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交互方式。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传播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博物馆的展陈理念经历了由“物”到“人”,由“静”及“动”的转变。如何有效在博物馆展陈中应用交互设计,以满足观者的感受,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现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对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博物馆展陈理念的转变
由“物”到“人”的交互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物”是主导者。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保存和展示物品,而参观者则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在博物馆里穿行,静静地观看展品,阅读文物的介绍文字。在这种传统的展陈模式中,展品是核心,人则处于外围。
然而,随着人们对博物馆体验需求的变化,博物馆的交互设计正在经历从“物”到“人”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博物馆不再只关注展品本身,而是更加重视参观者的参与和体验。博物馆的交互设计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体现了博物馆的功能从单纯的展示转向更多元化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同时也满足了参观者对于个性化、互动化和参与感的需求。在博物馆中,参观者能通过不同的交互形式感受展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自身的历史意义,博物馆的公共性与其文化教育意义也得以通过创新交互手段有效传递给参观者。
由“静”及“动”的交互
近年来,博物馆展品的展陈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传统的“静态”展陈逐渐演变为更具活力与互动性的展示方式,这种转变的推动主要来自技术手段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转变。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展品通常被置于展示柜中,观众只能远距离进行观赏。这种“静态”的展示方式虽然能够保护展品,但对于参观者来说参与度与互动性较弱,参观者难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展品的信息。随着数字信息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博物馆开始尝试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展陈设计中。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展品的细节呈现得更加清晰,能够让观众置身于虚拟的历史场景中,从而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获得更生动真实的体验。博物馆展示的交互设计是建立在博物馆藏品与观众兴趣和需求之间的合理关系。交互式展示鼓励观众在参观、动手参与的同时让其大脑也活动起来,以激发其探索的欲望,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兴味盎然,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的最大化。
博物馆交互设计由“静”及“动”的转变,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走进”展品的方式,让参观者能够在不同场所“动态”参与博物馆的各种活动,也使得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传播意义得以提升,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浅析交互设计在甘肃省博物馆展陈空间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实体场景搭建的交互
博物馆的交互设计越来越侧重于实体场景的搭建,旨在营造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的视觉场景,以强化参观者在展厅中与展品的“对话”。在实体场景搭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空间节奏关系,不同主题的展厅通过空间节奏强化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例如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厅,通过对石窟场景、佛教建筑的搭建,顶面光线的引入,空间大小、高度节奏的把控,以时间为线索,再现绚丽多彩的甘肃佛教文化,将参观者引入一个庄严肃穆的佛教艺术场景中,感受真实的历史文化氛围。而在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厅中,通过声光电的一体化运用,为参观者呈现了在伟大革命历程中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革命场景,带动参观者的情绪,走进那个热血激昂的觉醒年代。这种沉浸式的实景体验可以使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博物馆所传达的场所精神,实现参观者与实景展品之间的交流。
图1 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厅“佛法东渐”主题单元(作者自制)
图2 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厅“曙光篇”主题单元(作者自制)
行为反馈交互
博物馆引导参观者通过各种行为与场景之间产生互动,让参观者成为展览中的一部分,使展陈空间极具趣味性。在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盛世梵音”单元中,展厅搭建了六个大型转经筒,人们在随着单元展厅动线参观时,可以伸手拨动身边的转经筒,仿佛置身庄严神圣的场景中,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
图3 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厅“盛世梵音”主题单元(作者自制)
多媒体数字技术交互
多媒体数字技术交互以创新的互动形式如视觉、听觉、触觉或多种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与展品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呈现展览内容,观众能够以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参观,从而使展览体验更具趣味性。多媒体数字技术交互主要通过使用投影、触摸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参观者呈现丰富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体验,使展品的背景故事和知识内容更加引人入胜。在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彩陶》展厅中,部分展区展品玻璃嵌入了触控显示屏,参观者可以站在展品面前,通过触控显示屏对三维扫描建模的展品做出旋转、放大和拆解等操作指令,亦可选择观看展品的背景故事文献或视频。又如,在《甘肃彩陶》展厅彩陶制作流程和大地湾遗址房屋模拟场景中,分别播放着以《陶艺再现》《大地湾遗址房屋演变图》为主题的动画,将“视频内容”“展品”和“参观者的互动”连接在一起,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
数字展陈可以为博物馆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空间,为观众带来整体与细节的全方位展示,提供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观众的自主性参观,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感,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数字化的互动弥补了观众无法触摸实体展品的不足,满足了参观者对展品的好奇心,提升了参观者的参与度,让博物馆成为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的公共文化教育场所。
图4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彩陶》展厅展品互动触控屏(作者自制)
交互设计的应用在博物馆展陈中的作用
提高观众体验
在博物馆展陈中,交互设计通过创造具有强烈体验感的互动环境,使参观者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积极的体验者,激发了参观者的好奇心。博物馆会使用实体场景搭建、多媒体数字技术等,将参观者引入一个可以操作的环境中,使其间接与展品进行互动,了解展品的相关信息。交互设计不仅能够使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也能够让参观者在探索中汲取知识。
丰富展览内容
通过创新交互设计手段,博物馆呈现了更多层次的信息,提供了多样化的展陈方式与个性化的互动方式等,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与可互动性。交互设计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化手段,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生动逼真的场景,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参观者更为直观地了解展览的历史背景。手机及其他云端设备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呈现方式与参观途径,同时这些云端设备能够为参观者提供更个性化的体验。
观众使用这些手段了解展览的过程也是交互的过程,人的参与让展览的内容有了故事化的呈现。不同交互手段的应用让人们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互动式的探索过程让展览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结果。
拓宽传播渠道
交互设计在拓宽博物馆展陈的传播渠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依赖实体展览与现场解说,而如今博物馆中的交互是多渠道的交互,它跨越了物理界限,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广泛传播。作为当下最普通和最快速的传播媒介,手机不仅能够传播讯息,也可以取代各种工具。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手机可以代替宣传册、讲解器甚至导航仪。同时,社交媒体也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许多博物馆开发了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参观者可以直接通过这些程序在线参观博物馆,查看展品的相关资料,完成简单的互动。
突破时空界限
交互设计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展品展览的时空界限,博物馆的展陈常受到单次展出展品数量限制、展品外借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时间段难以在博物馆与参观者见面。交互展品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云端平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展品详细信息与细节特征很好地呈现给参观者。曾经参观者需要亲临博物馆现场才能观看展品,而现在大部分博物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字藏品库,参观者可以通过虚拟三维模型载体设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探索展品的制作工艺、艺术特征、使用场景等,参观者也可以在展品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这种数字化展示和云端平台的应用使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之外也能够与展览内容进行互动,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虚拟参观和远程交流的可能,也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展品信息和视觉呈现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交互设计是博物馆将展品与参观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促进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它的出现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具有地方性和人情化考量的文化教育场所,好的交互设计能够帮助观众与展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师需要认识到人在博物馆展陈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人情化交互设计的考量需要在与实体展陈之间找到平衡,让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意义通过“交互”在参观者之间发展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