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

2022-11-25 00:00

群众音乐是人类自觉、有目的的文化活动的必然结果,它具有鼓舞性、时代性、民族性等特征,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群众音乐创作风格创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奋斗的历史作为创作依据,发扬开拓性的精神;以现实的需求为创作源头,歌颂当代的精神风貌;在艺术哲学的启发下,对弘扬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团结中华民族力量具有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文化自信并将之写入党章,标示着全党对文化实质的把握进一步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适应社会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对文化自信的负面影响,就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群众音乐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因此,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群众音乐文化能够促使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音乐创作风格创新的关键导向

新时期下,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的关键内容,“文化自信”则是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践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体制自信将成为促进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缺少具体的规范,因此其实施的目标也不明确,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这就需要创作者在作品中积极主动地增强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来审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是音乐创作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想使群众音乐成为当代的音乐艺术,必须以“新时期”的形式加以发展,从而推动新时期优秀音乐作品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音乐创作者既要对传统的音乐艺术有全面的了解,又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实现中国音乐艺术的复兴。

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音乐创作风格创新的意义

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群众音乐具有更多的文化特色和区域特色。群众音乐的创作,不管是其演唱形式还是歌词,都具有当地特色。以北方民族为例,其群众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用一种刚劲、豪放的方式表达北方民众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崇拜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而我国南方地区的群众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比较柔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文化界创作了不少赞美社会主义的歌曲。在一定的时代和特殊的政治背景下,群众音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同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流行歌曲并非全部都是正面的,因此,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创新群众音乐创作风格是对群众文化观念的正确引导。

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特征

群众音乐创作的多样性特征

群众音乐是一种以群众为主体的音乐形式,它的艺术性很强,在各个时代都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并引导和强化群众的文化观念。在群众音乐中加入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使其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以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在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吸取各种形式的艺术元素,使之互相影响,从而使其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展示鲜明的民族色彩

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特别是群众音乐作品,更是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为人们服务。群众音乐是人民群众表达、传递思想及真挚情意的一种手段,它反映着群众的情感与审美水平,群众在多种多样的群众音乐表现形式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情感与心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与人文特色,因此,在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根据地域特点,创作出更为贴近群众生活的音乐作品。群众在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时,会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融合到一起,而当群众开展合唱活动时,群众的感情会加深,从而产生一种团结精神,在一片祥和的乐声中,展现出民族性。

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与意识不断改变。在突飞猛进式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群众音乐的创作也需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音乐的创作还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创作中还需要融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从而体现时代精神,如此才能适应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例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些歌曲,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并且,这些作品的旋律都很生动,感情丰富,表达了人民群众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大众对美学的认识与对艺术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基本理念却并未发生变化,因此,群众音乐作品要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

群众音乐创作具有多样性特点

群众音乐以群众为中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群众音乐体现了群众的爱好和品味,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群众既要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要在物质上获得充分的享受。在群众音乐的创作方面,多样性的音乐创作既能迎合群众的审美趣味,又能加深群众对音乐的认识,体现群众音乐的广泛性、包容性。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和科技都在不断地发展。群众音乐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得到政府、文化界的支持,从而使群众音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群众音乐创作者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使群众音乐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群众音乐创作的个性化特点

我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民族音乐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广袤的地理空间、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环境给群众音乐的创作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比如,北方民族的乐曲风格十分高昂、奔放,显示出北方地区辽阔的地域特色;而南方地区的乐曲则十分细腻、柔和,显示出高雅的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因此,群众音乐新形式的创作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地方群众的审美趣味,使其创作风格表现出个性特征,从而体现地方民众的审美趣味,反映作曲家的技术水平与思想感情,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音乐风格和模式。群众对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群众音乐创作者需要不断创新群众音乐风格,使之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

目前我国群众音乐创作风格创新的现状

缺乏创新

群众音乐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生活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即音乐的过程,它的创作材素材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我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各个地方的日常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人口都在不断地迁移,随着当地居民的大量外迁以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当地的民间文化和音乐在传承过程中自然会丧失一定的载体。目前,有些音乐创作者还在根据传统音乐的特征和观念进行创作,导致所创作的一些群众音乐作品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这些民间音乐已经失去了传承的渠道,如果不能创作出新的作品,那么大众的接受度就会随之降低。

不同人群需求不同,创作难度大

20世纪,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认识还不够广泛,所以比较流行的是一种整体的音乐风格。在群众音乐的创作中,只要有好的主旋律,就能满足大部分群众的需求。而现在,由于人们接触音乐的途径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喜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群众之间的音乐欣赏代沟变得更大。虽然有些地方的群众音乐创作者根据当地的群众文化特点,创作出不少的音乐作品,但由于不被大多数的群众所认可,因此流传的范围并不大。无论什么层次的听众,都没有固定的需求。以互联网热门音乐作品为例,每年都会有几个音乐作品“爆火”,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但是不久就会被大家遗忘,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作品流行。每一首歌的风格和创作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要让群众音乐创作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策略

为群众音乐加入一些新元素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群众音乐各具特色。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各国的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在群众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把当下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与传统的民乐进行有机结合。例如,现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歌曲正是把传统民乐元素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加以有机融合后的一种产物。所以,群众音乐创作要尽可能地加入网络上流行歌曲的元素,歌词和旋律等方面也要尽可能地迎合群众的口味。音乐只有被群众认同,才可能被共享,从而提高其传播效果。在群众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还要注重其传播功能。一些群众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只注重它的艺术性,而忽略了它的传播力,导致虽然群众音乐中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但由于其无法普及开来,所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群众音乐创作需要多途径传播

目前,部分地区群众音乐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当地的电台和电视,但现在收听收音机和收看电视的人较少,主要为中年人和老年人,而年轻人则是使用各种多媒体了解和获取群众音乐资源。现在,人们大多通过酷狗音乐、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获取音乐资源,或通过快手、抖音等各种短视频平台了解群众音乐。虽然传统的电视和电台发布的音乐资讯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但其传播力却远远不如那些娱乐应用。因此,群众音乐需要拓宽传播渠道,应该适当地利用一些多媒体平台,因为只有通过这些途径,群众音乐创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增加音乐的内涵

现在一些地方的群众音乐创作者大多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这些人虽然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新的音乐元素,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年轻一代仍然相差很大。群众音乐的创作应当由有丰富经验的老艺术家带领一批年轻人进行创作,把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美学理念融入群众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教育,他们对各种高科技的音乐制作手段和计算机技术都很了解,能够创作出更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音乐作品。对年轻人的生活和心理,他们要比老一辈的艺术家更加熟悉,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创作出能够让年轻人产生共鸣的作品。例如,有些流行歌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歌词,也没有什么激情澎湃的旋律,其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就是因为它能够打动许多年轻人的内心,而这正是现代群众音乐最缺少的东西。

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下,群众音乐要想在网络或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还存在很大困难。毕竟,现在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群众音乐很难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将传统歌曲和现代的流行歌曲相融合,能在某种意义上吸引受众。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同,就必须要有真挚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陈燕.音乐创作的时代性及创新性——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创作纪实[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蒋传星.谈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以《月光》为例[J].黄河之声,2019(17):25.

[3]许天鸣.浅谈20世纪初的音乐创新——格什温与勋伯格的创作风格比较[J].剧作家,2008(04):86-87.

[4]魏丽霞.当代具有民族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特点[J].戏剧之家,2013(12):64-64.

[5]刘芝星.音乐创作中民族风格的个性化体现与追求——以个人作品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1.

[6]彭彦冰.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J].艺术评鉴,2022(08):28-31.

[7]贾小东.基于群众文化视角中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探讨[J].明日风尚,2021(09):185-186.

[8]司涛.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多元特征探析[J].北方音乐,2020(23):10-12.

[9]王新.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多元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9(07):82.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