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视域下的乡城锅庄研究

来源:转载
2023-03-24 00:00

乡城锅庄以其独具魅力的唱跳与服饰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在乡城对乡城锅庄传承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发现当地人对乡城锅庄的申报名称存在争议,现梳理乡城锅庄在舞步、唱词、曲调上的不同,总结乡城锅庄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乡城锅庄,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2007年申遗至今,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口述历史是此种艺术形式保存和传承的主要方法,且口述史是获得历史资料的一种现代手段,故笔者一行于2022年8月前往乡城,采访了州级传承人咪咪老师、阿来呷老师,省级传承人阿布全全老师,乡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夏坝丁真老师,乡城县文化馆馆长格桑老师5人,总共收集到照片二百余张,音频四百余分钟,视频五百余分钟。本文对口述资料进行梳理,从名称争议、艺术特征、保护传承三方面展开对乡城锅庄的研究。

名称争议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锅庄即“圆圈舞”,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民间集体舞,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但乡城的锅庄以它独特灵活的唱词及别具特色的“疯装”服饰而远近闻名。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这样记载乡城锅庄的:“乡城恰热”,即“疯装锅庄”,藏语意为“卓”。在采访中,笔者发现乡城锅庄传承人都用“楚且卓”来称呼乡城锅庄,其对“乡城(恰热)疯装锅庄”这个用来申遗的名称十分不满意。他们指出:1.不知“恰热”二字从何而来;2.对将服装称为“疯装”感到气愤,因为“疯装”被译成“疯子的装束”。对于这个现象,笔者请教了夏坝丁真老师,他阐述了其中的原委:“疯装锅庄的说法是没有的。乡城锅庄应该说是乡城的锅庄。近些年,在非遗项目的包装过程中,就无缘无故地加了个疯装锅庄。(服饰)本身不叫疯装,用我们本地藏语来讲应该说‘楚且’……疯装它还打了个括号,写着‘疯子的装束’,所以大家比较不平。近几年,我们改写成‘疯狂的装束’。”

这一问题在乡城县文化馆的格桑老师处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这个乡城疯装锅庄名字其实是一个地标性的称号,是我们后面加上去的,以前不叫乡城疯装锅庄……‘恰热’可能是以前非遗科的人记录的时候产生错误,我们乡城就喊‘楚且卓’。”他介绍道:“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标性称号,包括新龙锅庄、石渠真达锅庄、道孚的玛尼锅庄,我们就写了个乡城疯装锅庄,它只是起到一个代表性的作用。‘疯装’,它是对服装的解释。”他还指出,“疯装”是当地女性特有的服饰,结合了纳西族服装、藏族服装以及唐朝宫廷服装等众多元素,因此较其他涉藏地区的女性服装有巨大区别。由于藏族人民喜爱着自己最华丽、最艳丽的服装跳锅庄,因此在乡城,女性都着“疯装”跳锅庄,这也就形成了乡城锅庄的另一独特之处。格桑老师还表示,就名称问题,当地文化馆会进一步推进更名的事宜。

艺术特征

乡城锅庄可以分为传统锅庄与现代锅庄。传统锅庄可分为祭祀、喜庆、讽刺、日常四种类型,有严格的表演程式,女性会穿着“疯装”;现代锅庄则是在新文化的影响下融合新元素产生的,较传统锅庄更注重跳的部分,几乎没有演唱,与广场舞的表现方式相同,且服饰也较随意。

传统锅庄

乡城锅庄没有明确的人数限制,对表演场地也没有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乡城锅庄具有集体性,大家围成一圈,一起跳舞一起唱,跳的时候步伐要整齐,唱的时候声音要一致。稻城锅庄跟乡城锅庄的跳法不一样,稻城锅庄是以锅庄师为中心,唱跳内容由他决定,其他人跟他站一起,对他进行附和。

舞步:乡城锅庄的步伐是按照唐东杰布创作藏戏的舞步发展而来的。唐东杰布,生于1385年,是藏戏的创始人,藏舞的步伐大多来源于此。乡城锅庄的舞步较周边地区的锅庄舞步缓慢、端庄,夏坝丁真老师谈到,因乡城居住有较多贵族,为彰显身份,舞步更为缓慢,彰显端庄。

曲调:梦倾饶是乡城当地著名的锅庄师,掌握千首锅庄曲调,他十分喜欢音乐,但他并不会用文字记载,而是将音乐记在心里,当时政府也没有很好地对此进行保护,因此乡城锅庄的曲调、舞步失传了许多。2014年,甘孜州的阿祥老师为构建歌舞数据库来到乡城,走遍每个县城、乡镇,共收集到了300多首乡城锅庄,也对锅庄的唱法、舞步进行了记录,但很可惜,这些资源因保存不当已经遗失。据省级非遗传承人阿布全全讲述,目前乡城锅庄曲调仅有125首,在具体的演唱中,演唱者会依据歌词选择曲调进行演唱。

唱词:乡城锅庄的唱词是一大特色,具有灵活性,可自行填词,且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如一方问不出来或答不上来,就说明其知识欠缺,‌‌社会经验不丰富‌‌,水平欠缺。唱词可根据不同场景替换:

祭祀。唱词多以赞颂神山为主,当唱到不同地区时,会使用不同地区的方言。

喜庆“庸珠”,用于婚嫁。在讨嫁妆时,男女方各自都有一位锅庄师,锅庄师会对自己代表的一方进行赞颂,然后进行问答,直至分出胜负,所以一般进行的时间很长。

日常类,多以日常生活片段为词的内容。

“蛮珠”讽刺类,就是根据现场场景临时创词,创作的词多含讽刺意味,以达到挖苦对方,让对方出洋相的目的。演唱者会根据对方做过的事情对其进行取笑,并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原来的表达比较含蓄,‌‌比如有人偷过东西,不会直接说你是小偷,而是说,听说你捡到了一个好东西;现在则很直白,偷就是偷,抢就是抢。目前会临时创词的锅庄师极少,大多数锅庄师只能根据现有的唱词进行演唱。

服饰:男性服饰与其他地区无异;女性服饰主要以颜色丰富、做工精细的“疯装”为主。服装材料上,一般以氆氇为上品,其次为牛毛织成的毪子。整件衣服大约要使用7米长的布料。在颜色上,较常使用红、黄、绿、黑、金五色,分别代表土地、财富、自然、火、先知。服装整体以红色为主,长者为深红色。衣服前襟处由不同颜色的三角巾拼接而成,且与其他地区不同,右襟在内,左襟在外;袖口一般为蓝色,有“崩色”之意,指展示发达的肌肉,代表着力量;衣服背面为绿色,上面缝有“雍忠”,也就是万字符,代表着不变、永恒;下半身缝制有108个褶皱(左右两边各54),形成百褶裙,寓意长寿;腰间系有绣着锦绣花的围腰,有“锦上添花”之意。乡城姑娘会佩戴大大小小的金银饰品来点缀“疯装”,尽显雍容华贵,但年长者一般不佩戴。

image.png

图1穿着疯装的当地居民(拍摄者:王丹拍摄地: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

 

image.png

图2 当地居民跳锅庄(拍摄者:王丹拍摄地: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

现代锅庄

现代锅庄在传统锅庄的基础上,加快了音乐的速度,注重锅庄中舞的部分,打破了传统锅庄的规矩感与仪式感。现代锅庄是由文化局聘请人员,对锅庄的曲调进行录制,根据后期的配音、合成等,制作成磁带,供大家使用。在乡城县,吃完晚饭后,大家就会走到广场上,一起根据磁带中的音乐来跳锅庄。在其他地区,跳锅庄的DVD、VCD的音乐都是中间间奏连着,没有断的。乡城现代锅庄的编排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将原本一首首独立的传统锅庄用间奏进行串联。因为传统锅庄中并无间奏,所以在此段中,作曲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音乐与舞步上的创编,融入了许多其他元素。2015年,乡城县政府录制、拍摄了现代锅庄的DVD,里面有将近一个多小时的乡城锅庄,并在同年年底发放到每个乡镇,进行普及。

乡城有几个歌手也借鉴了此种模式,将乡城锅庄与现代音乐进行结合,在自己的专辑中发售,这也加速了乡城锅庄的传播。人们在节庆期间,或者在朗玛厅的时候,就跟随音乐舞蹈。乡城锅庄原本是非常悠扬、速度非常慢的,现代锅庄将速度加快,接受度会比较高。

当然这也存在一些弊端,用磁带播放锅庄时,人们只会跳,不会唱,更不必说填词了。磁带、CD里面的唱词是一次性录制完成的,千篇一律,无法像民间锅庄师一样根据现场临时创词,再进行演唱。但乡城锅庄最大的魅力是填词,而不是舞步。因此夏坝丁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现代流行的锅庄“连九牛一毛也没有学到”。他还指出,在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对传统锅庄的“断章取义”,即并没有按传统锅庄的严格意义来进行创作。比如唱词上的程式,传统锅庄中对第一句唱什么,第二句唱什么有明确的规定;但现代锅庄相对自由,无此规定。

保护传承

乡城锅庄大多是师徒传承。阿布全全为我们介绍道,学习锅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喜欢,必须喜爱锅庄;第二是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能记住对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是要有丰富的实践,不能仅停留在嘴巴唱,要经常跟着老师一起去参加活动,不断实践,‌‌积累经验,这样才能‌‌熟练掌握锅庄。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成为‌‌优秀的锅庄师。锅庄的传承并没有性别、年龄、内外族人的限制,只要喜欢,都可以学习。阿布全全谈到,“我本来想教我的女子,但她不喜欢,就不入门,就没有办法”,相反他的邻居巴登很喜欢,阿布全全便倾囊相授。

除了师徒传承外,也有极少数锅庄师是自学成才的,他们在不同村落、不同锅庄师处学习,再经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慢慢成为锅庄师。

受当地经济状况影响,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去外面谋生,留下来的则以畜牧业及挖虫草变卖为生。锅庄传承人也面临相同情况,牛及虫草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是锅庄传承面临的困难之一。由于他们放牧、挖虫草的地方大多无信号覆盖,所以很难进行沟通交流。如每年十月大家都下山时,巴登才能跟随阿布全全学习锅庄,平日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只能集中在这个时间进行请教,这样很难真正系统地学习锅庄,这是锅庄传承面临的困难之二。不仅如此,流行文化也给传统锅庄带来了冲击,县上开始出现赶时髦、赶潮流的气象,除人们穿着的改变外,还有一些风俗上的改变,例如结婚仪式的简化。这也影响到了锅庄,现在的锅庄呈现出简化趋势:第一是唱词不到位,第二是步伐不到位,‌‌第三是动作不到位。在一些偏远村庄,还保留有传统锅庄,其中那拉岗村保留得最好,男女共‌‌有52个人可以跳传统锅庄,其他村‌‌就不行了。这是乡城锅庄传承面临的困难之三。

乡城政府在锅庄的传承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第一,对乡城锅庄进行申遗,同时为锅庄师申请非遗传承人。成为传承人后,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可以减轻他们的生存压力。

第二,在乡镇进行试点。近年来,乡城县立足于自身人文特色,坚持“保护原生态、传承原文化、保留原住民、保持原物产”的理念,坚持保护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政府在打造青德镇4A级景区的同时,开展了文化繁荣乡城锅庄试点活动,在热公村、白龚村、豆改村、仲德村四个村子中,组织成立了7支民间团队,在景色好的坝子跳乡城锅庄,具体演出安排为7个团队根据村庄的排列顺序轮流进行表演。为了让游客既能欣赏风景又有很好的锅庄体验,团队特意选在黄昏时,布置好灯光、音响等设备,进行表演。白龚村也叫白仲村,此地建有香巴拉猫文创中心,还有《文成公主》实景剧演出,但近些年这些活动暂时被取消。对于这些表演者的生计问题,政府也给予了一些帮助,比如每年的资金补助,以及在松茸、虫草的采挖季适当放宽他们的表演时间等。

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当地的中小学会在课间操时间安排学生学习锅庄及开展相关活动。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跳锅庄,星期二、星期四跳广播体操。

第四,每年进行全县性的乡城疯装锅庄比赛。

第五,为游客专门编排实景剧《梦中的香巴拉》,在实景剧中融入乡城本土的婚庆习俗、白藏房的修建、祭祀、农耕文化、疯装等几大元素。实景剧演出时长约为两个小时,每年基本上在9月28日左右举行。

通过在乡城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乡城锅庄在传承发展中逐渐出现了传统锅庄与现代锅庄两种,但其具有灵活性的唱词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锅庄,也是乡城锅庄的精髓所在。现代乡城锅庄中,传统锅庄临时填词进行演唱的特色逐渐退化,舞步反而表演锅庄的主要形式削弱了乡城锅庄的独特性,极不利于乡城锅庄发展。这种情况下,政府及锅庄传承人要出调整,相关学者也应多做田野调查,多做研究,尽可能地保护乡城锅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王秀伟.甘孜藏区的锅庄舞文化[J].华夏文化,2010(04):50-53.

[2]刘德伟,张志勇.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民间文化论坛,2021(01):125-128.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