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详细介绍该图集编制的背景,其次阐述图集编制的基本原则,最后重点对图集的整体设计方案、图集结构、图集内容、图集的编制特点进行详细的剖析,以期在理论、技术和编制方法上为后续省级地图集的编制提供参考。
引言
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襟江带淮,毗邻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六省。省内地形地貌类型多样,河湖水系交错密布,山川秀美,人文荟萃。
盛世著图,图咏盛世。为直观地展示安徽自然资源环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安徽省首部综合性大型地图集《安徽省地图集》于2011年编制出版,《安徽省地图集》(第二版)于2017年付梓问世,两版《安徽省地图集》均获得了“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示安徽省的发展变化,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主持编制的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于2022年7月完成编制并出版。该图集反映了“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的发展现状和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并绘制了安徽省发展的美好蓝图。
图集编制原则
综合性地图集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表现形式各式各样。图集的编制不但要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还要有艺术性。要想编制出一本高品质地图集,就必须充分发挥地图语言在空间分布上的优势,充分融合艺术设计的表达形式,通过多学科融合,将大量基础的地理数据和跨行业研究成果通过地图语言和艺术表达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由此,《安徽省地图集》的编制要遵循以下编制原则。
逻辑性和系统性
综合性地图集的编制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内容编排要具有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图集内的图面配置、各种专题符号的设计原则和规格、地图内容的表达、专题地图制作的规范等方面。在表现手法上,要立足于传统地图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充分融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优势,将地图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美观,使其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现势性和实用性
《安徽省地图集》的编制主要反映安徽省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图集的选题必须与这一时期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呼应,突出安徽省在本时期的发展特点,充分展现图集的 现势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图集“工具书”的特性,从而体现出其实用性。
科学性和先进性
图集的编制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图集的科学水平和使用价值之所以极高,是因为其是在使用基础地理数据和专业地图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各行业的科研成果和行业资料进行编制的。图集内不仅有地图,还有信息图表、文字简介、特色图片等,其可以使内容表达更加科学,画面更加美观。制作图集时,要突破传统的制图手段。从前期的编辑设计到后期的出版印刷等,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均采用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制图一体化技术,体现了图集的先进性。
艺术性和现代性
此图集印刷、装帧精美,质量在国内同类作品中能够达到先进水平,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完整性、系统性等特征,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设计方案
图集规格
纸张尺寸为正度八开,成书尺寸为260*370mm,共计45.5个印张,内文纸张采用125g圣图超感纸并且采用五色印刷,在四色的基础上加入了专色银。
数学基础
图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图集内地图成果均采用正轴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此投影具有等角性质,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中央经线为117°,投影长度变形最大为0.138%。图集中凡涉及用经纬网表示坐标的,经纬网密度为△λ1°△φ1°,区域地理图组部分不表示经纬线。
与制图数学基础有关的技术精度规定:图廊边长误差≤±0.1mm;对角线误差≤±0.2mm。
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应确保地图信息负载量和制图区域完整。中国地图1:1250万,省域地图1:150万、1:200万、1:300万、1:400万、1:500万、1:600万、1:800万,市、县(市、区)地图、高质量发展区域的图幅比例尺根据版面和制图范围确定,城区图原则上分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市、区)城区三类,视城区面积大小和版面情况酌情选用比例尺。
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
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是一部大型省级综合性地图集,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整体编纂流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编辑准备,主要包括前期的总体设计、总体设计评审和资料收集分析;二是原图编绘,主要包括专题地图编制、区域地理图编制、城区图编制和文字图片处理;三是计算机制图制版,包括出版原图编辑定稿、图幅组版、彩色打样、终审验收等;四是印刷出版,这部分工作主要在印刷厂进行。制图的工艺流程是图集编制的基础,完备的技术流程可以有效指导图集的编制。
图1 具体的工艺流程图(作者自制)
图集的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定位
在对目前已出版的省图集以及前两版《安徽省地图集》分析之后,将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的视觉设计定位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图集内容视觉传达设计与装帧设计的整体性。以“安徽地图”为设计的核心元素,以内容的视觉设计为主体,向外扩展至书籍的装帧设计,使图集本身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避免出现图书装帧设计与地图设计脱节或者装帧设计过于突出而影响图集内容呈现的情况。
其次,图集的整体设计风格定位为庄重、雅致、简约,并对安徽特色进行了抽象提炼,将其融入图集内容设计的细节中,以体现安徽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气质。
最后,重视图集整体的阅读线设计。通过对各个篇章中各专题内容的分析研究,利用专题信息图表设计、形式多样的折页运用等设计手段,将安徽特色以及近年来安徽省的发展状况呈现出来。为图集设计一定的起伏变化,使其在突出特色内容的同时,避免使人感到视觉疲劳。
专题信息设计
要突破专题地图设计的限制,运用专题信息设计思路,展现各专题的整体信息层级以及整体视觉氛围。将专题地图和与其相关的数据图表、文字、图片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进行设计。打破以往图集中专题地图与与其相关的其他数据信息在同一页面各自为政、互相割裂的局面,强调专题内容的整体表达。适当地使用手绘插图、手绘地图展现地图内容及相关信息,改变单一使用矢量图形和栅格照片的表现形式,增强图集专题内容的感染力。在传统构图模式上,尝试更具融合性的视觉整合和布局方案,使用更为丰富的破框、符号关联、版式分割等多元手法。
系统性设计
针对图集中各类型地图符号的使用情况,对专题地图、地级市图、县(市、区)图、城区图所使用的符号进行梳理和设计,为图集设计一套统一的符号及字体系统。强调不同种类地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符号上的关联性,使读者读图更为顺畅。为图集建立一套完整的色彩应用系统,并统摄图集的各细节的设计,使图集各个设计环节中的色彩运用有章可循。为各篇章设定一个主题色,而各篇章的主题色可以作为其他篇章的辅助色使用,使图集的视觉呈现在统一中变化。
印装工艺的应用
印装工艺的选取一般从图集内容的设计特色出发,旨在增强图集的表现力。根据图集内容展现的需要,拟采用“4+专(专银)”的色彩模式,强化图集内容的层次表现,同时也使图集在视觉上更为雅致、细腻。采用不同的折页方式,扩展重点专题的展现空间,突出图集的阅读层级和现代感。同时,综合采用不同类型的纸张、油墨等,丰富图集的视觉表现形式,使图集在整体庄重、雅致的基调上更具有层次感和视觉记忆点。
图集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由序图、自然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区域地理图四大部分组成,序图前面设置了“徽山皖水,诗情画意”“皖风徽韵,浓墨重彩”“皖美未来,创新引领”三幅名片图,突出反映安徽的山水、人文景观。正文部分共配置专题地图35幅、普通地图108幅,文字约10万字。第三版《安徽省图集》运用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辅以信息图表、插画,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安徽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基本省情和基础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图设置了地级市概况、地级市政区图、地级市城区图、县(区、市)地图等内容。省会城市设置一幅中心城区图,每个县(区、市)城区图和县(区、市)地图放置在同一个版面,以便读者阅读。
图2 图注 (作者自制)
质量控制
地图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法定性等特征,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正确的地图表达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备手段,因此在编制地图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办法。有效的质量管控是图集编纂的重点。
图集质量需严格按照测绘成果的“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进行把控,在此基础上,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的编制还将“全过程质量监督”和“全员质量把控”贯穿其中,从前期的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到后期的出版图制作,全部按照该质量控制原则进行,及时对各环节进行质量把控,将问题消除在制图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图集质量。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通过总结重点内容、分析易错点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对参与图集编制各个环节的作业人员开展系统培训或专题培训,要求作业人员和质检人员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明确作业流程和具体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每个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并成立质量管控小组,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质量管控制度,有效控制图集质量。
设计与编制特点
地图设计是地图编制的技术依据。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坚持“守正与创新共存,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并重”的整体设计理念,在秉承第一版和第二版图集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内容设计、视觉表达、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在内容设计上,更加关注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对文化、生态、创新、民生等内容的提炼,以契合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在视觉表达上,打破传统的平铺式内容布局方式,引入现代信息设计理念,强化专题的整体性与层次感;在叙事方式上,全书开篇以“山水”“人文”“创新”的名片图为引,内容按“序图”“自然 资源 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区域地理图”四大图组顺序依次展开,篇尾以全省夜光地图收笔,从而使美好的安徽形象跃然纸上。
结语
第三版《安徽省地图集》的内容翔实,其在编制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形象做出了贡献。地图集的编制出版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了解省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为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安徽、走进安徽打开了一扇精彩的文化之窗。
参考文献
[1]廖克.地图学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2]高俊.地图学寻迹[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3]凌善金.地图美学[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赵飞,杜清运.现代专题地图制图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测绘科学,2016,41(01):80-84.
[5]李红霞,曾薇薇,李霖.基于感性意象的地图配色研究[J].测绘通报,2011(06):18-21.
[6]钟业勋,魏文展.地图符号若干特征的数字化表达研究[J].测绘科学,2004(04):23-2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