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匾额是以表达人们情感的文学形式为主,融文学、书法、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我国古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建筑装饰中应用十分普遍。社旗山陕会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它是一所商业会馆,但是其建筑装饰却处处渲染着崇文的内容,其中巧妙点缀的楹联、匾额,词雅意深,充满了深厚的文学意蕴,成为会馆建筑装饰的点睛之笔。这些楹联、匾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启发人们形成严格律己、讲究信义、取财有道、仗义疏财等高尚品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书法、工艺、材料的全面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使山陕会馆建筑装饰更具风采。
我国自古就有贴春联的习俗,后来春联又演变成四季对联,即楹联。楹联,是指楹柱上的对联,它“既有诗的意境,又有词的句式,更有赋的铺陈”,它“凝聚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1]。楹联跳出桃符辟邪、祥瑞纳吉的题材局限,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匾额,是指悬挂于门屏之上或点缀于建筑物檐下正中有题字的装饰物,是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形式,用于反映建筑物的名称和属性。楹联、匾额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将丰厚的意蕴包含在简短的文字之中,给人以启发,不仅在文学殿堂上散发着奇光异彩,而且成为众多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元素,在古建筑装饰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豫西南古镇上的社旗山陕会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虽然是一所商业会馆,但建筑装饰却处处渲染着崇文的内容,其中楹联、匾额装饰更是充满了深厚的文学意蕴。在山陕会馆中,建筑物如照壁、石牌坊、悬鉴楼、大拜殿、大座殿等都用楹联、匾额作为装饰。这些楹联、匾额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信息,启发人们讲道义、讲诚信,并告诫人们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取得辉煌成就。大量楹联、匾额的使用,提升了会馆的文化品位,使会馆建筑大增光彩。这些恰到好处的点缀,达到了珠联璧合、神韵天成的境地,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注重文化精神和文学意蕴的典范。
楹联、匾额在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照壁及铁旗杆上的楹联、匾额点明了会馆的寺庙性质
琉璃照壁是会馆的门面。商人要炫耀他们的财富,更要宣扬他们的商业文化内涵。因此,他们引经据典,在照壁上镶嵌了华丽的琉璃楹联、匾额,以此彰显其儒商的高雅品质。照壁内联:“经壁辉光嫓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外联:“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荫晋与秦。”额题:“义冠古今”。这副楹联简意为:关羽的浩然正气已吞并了吴国和魏国,他的神灵将永远福荫秦、晋商人,表达了山陕商人对关羽的仰慕追念之情,赞扬关羽是从古到今重义轻利的人中豪杰,是天下人的典范。其深意为借颂扬关羽的浩然正气,树立山陕商人儒商的旗帜,同时也点名了山陕会馆是敬仰关公的寺庙场所。字迹采用金黄色隶体书写后烧制而成,在华丽多彩的琉璃图案的衬托下显得熠熠生辉。
建筑的照壁和悬鉴楼中间,矗立着一对铁旗杆,这对铁旗杆高耸入云,更加衬托出建筑物的高大、巍峨、壮观,铁旗杆上还装饰了一副铁铸的楹联、匾额。东、西铁旗杆的楹联分别是“浩气千秋昭日月”和“英灵万古震纲常”。中间悬挂镂空的铁幡横批分别是“大义”和“参天”,合而为楹联之楣额。山陕商人把悬帜广告与楹联文化结合起来,既宣传了传统文化,又收到了广告效果,意蕴深厚,表现了山陕商人“儒商”的文化品位。可惜,这副楹联在“文革”期间不幸被毁。
如果说琉璃照壁和铁旗杆,是从物质层面展现了清代山陕两省工匠精湛的技艺,那么,其上的匾联则从文化层面反映了山陕商人气冲霄汉的人生品格。匾联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异乡宣扬了山陕商人的故土情结,弘扬了山陕商人既崇文又重商的文化理念。
悬鉴楼上的楹联、匾额词雅意深
悬鉴楼位于主体建筑的中轴线上,是会馆必不可少的戏楼,为了适应商业的需要,在设计上把神庙山门与戏楼合二为一、完美结合,“借祀神”而促“商贸”[2]。悬鉴楼北面是演戏的戏台,戏台前边的四根柱子上分别装饰了以演戏为主题的楹联,内联:“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外联:“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这些主题楹联,以戏剧表演为主题,借古讽今,把戏剧的深层文化和对人们的教化功能阐释得淋漓尽致。戏台上演戏,台下观众看戏,赏联,既有利于教化人们的观念,更有利于熏陶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建筑飞檐下面的正中悬挂一方“悬鉴楼”巨匾,此匾为建筑之眼,其雕刻技法精湛、书法儒雅、内涵深刻,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据考察,“悬鉴”这两个字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傅山之墨宝,“楼”字是叶县举人许靖后来所补。三个字虽为两人所作,但远观浑然一体,髓近神似[3]。舞台屏上悬挂“既和县平”匾额,则表达了山陕商人做人、处世的平和心态和经商要诀。最精妙的是,悬鉴楼的楼顶有一个装饰性的阁楼模型,模型也装饰有“天五尺”“如是观”的匾额。“如是观”为传奇剧名,“天五尺”出于《三秦论》。可见会馆的楹联、匾额无处不在。悬鉴楼的整体艺术造型玲秀清奇,加之楹联、匾额的巧妙运用,与装饰主体功用和谐统一,既点明了建筑的功能,又含蓄儒雅,达到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石牌坊上的楹联、额题神圣精致
石牌坊,作为拜殿与悬鉴楼之间的过渡和隔断,使空间划分似断又连,得以“流通”,显得通透空灵,非常巧妙。
石牌坊是“神区”的重要符号标志,因此,颂扬关羽的楹联、额题在这里显得十分庄严、神圣。石牌坊的南北两面门楣皆镌刻赞颂关公忠义精神的楹联、额题。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楹联的世界,下面试列举一二。
石牌坊南立面中坊内联:“护国佑民万代群黎蒙福祉,集义配道千秋浩气满寰宇。”额题:“孟氏难言这浩然”。外联:“西方圣人犹是东山名士,后日棣萼何如前代桃园。”额题:“仗义”“秉忠”。楹联书体为行楷阳文,书法体势雄强,仪态壮美,文字内容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加强了石牌坊的威严气势,与环境特色相映生辉。
石牌坊北立面中坊内联:“止知臣道当然一心翼汉,乃复神庥无量千载佑民。”额题:“履中蹈和优入圣域”。外联:“仁勇义刚皇汉当年倚柱石,精忠大节丹衷永世昭日月。”额题:“鸾翔”“凤翥”。其他石牌坊南立面东西配坊、石牌坊北立面东西配坊也皆有楹联、额题装饰,众多的楹联、额题的装点使石牌坊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营造了一种神圣的氛围,很好地体现了环境的主题,起到了烘托环境空间的作用。
这些楹联、额题颂扬忠义,阐明圣迹,起到了升华石牌坊神区标志的作用。特定的耐人寻味的“意境”空间,可以使人产生朦胧和神秘的意境,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大拜殿、大座殿上的楹联、匾额最多、最集中
大拜殿、大座殿为神殿,突出供奉关公的神威。在建筑檐下的额坊、隔扇门两侧及各偏房柱上都点缀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匾额、楹联。此处匾额、楹联数量最多,悬挂最集中。
大拜殿、大座殿的匾额、楹联高悬低挂,琳琅满目。其中匾额最集中的地方在大座殿,据说这里曾经悬挂过匾额三十余块。这些匾额的内容主要以颂扬关公为主,例如正门殿悬挂着“三国一人”的匾额,依次上悬“光明正大”“英灵显著”“与天地参”“英文雄武”“浩然正气”等。大座殿正中间高悬金字巨匾“正气常临”,字体遒劲有力,十分醒目。反映了山陕商人十分尊重和崇奉关羽“大义参天”“精忠贯日”的精神。
大殿内的柱子悬挂着红底金字凸面浮雕的抱柱楹联。门前两柱楹联书:“刚大塞乎两间气已伸而神德以盛而圣;典谟同有千古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中。”门后两柱楹联书:“胜地据河山美轮美奂栋宇聿新佳结构;同人联几席如兄如弟梓桑谐叙好情怀。”南边两金柱东西相对楹联书:“馆宇辟周宝二千里星联之合到此衣冠成雅集;敦盘开洛社十九郡茶桑敬梓有时樽俎话乡情。”大座殿两侧的门楣上刻字“冰清”“玉洁”,书法清秀,意蕴丰富。这些楹联、匾额赞颂了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劝诫商人要效法关公,继承关公身上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楹联、匾额在大拜殿、大座殿的尽情展现,既宣传了儒家仁义道德,又弘扬了商贾诚信为本的义理观念,起到了装饰与教化的双重作用。
其他陪衬建筑也有很多楹联、匾额,这使我国古代文学、书法、雕刻的艺术精妙得到了集中展示。
楹联、匾额在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的作用
词雅意深的文学气息,起到借物抒怀、升华情感的作用
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讲究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借景抒情,因此能够提升建筑装饰的文化品位。会馆内的楹联、匾额皆引经据典,词雅意深,从侧面反映了山陕商人崇文的心态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例如“悬鉴楼”的“悬鉴”典出《新唐书》魏征传,这里把戏楼比作人生的一面镜子,与别处“戏楼”相比,其艺术品味高雅含蓄。悬鉴楼舞台的屏上悬挂的“既和且平”匾额源自《诗经·商颂·那》:“既和且平,依我馨声。”意思是说戏曲演唱与音乐演奏的配合要和谐一致,演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深层含义则表达了山陕商人平和中庸的处世之道和经商理念。山陕会馆建筑楹联、匾额艺术融合了商业精神、儒家思想、民俗传统、地域文化、乡土信仰等诸多元素,具有文化兼容的特点,很好地表达了建筑装饰的主题需求。“建筑只能象征性地表达某种精神,而书法匾联等则能为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提供解说和点题作用。”[4]大量的匾、联作为装饰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文学气息和思想内涵,引导观者领会建筑环境的主题,产生更深的联想,达到借物抒怀,升华情感的作用。
楹联、匾额的书法魅力给人以历史文化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会馆内所有楹联、匾额的书法字体如真、草、行、隶、篆,丰富多彩。有的萧散疏淡,柔媚纤丽;有的雄奇壮健,厚重端庄,皆充满了书法艺术的神韵和魅力。书法的力度、动势、韵味、情趣、意境与楹联、匾额十分和谐,相得益彰。会馆内的匾额、楹联皆出自当时书法名家之手,既有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的墨宝;又有明万历进士兵部司马杨继盛的诗书文字;既有清乾隆年间才子钱江正的楹联;又有本地文人、官吏的题字(如南阳知府顾嘉恒在此留下不少楹联题字);更有慈禧太后的御笔题字“虎”“龙”二字;慈禧太后的题字规格最高,在其他会馆绝无仅有,因此被作为山陕会馆的镇馆之宝。这些名人、雅士、官吏乃至最高统治者的书法与楹联、匾额形、神、意很贴切地融入环境与建筑之中,相映成趣,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意味的装饰元素,给人以历史文化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楹联、匾额工艺技法及材料的多样性增添了会馆建筑的风采
会馆内的楹联、匾额工艺技法精美,砖石雕刻、琉璃烧制、金属铸造、彩绘描金皆精益求精,书刻体现了书法原作的韵味和动态美,注重工艺技法与匾联书体的和谐统一。工艺技法或朴拙、粗犷,或精致、奇巧,显示出丰富的雕琢美。工匠们运用钩形刀法刻字,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使书法在体现原作的基础上更加生动自然,较好地表现了书法的神韵。
匾联的装饰材料丰富多样,有的为硫璃工艺,有的为生铁铸造,大多为木、石、砖雕刻而成。例如琉璃匾联,富贵华丽;石刻、砖雕则古朴苍劲;木牌楹联、匾额,刻绘结合,有的彩绘,有的描金,手法灵活。铁旗杆上铁铸楹联,字体结实圆润,色彩凝重浑厚,奇特古朴。楹联、匾额制作手法和材料应用的多样性,展示了不同材料的质地、肌理美和技术美。其材质、肌理、色彩、造型、技术手段等的多样性,丰富了匾联的视觉效果,增加了建筑的富丽感,也使匾联成为建筑装饰的焦点和视觉中心。
楹联、匾额的文化意义及审美内涵
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交汇中,山陕会馆建筑的楹联、匾额将各种题材内容和文化融于一体,形成了以崇文心理为内涵、以商业文化为标志、以民俗传统为基调、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面貌。会馆楹联、匾额大体分为关羽崇拜、崇文理想、儒风倡导、弘扬商德、修身养性等几个方面。崇文的楹联、匾额在会馆楹联中也是一个亮点,反映了商人对科举的向往,以及诚信为本、和睦相处的经商和处事之道。人们从会馆楹联、匾额中,读出了忠义诚信、不畏艰难、孝敬父母、礼义廉耻、团队凝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无疑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山陕商人把这种精神浓缩在精辟的楹联、匾额里,展示自己的理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楹联、匾额的遣词用语通经致用、知史善典、言简词精、抑扬顿挫、音韵铿锵,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他们以楹联、匾额的形式,借助对关羽忠义品格的赞颂,促进商人自律,从而为建立“诚信经商”的商业文化体系,以及确立商业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画中有诗方为画,巧手心点木石活。”社旗山陕会馆的楹联、匾额是建筑装饰的精品,文学题材上宣扬忠义诚信,工艺技法上广泛运用木、石、砖、琉璃、金属等材质,风格上追求奢华精美,从而使会馆的楹联、匾额更加多姿多彩。这种鲜活精巧的文学艺术形式,饱含着高深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楹联、匾额不仅在造型上丰富了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装饰,而且从内容上赋予了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可以说,作为文学形式的楹联、匾额,在会馆建筑装饰中妙趣横生,起到了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向阳.中国楹联学概论[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
[2]刘文锋.山陕商人与梆子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社旗县博物馆.社旗山陕会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4]杭间,张夫也,孙建君.装饰的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