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VR技术具有引领作用和突出优势,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大批游客,对全面升级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现主要围绕“VR技术介绍”“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结合新时代的VR技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希望为相关部门、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凭借先进的技术性手段,抓好各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国家文化遗产领域健康发展。
保护各地区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保护中华民族的智慧成果。如何开展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还存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模式过于落后、文化遗产保护忽视游客体验、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本比较高等问题。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追求进步。各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引入先进的VR技术,可以在更合理的成本范围内,高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优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VR技术介绍
VR全称为Virtual Reality,翻译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VR技术指的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该技术包含多种类型的技术体系,如“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场景,让人看到和听到想象中的各种场景,给人以沉浸式体验。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VR技术开始应用于影视、工程、教育、医疗等不同行业,且越来越常态化。VR技的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想象性
通过VR技术,人们脑海中的想象可以清晰化、具体化,构建一种可视场景。人们的想象不再是一闪而过的想法,而是可以产生更多价值。例如,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保护,可以通过VR技术,先构建虚拟模型,再阐述具体想法,最后形成保护方案。
沉浸性
VR所营造的并不是一种空洞、陌生的虚拟场景,而是人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视听语言,在情绪和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场景。例如,以“故宫”为题材的VR影片,生动地介绍了故宫的内部景观,带给人们震撼和思考。这种沉浸式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吸引力。
交互性
进入虚拟环境后,人们可以观看、聆听、想象,还可以与虚拟环境互动。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即使没有真正去过莫高窟,也可以通过VR技术走进虚拟版的“敦煌莫高窟空间结构”,并通过技术层面的操作,观赏莫高窟不同空间的风格,获得全新的观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到访虚拟空间的游客还可以交流问题,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合理性
在虚拟环境中,各个虚拟事物的运动,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带有生活化痕迹,让人感觉合情、合理。例如,在“白马寺”的VR介绍中,当游客推动大钟时,大钟要很自然地进行摆动,并且推动的力不同,摆动的幅度也要不同,要符合力的作用原理。
近年来,随着VR技术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在深入研究VR技术,希望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展现VR技术的优势。在各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VR技术的价值,开始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在保护中传承与推广。
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势
现阶段,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保护体系越来越成熟。具体分析如下。
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应用VR技术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发生明显变化,并提高了积极性。比如,在文化遗产解说环节中,工作人员不必再进行多次重复的讲解,可以通过VR技术,提前设置内容,进行立体环绕语音播放。游客也不必时时跟随解说员,可以选择自己更为感兴趣的部分参观,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又如,在文化遗产布置环节中,工作人员不必经常转移物品、整理物品,可以借助VR技术进行线上动态展示,呈现文化遗产不同角度的形态以及演变过程,全方位展示文化遗产的精妙之处,让游客一目了然。由此可见,VR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有机结合,可以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
引入VR技术之后,各地区文化遗产对游客的吸引力变得更大。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提前了解文化遗产。游客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网络提前观看“文化遗产VR短视频”,了解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再选择合适的时间参观各地区文化遗产。因此,游客参观的目标将会更明确,积极性也会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沉浸式参观文化遗产。在参观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基于VR技术,游客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观方式。如戴上特定眼镜或走进VR大厅,进行沉浸式参观,感受文化遗产的内涵。这样的体验非常新奇,也更让人难忘,会吸引游客多次前来参观,游客也更愿意将文化遗产主动介绍给其他人,邀请其他人一同参观。随着VR技术不断升级,营造出来的沉浸式氛围也会越来越浓厚,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升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基于VR技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开拓创新,升级保护措施,完善保护体系。例如,在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主要由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监督、整理、养护,工作量大,管理流程不清晰,容易忽视细节。引入VR技术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文化遗产VR技术保护模式”,实现自动化、全程化、立体化监管,确保文化遗产各个区域的正常运作。另外,在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强调“专人保护”,即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保护的具体工作。如果融入VR技术,相关部门便可以制作大量线上宣传物料,进行文化遗产保护VR宣传,形成强大的保护体系。公众在参观文化遗产时,自觉性会更高,保护意识也会更强。总体来说,VR技术可以化解一些现实矛盾,升级各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入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部分问题仍比较突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工作模式落后,跟不上新时代发展步伐;忽视游客体验;游客参与率较低;维护成本较高,维护压力过大等方面。
工作模式落后
在文化遗产的日常保护工作中,有些地区完全依靠工作人员。如果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就很难保质保量地落实各项保护工作。这些地区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划中,并没有引入合适的技术体系,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各项保护工作过于落后,需要及时调整。
忽视游客体验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有些地区容易忽视游客体验。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过度限制游客。有些地区以保护为目标,将文化遗产一层层包围起来,不允许游客近距离地观看和触摸。虽然在文化遗产所属区域内,有些物品已经受损,十分脆弱,确实需要特别保护,但并非所有的物品都要被特殊对待。如果游客不能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文化遗产的价值将会被埋没。另一方面,不关注游客诉求。游客参观文化遗产时,情绪会受到一定触动,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例如,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背景,鉴赏文化遗产的美学风格,与文化遗产合影等。而有些文化遗产现场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讲解员、讲解设备,甚至有些工作人员会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直接拒绝游客的诉求,使游客的积极性降低,参观体验不佳。
维护成本较高
由于文化遗产具有稀有性、专业性,因此对文化遗产的维护成本也更高。从“人力成本”来分析,为了更好地维护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要配备专业团队,定期支出一定的人力成本。而在一些重大节假日,各地区文化遗产景区会迎来游览高峰期,这时,专业团队的工作量和人数都会增加,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物料成本”来分析,在维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采购质量达标的工具、设备、材料,这也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如果部分文化遗产受损情况严重,所需物料较多,物料成本还会相应地上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在精神文化追求中更加关注文化遗产领域。在这一趋势下,参观文化遗产的人越来越多,文化遗产受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果相关部门不引起重视,不合理管控文化遗产的维护成本,这方面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大。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文化遗产保护亟须转变工作思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模式,突出游客体验,节约维护成本。
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
VR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可以将传统的保护措施与新的保护模式相融合,呈现出新的工作面貌。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工作模式
为了抓好文化遗产的日常保护工作,各地区要积极创新工作模式,采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日常工作。例如,引入VR技术,编辑多种“语音课件”“视频课件”,将其投放到文化遗产的各个区域,为游客提供指引、解说等服务。在某些特殊区域,可以设置“文化遗产VR体验区”,让游客提前熟悉环境,了解注意事项,更加安全、文明地参观。除此之外,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管环节中,相关部门可以融合VR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构建一套“文化遗产保护VR监管体系”,实现24小时自动化监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追踪”“及时协调”。如此一来,监管体系的监管效力会更加突出。
突出游客体验
各地区落实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时,要关注游客体验,争取游客的理解支持,不能刻意打压游客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方面,人性化地限制游客。对待特殊物品,可以实施保护升级措施;对待不易损坏、可以触碰的物品,可以为游客提供近距离观赏的机会。同时,在特殊物品的周边,配备专业设施,进行“文化遗产VR展示”,让游客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特殊物品蕴含的内涵,满足游客好奇心。另一方面,重视游客诉求。在文化遗产所属区域内,可以放置一些人工智能设备,随时接收游客诉求,与游客互动。当游客想要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背景时,智能机器人可以发出指令,打开VR系统,播放背景资料。当游客想要鉴赏文化遗产的美学风格时,智能机器人可以操作VR技术,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呈现文化遗产,让游客分析其美学风格。VR技术的渗透不仅可以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提升游客体验。
节约维护成本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相关部门要善于借助VR技术,升级维护工作,节约维护环节的总体成本。比如通过VR技术+大数据技术,模拟文化遗产的空间结构,分析各个区域的异常问题,实施精准化维护,避免维护方面的资源浪费。同时,将一部分数据统计工作、故障分析工作交给VR技术体系,减轻工作团队的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此外,依据文化遗产的特点,合理布局各个区域,为各个区域配备“文化遗产VR短片”。以“黄鹤楼”为例,黄鹤楼的主体建筑一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第一层,可以播放“白云黄鹤VR短片”;在第二层,可以播放“孙权筑城与周瑜设宴VR短片”;在第三层,可以播放“绣像画VR短片”;在第四层,可以播放“名人字画VR短片”;在第五层,可以播放“长江万里图VR短片”等。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通过VR短片,可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从而避免触摸、翻转文物。这项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破坏,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善于应用VR技术,且理性应用VR技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以VR技术手段,构建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借助VR技术,突出游客体验,让游客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内涵。节约维护成本,让VR技术代替一部分人工运作,引导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从业人员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兴科学技术,自主钻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和修养,满足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碧芳,王伟,陈浴权,等.基于VR技术的福清光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0):152-153+256.
[2]伍海琳,肖伊宁.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VR技术保护与活化系统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3):113-116.
[3]马晓娜,图拉,徐迎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49(02):121-142.
[4]其乐木格.VR技术对马头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7):16-18.
[5]万国根,徐佳.基于VR技术中华文化传承人保护技术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0):140-142.
[6]李旭健,李皓,熊玖朋.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J].科技导报,2020,38(22):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