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关系着影视批评的质量和作用,而批评本身的标准也会产生变化。当代影视作品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批评工作既要把握住文艺发展的时代脉搏,从时代发展角度出发对文艺内容进行评论和指正,同时也要结合文艺作品创作的现实性意义进行话语体系的调整,保障批评方式、批评内容以及批评效果之间的适应性。当前,以流量形式显现的大众话语权影响了影视批评领域,在流量的背后,则是自媒体的引流和宣传。因此,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不是主观意识的摸索,而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质量评估标准建设,其能够为专业批评者提供创新方向,为非专业批评者提供参考。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批评
文艺的进步离不开文艺作品的反复塑造,影视作品同样属于文化艺术。影视批评的对象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包括创作者对文化艺术的定位。创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将文化事实以不同的形体和需求交织在一起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影视批评内容包括对作品的解读、价值的挖掘、现实意义的思考以及判断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批评者往往需要将影视作品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影视批评无法脱离新媒体时代环境,也与批评者本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关。综上可知,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是新媒体环境下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媒体的概念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不是互联网的替代词,而是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互联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名词,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媒体就是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升级换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接受信息、消化信息、发出信息,这是一个从传播到接受再到创作,继而进行再传播的过程。网络中的信息数量随着5G技术的出现、上网速度的大幅提高呈现井喷式增长。由于人们接受的信息太多,单一信息的影响开始减弱。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在各地建设优化5G基站,使得信息的传播进一步全球化。拥有发言权的个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实时参与信息互动,发表新颖的观点和博人眼球的批评,以赢得人们的关注,获得所谓的流量。由此,当前时代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等渠道,以手机、电脑为主要媒介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媒体。
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批评的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普及,大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影视作品,参与影视批评活动,这为大众占据影视批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媒体时代的影视批评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过去的话语权体系被新媒体平台改变,主流职业批评家不再单方面向观众灌输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大众的观点逐渐多样化,其能够方便快捷地应用智能电子设备行使质疑权、批评权和反驳权。在影视领域研究多年的职业批评家通常只在特定的平台上发表专业性批评,对大众的影响甚微,其受到大众的质疑逐步失去权威性。第二,相较于职业批评家,大众具有人群优势,即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有着共同话语和相似审美的个体往往趋于聚集,在团体内获得相互认可的欣慰感。在一系列由影视批评引发的争论中,大众批评凭借数量优势逐步在新媒体平台上取得压倒性胜利。
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职业批评家被大众批评者所淹没,巨大的流量冲击了观影活动的多元性。在互联网时代早期,拥有技术条件的批评家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批评。当下,所有网民都是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主力军,职业批评家在平台中发出的声音被吞噬在流量的漩涡之中。综上,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大众对影视批评话语权的占有是垄断性的。
当前环境下以流量为主导的影视批评话语权体系
所谓流量,即客户消费在网络上的变现。而影视批评的流量化则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中,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以获取大众的关注为目的。流量主要由点击率、观看量、批评数构成,大众的上网行为是流量产生的原因。大众消费具有盲目从众、缺乏理性、情绪化等特征,表现在影视批评话语权上仍然如此。当一个个体展现出领导力,盲目跟随的其他个体就会夸大其领导作用,对影视作品的批评就形成了一个小群体看法。大众汇聚成的巨大流量席卷各个小群体和个体,使得绝大多数批评丧失了个性化特征。大众都在鼓吹的影视作品被人们感性化地追捧,短时间内形成热点效应,该类作品往往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批评话语权
影视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所以借助媒介形式表达。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影视批评不再被专业人士、传统媒介主导,更加丰富多样的主体均可成为话语权的把握者,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缺乏统一标准
当下,许多影视批评娱乐化严重,对批评深度的追求不够,更不具备现实意义。当然,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并非主观臆断,而是要结合各种现实要素和社会需求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既要引导观众的审美,又要改变观众追随标准的态度。然而,从我国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的现状来看,其明显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多数学者无法站在新媒体时代下,结合融媒体发展的特色,用新媒体产生的效益助推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缺乏对影视批评的系统化研究,这进一步导致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缺乏统一标准。同时,新媒体不断与时俱进,影视批评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影视批评很难拥有固定的衡量标准。
影视批评者缺乏自我约束意识
影视批评者的自我约束意识是影响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效果以及影视批评内容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期刊等对影视作品的批评需要经过一个公司众多专业人员的层层把关,对不合理、不专业的批评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多为个体,其发表的对影视作品的批评多为自己的认知,且发布平台的审核人员只关注内容是否符合平台规定,而无法对其中的内容提出指导意见,影视批评质量的把控只能依靠自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素养。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专业影视批评者转型成为自媒体,但仅仅为少数。新媒体环境下,专业批评者面临同行借鉴、抄袭、挤兑的恶性竞争,难以从中脱颖而出。而非专业的自媒体影视批评者出于爱好、流量变现等原因加入“影评大军”,在创作批评内容的过程中“唯利化”,自我约束意识经常小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过程中专业批评者和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不足
大众积极参与到影视批评中,导致影视批评话语权稀释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专业批评者还是大众群体,其在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的过程中均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具备新媒体素养的专业批评者和新闻媒体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一方面,部分影视批评者忽视新媒体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使用的媒介仍然是落后的,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窄;在创作者的内心,过去保守的思维仍然根深蒂固,导致创作者无法跟随时代发展的变化对批评内容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脱离现实意义、夸大鼓吹以及过分贬低是大多数批评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其根据观看作品后的主观感受发表的各式各样的看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完全忽视了受众的需求;该类群体在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的过程中,过度将新媒体带来的影响融入批评创作的过程,导致批评内容碎片化、割裂化和超前化。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缺乏专业人士的引领。
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的具体路径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价值为原则的批评标准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创建以价值导向为基础的批评标准,为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提供原则和标准支持。一方面,影视批评的出发点是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影视批评作品,引导社会大众更加理性地看待影视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提升社会总体文艺欣赏水平。因此,在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开放、共享的话语权体系。影视批评话语权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要鼓励大众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即使大众都拥有影视批评话语权,但是其对这一权利的行使还不够成熟,难以有效地掌握对影视批评话语权的使用。因此,建立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批评标准来帮助大众行使影视批评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应在相关平台上发表批评标准,供专业影视批评者和非专业影视批评者学习,以此引导社会大众高效地参与到影视批评中,最终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影视批评环境,推动影视批评更加人性化。
推动影视批评朝多样化发展
媒介本身即信息,其作为文化艺术传播与变现的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使用以及各种媒介形成的话语体系在影视批评中至关重要。在流量变现为媒体主要目的的环境下,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单向度流量集群,使得影视批评朝着单向化发展。然而,这种单向化的批评只能满足小部分圈层内的受众,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影视批评话语权分散的现状。推动影视批评从单向话语向多元话语转变,有利于影视批评行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方面,搭建集约化的专业影视批评平台,由专业批评者率先发表高质量批评,再由大众分享自己的批评见解,从中选出优秀的批评成果置顶公示,同时对多样化的批评进行择优汇集,推动影视批评的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优化群体圈层交流模式,允许受众进行积极健康、有意义、有价值的讨论,促进影视批评交流圈思想、审美、兴趣爱好的交流碰撞,使其擦出美丽的火花,凝聚丰富多样的结晶。
官方媒体示范与影视批评协会的向导作用
新媒体时代,官方媒体与影视批评协会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但是,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批评质量严重失衡。在流量经济的带动下,诸多媒体缺乏理性,捏造事实,部分官方媒体利用影视批评评论区域打广告,导致大众开始质疑官方媒体的批评水平。在此状况下,官方主流媒体需要强化模范作用与带头作用,进行内部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在对影视批评进行重重把关后再发表,展示多元化、品质高的批评成果,引导大众重视批评成果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对言语偏激、思想偏激、脱离事实真相的影视批评成果坚决抵制。同时,各影视批评协会、产业协会一方面要限制不良言论的发表,另一方面要指引相关领域自媒体进行优质批评内容创作,提高新媒体背景下影视批评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引导影视批评者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核心,尊重影视批评发展规律,自觉提升影视批评作品的质量。
影视批评者价值变现与自我约束
新媒体背景下,客观、科学、理性、慎重是影视批评者需要践行的八字方针,影视批评者要对自己的批评负责,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还要发挥批评者自我约束的作用。此外,专业批评者要对非专业批评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对影视批评形成正确认识。当前,部分自媒体发表批评是为了获得粉丝,为了通过粉丝获得经济效益,因而过度迎合受众的审美。还有部分自媒体追逐当下的热点,利用夸张的标题博取受众的眼球,以这种蹭热点的方式发布影视批评,其内容往往与实际不符,导致影视批评质量低且毫无价值。这种现状一方面体现了影视批评者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了其对整个影视批评体系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影视批评者不应该是推波助澜的狂风,其在批评的同时应当承担维护批评话语权的责任,利用情绪化的批评吸引受众将导致批评话语权体系恶性循环。
影视批评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对影视作品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而这种判断和评价也将推动影视创作者提高审美能力,对影视艺术产生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批评话语权发生了一定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影视批评话语权的重构缺乏统一标准,影视批评者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在影视批评话语权重构过程中专业批评者和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不足。对此,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批评者无论是专业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都要积极担当,严格约束自我,进行正确的价值变现,创作和传播高质量的影视批评,开设专业课程,增强大众对影视批评的认知,为影视批评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从而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一鸣.中国电影批评的价值建构和话语体系[J].当代电影,2022(09):80-85.
[2] 孙伯翰.新媒体时代的影视批评话语权利重构[J].电影文学,2020(04):32-36.
[3] 黄琳清.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体系构建[J].声屏世界,2021(14):23-25.
[4] 牛鸿英.技术赋权 话语重构 生态共生——数字时代文艺批评话语的体系建构研究[J].艺术评论,2021(06):32-40.
[5] 袁文卓.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体系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20(06):152-157.
[6] 罗勤,徐涛.数字媒介语境下影视批评的特征、形态及建构[J].四川戏剧,2021(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