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要想实现文化振兴的长足发展,必须要将乡村美育作为重要着力点。传统的乡村特色产业具有产业基础好、历史积淀深厚、当地居民认可度高等优势,依托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本土化”美育更贴近当地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发展乡村特色美育的重要路径。现基于对广东省三个乡村研学示范基地(汕头市丹樱生态园、广州市七溪地度假村、佛山市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的访谈调研,浅析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美育的路径。
背景综述
乡村特色产业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发展乡村特色美育的重要依托。乡村特色产业集聚乡村特色地域要素,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实践、风土人情紧密相连,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经过多年的摸索,“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模式已深入推进乡村地区,大部分乡村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乡村美育
近代美育概念是席勒在1795年出版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提出的,席勒的美育思想研究围绕人类本性的完善、理性的自由展开。1994年,周美海在《发展和坚持美术教学的多样性》一文中从教材编制、活动课程、环境和谐三个角度对乡村美育提出了改进建议。国内目前对乡村美育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在研究视角方面较为局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将美育理念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通过“艺术+产业”(李智军,2021)、“产业+设计+美育”(朱东高、竺照轩、周东红,2022)等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论述完善美育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梅芬、陈铭彬,2022),但此类研究也基本局限于关注美育与乡村文旅产业的结合,对论述乡村美育与乡村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还稍有不足。
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美育的路径
依托产业本位,弘扬审美自信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发力点。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产业的实质是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获得的存在形式”(丁津,2014),立足于特色资源发展的优势产业一般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而“生产力是决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因素”(杜曼利,2022),人民的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说是对“现实生活的满意与认可”(杜曼利,2022),将产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作为美育的原始素材,可以使美育更加贴近人民、服务人民,让人民在美育过程中提升审美力以及自信心。
1.挖掘产业历史价值,弘扬传统美
通过挖掘产业的历史价值,可以让美育受众从产业历史科普课堂中学习中华乡土文化知识,感受当地悠久的历史底蕴。广州是有名的千年香都,七溪地度假村所在地狮前村,在民国时期便存在制香产业。七溪地在发展美育的过程中,将有关芳香产业的典故与历史故事整理汇集,融入芳香产业历史科普课堂,其中包含老广东人“冷香避暑”的习俗、芸香草入绿豆沙制成清补凉的传统、蚊帐中挂素馨香花的习惯等,让受众切身体会并了解芳香产业是如何在历史发展中得以传承并融入古人的生活,从而感受其历史悠久之美。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所在地新会,其种柑取皮有700多年的历史,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中的首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利用陈皮文化举办有奖比赛、陈皮文化节、文化讲座以及录制电影专题节目等,让大众在一系列活动中了解陈皮药膳同功的价值,体悟养生、饮食、医药文化之美。
2.深挖产业人文价值,弘扬文化美
人文资源产生于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参与者通过农耕实践、乡村文化节、传统节日、饮食等,能最直观地体会到乡村蕴含的文化美、劳动美。汕头丹樱生态园依托特色花卉、养殖产业,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如将一亩菜园承包给学校用来种植花卉、插秧,或是让学生扮演饲养员等,让中小学生在体验农耕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育种、种植、采摘的技艺,明白农业四时的节气,贴近乡土生活与生产实践,体悟劳动美。此外,丹樱生态园还开展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花朝节、植树节、七夕节等节日活动,使参与者在“祭花神”“汉服秀”“赏红踏青”中感受浓厚的人文风情美。七溪地度假村依托特色芳香产业,开展了“小小闻香师”活动,让参与者亲自参与香囊、香薰、香水等的制作,体验芳香生产者的工作流程;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香调制香水,亲手创造美、认识美,从劳动中体会芳香产品制作的工艺之美。
3.开发产业景观价值,弘扬感官美
七溪地度假村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包含檀香、毛麝香、茱萸等数百种芳香类植物,林壑尤美,且在2017年修复了芳香遗址博物园、晒香场、石磨坊、制香房、品香室等,并将其纳入研学实践路线与旅游路线中,让受众在观赏过程中体会自然的休闲之美。除此之外,七溪地度假村还将系列芳香植物的美照上传到公众号中,让受众在线直观感受七溪地的芳香之美。汕头丹樱生态园拥有观赏性的农作物区、花海区、温棚科普教育区、桃花谷、湿地公园区、茶园、潮汕文化长廊,其中花海区内每个季节都会种植不同品种的花卉,如鸡冠花、夏堇、长春花、薰衣草、三色堇、向日葵等,该园区作为拍照打卡圣地,一年四季都能给游客带来美的感受。
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美育路径示意图 (作者自制)
整合内外部资源,建构美育共同体
美育资源整合是美育可持续发展以及美育区域共同体形成的前提,国家政策推动美育责任的承担主体从教师拓展为社会各界人士,促进社会美育资源、要素集约。部分事业单位、公益机构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通过整合这些力量,能够有效助推学校美育工作与当地产业的融合。
广东省汕头市丹樱生态园邀请当地农科院、天文协会指导其美育工作的开展,新会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邀请陈皮炮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建构美育共同体,让广大学生在美育研学中开阔眼界,了解农耕文化历史,汲取中国农业文明的精髓,从而培养出既有审美情操又有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科学定位课程,匡正价值导向
科学定位课程必须明确美的立场。《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说明审美教育不能完全依靠纯理论研究,须从现实美、生活美的角度来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即让美育课程“回归生活美学、回归‘全人化取向’的课程立场”(殷世东、余萍,2021)。不论是依托花卉产业发展的汕头丹樱生态园,依托陈皮产业发展的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还是依托芳香产业发展的七溪地度假村,都将手工实践作为审美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生产实践中富含生活美学的环节,通过农耕实践、饲养员职业扮演、香植拓染、香薰制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贴近生活和现实的角度设置课程,培育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美育的特征
传统性
传统性是美育本土化的灵魂和根本依托。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美育根植于本土传统,历史积淀深厚。例如,就开发景观价值层面而言,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所在地新会,其种柑取皮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七年(1347)新会县外海龙溪陈氏一户嘱书中写有“甘子田租十石”,说明当时新会就已经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据民国《花县志》记载,七溪地制香产业自民国起便已存在,至今七溪地度假村仍保留着“中国最老的香坊”。
时代性
当今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自媒体时代、数字化时代,万事万物与互联网的结合越发紧密,美育也与时俱进,与新兴科技结合生产出新形式的美育作品,如七溪地度假村推出“VR游七溪”,让游客在手机端便可云观赏景区的景色,获得了2.26万浏览量。七溪地度假村拥有3个官方抖音号,总获赞三万余次,官方公众号发表了157篇原创内容,并开设微店售卖文创产品,充分利用融媒体扩大其美育影响力。此外,时代性还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七溪地以芳香产业为着力点,推出“小小闻香师”美育项目,让参与者通过蒸香露、焚香听琴等探寻芳香文化,了解芳香产业的技艺与历史,并推出香肩、香器、香画、香水等特色文创产品,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体验性
美育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就是情感体验(杜卫,2020),相较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让参与者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活动往往能引起其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汕头丹樱生态园开展的植物拓印、手磨豆浆、一亩菜园、水稻领养、饲养员职业扮演等多个实践项目,将美育渗透到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让参与者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人民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美育从根本上是服务于人民的,美育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对人民审美“期待视野”的把握上(徐青峰,2022),即迎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预期。七溪地度假村在获批2021年广州市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州市首批港澳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后,特地举办研学产品发布会,邀请50余家研学机构和旅行社参与调研,并开设多个美育课程微信群面向广大群众征求建议。丹樱生态园也在公众号导航栏开设研学基地活动评价栏目,把人民性作为开展美育工作的根本依据。
乡村美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乡村美育师资短缺
乡村师资力量薄弱,专门负责审美教育的教师尤为短缺。美育的情景性、自由愉悦性、情感性等特征对乡村美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在美育课堂的实践性与参与感,寓教于乐,积极推动课堂创新。面对乡村美育师资短缺问题,当地有关部门也应改进乡村的办学条件,实施“精准补助”政策,强化“越是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增强美育教师的归属感,推动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村美育资源尚未得到良好开发
美育是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乡村美育资源没有得到良好开发的一个表现为乡村美育课程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当地特色。乡村拥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包括乡村特色产业、乡村非遗文化、乡村民俗风情、乡村特色景观等。要想推进乡村美育进程,就必须从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发展好特色乡村美育,推进乡村地区全面育人进程。
乡村美育长久、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关乎塑造乡村民众价值观,弘扬文化自信的重点工程。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三个乡村研学示范基地的调研分析,归纳出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本土化”美育的有效途径及其特征,丰富了乡村美育方面的学术研究,且为乡村美育实践提供方向与指引,同时还有利于促使乡村地区挖掘当地审美元素,打造独特的美育品牌,弘扬乡村产业中所蕴含的文化与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