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党和政府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是满足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大重要途径。文化建设是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农村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更能够体现乡村振兴的成果。因此,文化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应紧随乡村振兴的大潮,不断发挥自身在乡村建设中的文化阵地作用,采取具体的策略与手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文化传承与实践体现在农民的思想与行动上,更体现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同样,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广大农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与正确的价值观念。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来源于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通过满足广大农村群众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能让他们不断改变旧思想,激发奋斗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来充实自我,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幸福生活。地方文化馆担负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职责,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博物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紧密结合,实现文化活动同频共振,立足于地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创造特色品牌以及打造具有特色的群众文化队伍,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迅猛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取得重要成就,农民从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中体验到了幸福感以及获得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实际上也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乡村的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地方文化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应立足于对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与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践行文化场馆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提高服务质量,整体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向上、健康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文化馆对农村地区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之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现状。在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农村群众展现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是,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农村文化队伍构成人员的待遇有待提高,农村特色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符,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不多,精神文化生活仍有待丰富。
文化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探究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及实施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振兴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体现在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文化各个方面,聚焦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乡村组织振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只有文化兴,国家才能兴旺;只有文化强,中华民族才会更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动力。当前,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任务的基础场馆,文化馆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1]。
构建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文化馆开展文化活动,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就在于其要形成合力,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市、县(区)、乡(镇)、村为体系,建设文化馆联盟,该联盟由文化馆牵头,自上而下形成体系,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文化馆与农村的结对工作有利于带动所帮扶地区的文化振兴。通过文化馆联盟的统一部署以及调度,做好四级工程的集结,从市到县到乡镇再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织密文化建设的网络。其间,不断吸纳更多具有一定专长的群众及专家,组成文化建设队伍,通过专业人员以及设备的调配,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通过倾力打造文化活动实现四级联动,通过具体调查获取的信息反馈,及时为群众提供订单式的文化服务,使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不断为群众提供更为精良的产品与服务[2]。
调查民意,给予人财物的充分保障
基于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盟的建立,文化馆作为牵头单位更要积极设计自上而下的民意调查表,然后深入群众中开展调研考察活动,并且由各级文化馆分别负责本辖区群众的调查与调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群众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究竟是什么,群众更喜欢观看的文艺演出内容是什么,群众是否乐于参与各种摄影、书法等展览和比赛,了解群众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喜爱程度,以及群众对哪一类型的图书更为关注以及有迫切需求。通过站在群众的角度了解群众的需求,真正调动群众的参与性,使群众乐于敞开心扉表达自身诉求。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才能使文化活动取得显著效果。此外,要不断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由文化馆牵头建立的四级联盟,不仅要实现设施设备的共享共建,同时也要逐步完善联盟机制,建立网点,出台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等的支持,为文化建设中所需的各项经费提供保障。文化馆通过管好、建好、用好这一专项资金,保障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并对其进行合理维护,积极建设群众文化队伍,保证充足的培训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配齐配足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协管员,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如此,在财力的保证之下,四级联盟的群众文化队伍才能建立并有效完成各项任务,四级联盟系统工程才能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文化骨干人员等给予奖励,使得文化队伍以及各级主体展现出敢作为、敢担当、敢创新、敢实践的优良作风,从而切实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
丰富载体,加强品牌建设
文化馆应通过与乡村文化的紧密结合以及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利用节点,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戏进村、送书入户、公益讲座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以及春意盎然民间艺术节、文化馆巡演、“红红火火过大年”民俗文艺节、民歌大赛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馆应常年定期开展广场舞、书法、摄影、音乐、健身操等公益性培训班,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挖掘各村的特色文化,并集结力量助推各类文化活动保质保量地开展;开展征集建设民俗文化项目,评选文化示范村等活动,扎实推进村镇文化品牌的建设;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电影放映、书法摄影展览、读书会、科普宣传以及培训等活动。在文化馆的带动之下实现功能下移,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文化馆开展活动、取得效益的一个亮点,既为农民提供学技术、学文化、学科学知识的常规课堂,也为其打造唱歌跳舞的娱乐课堂,真正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变成文化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主阵地。在四级联盟的调动之下,实现各级功能与作用的集结,从而助力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唱响主旋律,提高群众参与度
文化馆牵头开展的文化活动要富有吸引力、生命力,符合大众口味与需求,雅俗共赏,既能通过艺术的高雅性去感染人心,浸润人心,又能通过“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唤醒人心,号召人心,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从原来的旁观者变成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文化的传承者。文化馆牵头开展的文化活动要想吸引群众的眼球,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符合群众的审美,能够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二是这一文化活动是群众所需的,也是群众内心所渴望的精神食粮;三是文化馆要通过对地方群众生活习惯的了解以及精神风貌的表现情况,根据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创编内涵丰富的小品、相声、歌舞剧等,在文艺活动中还原群众的真实生活,对其中的真善美进行大力弘扬,对其中的假恶丑进行批判,给群众带来心灵的触动以及思想的启迪,帮助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并且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群众身体力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为了让文化活动更贴近民情,贴近民心,开展文化活动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征求群众的想法与建议,并鼓励群众自发进行文艺活动的创编,为其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活动,比如春节前夕是农村群众返乡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可以通过开展农村春节活动,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中的主角,发挥特长,展示才艺,唤醒和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使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充分展现,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逐步感受到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得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由此产生强烈的获得感以及幸福感[3]。
资源共享,打造特色文化活动
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在自身创编以及表演的节目中不断获得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而文化馆借助四级联盟合力打造文化活动,将文化活动项目进行分组包干,先由各村、各乡镇的文化站以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积极筹备本村、本乡镇的特色文化活动;市级以及区县级的文化馆则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现场指导,组织乡镇、村级文化活动的排练,提供专业支持,使其所开展的文化活动能够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现农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在不断打磨以及排练的基础上,使活动内容更为健康、内涵更为丰富,且积极向上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在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由乡镇、村级文化馆自行开展文化活动,然后再由市级以及区县级文化馆从中筛选出优秀的活动,组成一个内容丰富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活动。紧紧围绕鲜明的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地方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通过精中选精、优中选优这一程序对一些优秀文艺节目进行集中展示,使得群众能够切实观赏到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节目表演,并体悟到这一系列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中的深厚内涵。此外,这些节目也反映出了当地淳朴、勤劳、厚道、肯干的新时代农村群众的形象。四级联盟中的市级以及区县级文化馆借助网络资源,通过网络直播对文化活动进行传播,从而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让更多地方群众能够观看文化活动以及演出,扩大了文化活动的覆盖面[4]。
与此同时,打造和创造了一批讴歌新农村形象、新农民的优秀艺术作品。为了展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以建设美丽乡村等为题材,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立足于农村群众的真实生活,以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帮扶干部等为素材创造文化精品,使得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更为丰富多彩,提升乡村文明。开展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以身边人与身边事为原型,不断打造艺术精品,使这些文艺作品与时俱进,更接地气,提振群众的信心与志气,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带动乡村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中,文化馆携手各文化部门自上而下挖掘乡村文化精髓,古曲今唱,最大范围地对乡村文化进行推广,通过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在乡村大发展的背景下既能够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不断获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展现出新时代农民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
参考文献:
[1]孙姝.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以泰兴市文化馆建设为例[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2):88-89.
[2]向梅芳.创新文化馆工作思路 助推山区文化事业发展[J].南方论刊,2013(12):77-78+87.
[3]张才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J].农业经济,2019(08):42-44.
[4]王立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以宾县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1):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