涩难懂。艺术家克里斯托弗•尼曼,是德国插画师、视觉传达领域的设计师,曾多次为杂志《纽约客》设计封面,其设计思想值得每一位设计人员去深刻学习和领会。该纪录片利用AE进行后期的动画制作,将尼曼的脑洞思维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展现了作品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尼曼认为,每一个抽象创意都在标尺上有明确的点,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恰到好处”才是最为合适的一个图案。尼曼利用“抽象的标尺”向观众讲解如何把控一个图案的抽象或者具象程度,与单一的文字理论相比,一张图的教育效率远高于乏味而又抽象的理论。在尼曼讲解他目前的想法时,影片里配合地出现了动态的、二维与三维交替的理想效果图。该片运用了极简的扁平插画设计风格,与实拍结合,展现了尼曼在城市里的生活与寻找灵感的状态。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多年来倍受好评,不仅在于其内容的教育意义深远、教育效率高,还与它本身风趣幽默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微动画穿插在本片中,原本乏味的纪录片有了动态的灵魂,使纪录片本身也极具设计魅力。影片演绎了艺术家在现实与创作这两个维度的心路历程,不仅拥有纪录片的纪实性,还有一定的趣味性。纪录片在原有纪实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视觉特效,画面剪辑和特殊影视效果搭配和谐,整体风格柔和且带有夸张的艺术表现力,这对深入理解艺术并融会贯通的设计思想值得研究。
动画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商业性、教育性、艺术性等。目前,微动画已经应用在许多方面,结合当下形势来看,无论是围绕生活的户外宣传片,还是以人为本的“微设计”,微动画都是用来演示说明的较好选择。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群众消费需求的变化,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动画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微动画以独特的“微”特征,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大众的不同需要。它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动画产业的发展和相应商品的销售,还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提高群众社会责任感。
在数字化持续发展的未来,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微动画设计制作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环境。如果创作者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我国微动画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造就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纪晓岚.网络微动画的艺术风格与发展趋势[J].传媒,2018(04):46-47.
[2]李明.媒体融合背景下微动画的创作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6):118-125.
[3]夏兆冬.新媒体时代下微动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4):154+215.
[4]汪东.微动画的艺术发展与风格[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3):45-47.
[5]罗玉倩.浅析全媒体时代下“微动画”发展的问题与突破[J].美术教育研究,2019(05):91-93.
[6]文艺.浅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设计”[J].大众文艺,2011(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