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在价值导向和性质内核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即既符合时代潮流,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二者协同发展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优势和效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两个主体展开,探讨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深入分析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聚集地,是国民获取知识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其肩负着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任。文化产业就是将文化资源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对文化意义本身进行加工创作,为消费者生产并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精神产品。其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巨大潜能的经济价值,赋予文化商品属性,还能发挥社会价值,扩大文化的传播规模和流通范围。将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联合协同式发展,是基于二者性质与关系做出的有益选择,也是指引文化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
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价值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为全民阅读提供知识中介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场所,在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扮演着核心角色。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内涵上也具有共通之处。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对文化自身、社会整体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有助于传播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公共图书馆不仅涵盖各种诗书、文献典籍,还包括世界各国优秀的经典书籍和各个时期的期刊。图书馆的建成和使用,不仅可以打通民众与知识的“最后一公里”,还将成为整个城市的名片,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将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可以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产业链的输出。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公共图书馆的纸质书籍是其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工具,其中的经典名著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有助于传播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富有文化创意的公共图书馆内阅读,可以满足其终身学习的精神需求。作为文化教育输出的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为人们的阅读学习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场所。安静的学习环境是促进文化熏陶的良好场所,有利于人们思考。因此,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1]。
有利于实现文化共享,惠及更多民众
当今在互联网的普及下,人们关注的信息越发碎片化,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网络因其快捷性、广泛性、便利性,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网络的普及也让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迅速地传播到千家万户,进而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的改革和调整。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图书馆将不再只是人们阅读书籍的场所,而是会升级为一个集文化创造、输出与生产、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基地,继而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以及特色服务,将自身打造为具有专业度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其既可以完成对文化产品的创意研发,也可以满足个人进修以及团队集体交流学习的需求。此外,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反作用于公共图书馆建设。
有益于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有益于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更快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有利于在经济市场下有效地大范围传播文化,加快形成以创新和创意为核心,以内容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这条以文化贯穿始终的产业链将驱动文化产品不断被研发、制造,从多个方面带动产品的营销和宣发,也为后续发展和相关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为解决民众的工作问题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案。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仅能促进就业,更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基于团队合作、汇集各方智慧的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进行展示或者线下销售,充分利用文化输出的主阵地,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将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现状,这一合作模式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且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尚未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协同发展体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公共图书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
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情况和历史发展情况的载体,是传播当地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必须明确特色文化资源的定位,将地方特色和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围绕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产品设计。但当前大部分图书馆对自身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还不够,只是通过借阅履行文化服务职能,并没有与当地特有的文化相结合。特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然而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注重开发、利用与创新特色文化资源,只是搬运和模仿其他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没有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和产品,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群众,也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公众对特色文化资源的需求[2]。
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许多区域的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仍处于早期发展或未开发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体系,地方政府也并未意识到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许多地方现行的政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依托的开发标准、流程以及文化资源的质量等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没有标准,自然会影响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现行的政策只是鼓励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建设,并未积极引导和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且在协同发展下,图书馆本身的运作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文化产品的开发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所以政策法规还应涵盖会计财务问题,也应进一步制定更加详细全面的法律法规,防止出现“钻空子”的违法贪污行为。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职能发挥效果不佳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进行日常运营,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的短缺会影响图书馆内部设施的更换。图书查询和借阅仍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如果内部设备陈旧落后,将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数字化建设较为滞后,部分图书馆对电子图书和传统纸质书籍的划分不合理,资源整理不够系统,协同系统尚未建立,导致整体文化服务效率偏低。另一方面,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实体文创产品类型和功能都较为单一,且与其他社会文化部门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相似度较高,从而加剧了行业内部的同质化竞争。而在非实体文化产品方面,如体验性文创、虚拟文创活动,公共图书馆涉及的更少,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使得产品在产销阶段陷入瓶颈,最终导致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职能发挥效果不佳[3]。
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研发创新程度不高
从我国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如简单的影印或直接复制粘贴。尤其是对一些较为珍贵的善本孤本、名画手迹等珍贵资源,往往会按比例缩放影印在其他品类的物品和器物上;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将文创产品集中在文具用品、日用品以及纪念品方面。总体来说,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初步探索出文化产品的研发和衍生方向,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品类较为集中,大多为实体性的文创产品,形式和类型也不够丰富;在文化创意服务方面,还缺乏专业人才和团队,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发展模式,无法提炼出更具独特特质的创作元素。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与外界企业以及其他社会部门的合作与交流较少,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够及时准确。这些都是导致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研发创新程度不高的问题[4]。
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上层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了进一步打造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的特色,拓宽其服务职能,推动其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入挖掘特色,提升文化产业品质
公共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进行文化产品设计和开发时,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特色。一方面,要对目前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梳理、分类与整合。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优秀文化元素,结合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城市历史印记以及民间资料,选取符合大众审美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提炼、重现、二创,形成一套文化创意开发体系和后续生产、销售的方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加大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无论是生产具有创意性的文化产品,还是创新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活动与服务,都应把品质放在首位,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满足大众需求,尽可能地使每一位消费者获得优质的产品和体验服务。
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文化产业环境
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文化相关单位部门并不相同,其公益属性使其不能直接适用国家为文化文物单位制定的法规政策。因此,在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下,必须针对文化产品自身的经济属性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做好协调和平衡。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向上级反馈,细化文化产品的品类,了解清楚政策的要求,积极向相关部门和上级汇报调研情况,以促进政策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对公共图书馆自主研发和制作的文化产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制定关于图书馆文创产品研发的实施细则和规范性文件,以此杜绝和减少不良行业现象,优化文化产业环境[5]。
坚持公益宗旨,扩大文化服务职能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最主要的主体服务就是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阅读平台和阅读资源。任何人都有进入公共图书馆获取知识和资源的权利。因此,要始终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坚持公益宗旨。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地扩大文化服务职能,可以以服务对象为主体,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喜爱偏好以及阶层的需求,形成调研报告,然后考虑以何种方式进行研发和设计,以需求的不同打造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更好地塑造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加强跨界合作,创新开发文化产品
在新时代,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其他场馆或社会力量进行跨界合作,打破行业和场馆之间的限制与隔膜,充分发挥协作力量,产生共赢效应。一方面,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搭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与其他社会力量进行协作时,可以与具有文创产品开发经验的机构进行合作,打破传统的运营方式和工作模式,实现资源、人才的跨界调配与调度,或者进行资源置换与对接,共同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成立专门负责合作的部门小组,共同致力于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6]。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和文化产业发展都面临着新情况和新变化,原有的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具体所承载文化的形式都有了相应的调整,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公共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传播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扩大文化共享,惠及更多民众;还有益于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发展。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存在的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文化服务职能发挥效果不佳以及研发创新程度不高等问题,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从挖掘资源特色,提升品质;完善政策法规,优化环境;坚持公益宗旨,扩大职能;加强跨界合作,创新产品等方面着手,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韶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2):187-189.
[2]梁雯雯.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J].图书馆界,2020(06):43-47.
[3]夏超群.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区域治理,2019(49):245-247.
[4]梁颖娟.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J].图书情报导刊,2022,7(03):19-24.
[5]杨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新创意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1):39-41.
[6]李泽华.困境与破局: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旅游创新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