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现通过对案头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指向性和目的性角度将科技期刊案头工作分为以出版为中心、以宣传为推手、以提升自我为目的三类,认为可以从优化流程、端正态度、加强学习、积极创新等方面对科技期刊编辑案头工作予以改进。
科技期刊案头工作的特点
科技期刊案头工作对期刊编辑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出版质量是出版物的灵魂,期刊编校质量和文章学术质量均与编辑的案头工作息息相关。第二,是提高编辑人员素养的重要途径。案头工作是编辑的日常工作,关乎编辑的个人能力和文化底蕴,需要编辑从每一个细微处入手,在提高期刊整体质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科技人文素养。第三,是建设高水平编辑队伍的基础。独自完成的案头工作能体现个体编辑的综合素质,合作完成的案头工作则能体现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的打造离不开对每一项案头工作的认真落实。第四,是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学术容不得半点马虎,包含学术宣传在内的案头工作是对学术的负责,也是对学术界的尊重。
案头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下面从四个方面讨论案头工作的特点。
案头工作是编辑工作的主体
通常来讲,编辑是埋首耕耘在办公桌前的“嫁衣”角色。从目前期刊编辑的工作内容来看,编辑工作除了日常办公室事务、联络工作和外出学习参会等之外,其余皆是案头工作。案头工作是编辑工作的主体部分,其他辅助工作都是为案头工作服务的。而期刊编辑工作的质量,往往也是以其案头工作质量来衡量的。
案头工作既是又不是重复性劳动
科技期刊编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花大量时间从事案头工作,这看起来是一项繁杂重复的劳动。事实也是如此,期刊编辑每天都在与文稿打交道,从文字、数据、公式到图表,没有引人入胜的文采,更无精巧绝伦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理论性极强的内容。这样的文章终日摆在案头,等待编辑审读和处理。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其想象性、尝试性与创新性并存,所以每一篇关于科技创新研究的文章其实都是新的。只有期待新东西的诞生,研究才有必要。因此,显然不能将编辑的案头工作看作简单的重复性劳动。
案头工作的数量具有浮动性
编辑工作繁重与否,取决于编辑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认真的程度。对于科技期刊出版而言,人们对“质”的追求永远在对“量”的追求之上,这是因为科学是严谨的,期刊又是落纸成文、不可随意更改的。从这个角度说,同一个编辑职位上的案头工作,对于不同的编辑来说,工作量是有多少之分的。负责任的编辑会抓好案头工作的每一道流程,从审读到修订,从编辑到校对,一丝不苟,精雕细琢;而不负责任的编辑可能会曲解“文责自负”的意义,从而觉得文章是作者写的,文章质量就应该由作者来负责,既然作者要求尽快见刊,那编辑只需要促成其尽快见刊即可。由此,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就造成编辑工作量的明显区别,有的人勤勤恳恳伏案,而有的人悠悠荡荡度日。
案头工作的质量追求无止境
做过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编辑永远是项“遗憾工程”,出刊前看着完美无缺,出刊后总会发现错误。这一点决定了编辑案头工作的质量追求没有尽头。每一个字词标点,每一个语句,每一个段落,每一个标题,每一个观点,其正确性、准确性、合理性、合适度都是可以看了又看,改了又改的。显然,就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而言,对文章进行“三审三校”只是基本要求,要想做到更好,就需要发挥编辑的“工匠”精神。编辑要把“工匠精神”奉为职业信仰,科学严谨,精益求精。
科技期刊案头工作的分类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站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以一定的社会读者群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精心组织、选择、加工、整理,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及物质载体承载和传播科技信息和知识的工作,是一项包含多种工作内容的整体概念。案头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各种案头工作的工作质量决定了编辑工作的整体质量。具体到每一位科技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案头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类。
以出版为中心的案头工作
以“三审三校制”为基本工作理念,围绕期刊出版的一系列案头工作包括收稿、审稿(三审制)、加工(编辑和校对)。
目前的科技期刊收稿工作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为被动收稿,也就是接收作者的主动投稿,一般通过邮箱或投稿系统完成;其二为主动组稿,指编辑或编辑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主动获得作者的稿件。
以三审制为标准的审稿阶段包括初审、复(外)审和终审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期刊编辑负责稿件初审,通过审读稿件,从专业的角度审查稿件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初步把好稿件的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对稿件进行筛选并决定其是否进入审稿程序,此为初审环节。复(外)审可由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人员(简称复审人)对初审通过的稿件进行再次审核与判断。除此之外,编辑部还可以聘请外审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由外审专家对稿件质量提出评审意见,做出总体评价,这就是通常说的同行评议。复审人按照外审专家意见,对稿件进行取舍,形成复审意见。终审是指期刊主编或编辑部主任等对复审通过的稿件进行终审。终审主要是对稿件的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录用与否。
稿件加工是指责任编辑或编校人员对已录用的稿件进行的通读、改错、修订等工作,以及至少三次联系作者进行信息校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逐字逐句的通读,检查稿件整体格式、内容段落安排、参考文献著录、文字表述规范、图表格式及位置、公式顺序及编号等,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或提出质疑请作者自行纠正。加工过程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和重点部分,决定了期刊编辑工作的整体质量,所以上级部门进行的期刊编辑质量检查也主要针对编辑的这部分工作展开。
以宣传为推手的案头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除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期刊出版任务外,还应担负起期刊在期刊界和专业学术领域的宣传责任。宣传工作除了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外,更多的是案头和笔头的工作,具体包括期刊数字化建设和期刊报奖等。
在数字化普及的当下,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维护是期刊对外宣传的第一窗口。一个版式美观、内容丰富的网站或公众号不仅具有塑造期刊对外形象的功能,还承载了期刊刊载的科技信息,是传达科技信息最直观、最灵活、最便捷的一个平台。综观Nature、Cell、The Lancet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期刊,早在很多年前,它们的网站就具备了极好的学术宣传功能,其丰富的信息和高匹配度的配图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和简易可达的链接又为人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目前,国内很多优质科技期刊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他们会随时更新上面的内容,其在宣传其科技论文的同时,还收罗了很多相关专业信息,网站版式美观大方,展示信息引人注目。期刊界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编辑工作方式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掌握更多相关技能,是编辑做好宣传工作所必备的。
以提升自我为目的的案头工作
做好案头工作需要编辑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包括一定的政策和理论认知、较为广博的知识、较为深厚的语文素养、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和研究相关学科学术动态的能力、较强的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等。编辑要想提高这方面的水平,就要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保持学习的状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并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
科技期刊编辑可用于提升自我的案头工作包括日常学习、工作经验总结、申报课题撰写材料、科研论文撰写,等等。科技期刊编辑的日常学习不仅包括对科技期刊编辑规范、出版行业政策法规等的学习,还包括在语言文字积累、学术写作表达和英文水平提升方面的学习。工作经验总结对于期刊编辑而言非常重要,工作流程与方法的改进、工作心得体会、对经验和教训的反思等都是构成工作经验的内容。参与科研课题和基金项目的申报,组织和填报合格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书面材料,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在案头工作中常碰到的事。另外,对自己所从事的出版编辑领域进行研究和思考并总结成果、撰写论文,也是编辑用以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
改进科技期刊案头工作的几个方面
优化流程,把握重点
科研成果的发布高度追求时效性。一篇科研论文从收稿、审稿到编辑加工需要一定的时长,而如何缩短时长又不影响出版质量是期刊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刘晓涵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提高工作效率的五种方法。她认为,优化工作流程以压缩文稿在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各出版环节的停留时间,保证文稿各道加工工序的连续性,是缩短期刊出版时滞的重要方法。李宁也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流程化管理的三种模式。编辑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可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流程标准化,比如一个工作日当中时间段的分配,合理安排在收稿、审稿、编校各个环节的时间,在这一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轻重缓急有序,便能从容控制出刊的周期,且能有更多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
态度较真,过程认真
《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在其文章《学术的目光:敬意与敌意》中说:“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跟作者较真,跟学术较真,跟思想较真,跟文字较真,也跟自己较真。”编辑抱有较真的态度,不仅是对科技期刊的负责,也是对作为期刊编辑的自己的负责。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马虎,科学研究成果的发布应该慎之又慎。期刊编辑作为论文发表的重要把关者,应该摒弃那种“讲面子、怕得罪人”的心理,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提高警惕,对人、对己、对事、对文都公正、敏锐、铁面无私。过程认真主要是指编辑在编校加工过程中要用心细致、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个标点,不略过一个符号,不小看一个数据,不错看一个字词。区向明在《高度重视案头工作》中提到对待案头工作的几种错误的观点和态度——案头功夫无用论、案头功夫无足轻重论和案头功夫替代论,他认为编辑案头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马虎潦草。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不可存懒惰思想,也不可存侥幸心理,而应该脚踏实地,沉心静气,落实每一个程序,重视每一个环节。
勤于学习,敢于质疑
如前所述,编辑提升自我的途径很多,学习是最重要的一条。科技期刊编校规范规定得非常细致,不经过认真的学习与实操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的。只有对编校规范烂熟于心,才能在编辑过程中得心应手。出版政策法规应时代而变化,新时代有新规定、新挑战,也有新机遇。对政策制度等的把握能让编辑始终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同时,编辑还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助推期刊紧跟时代步伐,服务于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另外,编辑脱离不了资料和工具书,因此,遇到疑问时要勤于“蹲”图书馆,勤于查资料、找工具书,这都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应有之义。
在《文史哲》70周年刊庆及相关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要想把人文学术期刊办成名刊,就需要编辑具有足够的学术鉴别力和学术判断力。……而一个职业编辑,对这篇文章在专业领域的长项和弱项分别在哪里,基本上是无法判断的。”因此,借力于外审专家来判断文章的学术价值很重要。而谈到编辑的质疑精神,不仅在于重视文章的学术观点与价值,还在于不胡乱收稿,敢于拒绝“照顾类”的文稿,坚决抵制“近水楼台”,坚决回绝领导推荐稿,这些也是作为“文科学报之王”的《文史哲》一贯坚持的原则。只有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底气,“熟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闹剧才不会再度上演。
善于总结,敢于创新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从长期看是一项周而复始的例行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不断积淀的创新工作。科技期刊要想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下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赢得众多读者,就必须形成自身特色,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在工作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规避常见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新。编辑的创新思维可以用在工作方法、出版手段、竞争优势等方面。在网络化、数字化和移动技术盛行的今天,期刊出版若还固守纸质出版、闭门造“车”等老路子,势必会跟不上时代发展,也打不响品牌。所以,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案头工作,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利用时间“走出去,引进来”,以确保期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兰,李艳双,郝媛媛.以工匠精神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J].传播与版权,2019(11):43-45.
[2]俞涛.论编辑的案头工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74-77.
[3]李金正,陈晓阳.论编辑“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及其当代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9(04):18-23.
[4]王立明.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5]董延梅.图书质量与编辑的案头工作[J].编辑学刊,1994(01):58-61.
[6]刘晓涵.科技期刊编辑提升工作效率的5种方法[J].编辑学报,2019,31(04):460-463.
[7]李宁.科技期刊编辑流程化管理及其优化[J].学报编辑论丛,2019(00):468-473.
[8]区向明.高度重视案头工作[J].出版广角,1995(02):23-24.
[9]刘兆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特点和编辑意识的增强[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