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对策,从有特色、有系统性和有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专题展览、开发文创产品,打造IP品牌、建立数据库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地方文献“活起来”,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存史、资政和励志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是一个图书馆馆藏文献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代表着一个地方人文历史的厚重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尤其是在学习二十大报告重要精神的同时,对地方文献进行开发与利用,能很好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现就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对策进行探讨。第一,有特色,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条件,合理收集、整理与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第二,有系统性,尽最大可能将每一个系列的地方文献收集全面,整理有序,以便检索与开发利用;第三,有创新,在地方文献阅读推广中开拓创新,让地方文献“活起来”,发挥其自身价值,同时开发文创产品,打造IP品牌,把村史馆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对其中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数据库,从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地方文献的概念范畴及特点
地方文献是与地方有关的一切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等,是对该地域内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记录,起着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存史是基础,资政和励志才是其价值的体现和升华。其特点表现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性、较强的资料性、形式的广泛性和内容的时代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库就是某一地域地方文献信息的汇总,也是地方图书馆业务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地方文献具有永久的史料保存价值,是能传承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其文献价值无可替代。而且,地方文献还能为当地党政领导机关提供近期和长远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文化优势,促进本地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总之,地方文献在编修史志、科学决策、文旅融合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地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切实做好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长期任务和重要课题。地方文献开发是在现有地方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加工整理、有条理的整合地方文献资源,多角度挖掘地方文献内容,增加其信息含量。
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
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很难将所有地方文献收集齐全。没有人才队伍,没有财政拨款,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开发利用和数据库的建立。所以,健全的资源保障体系是地方文献工作开展的前提。
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地方文献学”,90年代逐步开展相关研究,到21世纪初才全面重视并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基层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则起步更晚。以太湖县图书馆为例,其21世纪初才建立地方文献室,只是将原有的馆藏地方文献调整到这里进行收藏。太湖县图书馆在向社会征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并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也没有对地方文献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更没有对外进行相关推广;同时,也没有与博物馆、美术馆、党史研究机构、学校图书馆、村史馆、主题陈列馆等合作,所以文献研究工作并没有取得实际进展。为了提高文献研究工作的质量,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保障各馆之间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总分馆形式,将文献资源集中到县图书馆总馆统一管理,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馆员,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有序整理,并将其纳入总馆数据库。
收集目标不明确,没有突出地方特色
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开发工作虽有进展,但其工作仍仅停留在对传统文献资料的收集上,这种收集基本是等书上门,简单登记验收后,就堆放在柜子里,呈现一种无序状态,而且没有明确地方文献和特藏文献的标准,没有对文献进行有序化管理。当需要查找一本书时,便会如大海捞针,收集得越多,查找就越困难。另外,在收集过程中,随意性很强,并未结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进行主题规划。太湖县自南朝宋元嘉年间建县以来,人才辈出;同时,太湖县历来重视兴修县志,县志保存得十分完整。但太湖县的状元文化、黄梅戏文化、古村落文化、名人文化等都没有形成主题特色,仍待进一步挖掘。
开发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室平时不对外开放,处于半封闭状态,所以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地方文献都无人问津;且其工作人员流动性强,工作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借阅、登记工作上,他们对地方文献的收藏主题、发展方向、价值认定等没有明确的认知,也没有清晰的规划和系统性管理。然而,等书上门便意味着难以实现对馆藏文献的系统化收藏;等读者上门咨询,就意味着除了提供文献外,很难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相关文献资料,服务范围和内容会受到局限,自然也就不能盘活现有的馆藏文献资源。同时,地方文献也会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与二次利用。
缺乏创新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基本没有被深层次开发利用过,同时其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缺乏创新性。基层公共图书馆中有些主题的地方文献还没有各地村史馆收集得全面,同时,其与村史馆的业务联系也不够密切,这导致地方文献较为分散。在开发地方文献时仅靠设立文献收藏室很难达到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目标。
开发利用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策略
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
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需要专业人才队伍做保障。人才队伍中除了具有图书馆专业背景的人才外,还要包括擅长历史、古典文献学、计算机技术、摄影、文稿撰写、活动策划等内容的复合型人才。每个工作流程都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规范操作。只有培养和储备足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满足整理、开发与研究地方文献的需要。此外,对文献进行二次开发,离不开具体的策划方案。
有选择性地筛选收集到的地方文献
不是每一件收集到的地方文献都有用。为了让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某一时期的地方文献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有价值的系统性文献与数字资源进行整理与开发,从而形成专题文献与特色馆藏。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图书馆承担着对地方文献进行保护、传承、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的责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纷纷建立村史馆、陈列馆等,并将其作为乡村文化的亮点,吸引游客,刺激消费。从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地方文献。至于如何将乡村陈列馆、村史馆、廉政文化馆中的地方文献资源整合到县图书馆中,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提供了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可以将村史馆、乡村陈列馆、廉政文化馆中的资源数字化,并将其纳入总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文献的检索、咨询、查阅和阅读推广。这样不仅能节约人力、财力等,还能盘活村史馆、乡村陈列馆、廉政文化馆中的馆藏文献,方便读者进行检索、查询和研究,更能起到一定的资政与励志作用,一方面宣传了地方特色文化,增加了总馆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又助力了乡村振兴建设,促进了文旅融合。
创新策略
要想把地方文献盘活,就要在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探索地方文献二次开发后的展示形式;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与村史馆合作,挖掘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等,都是有效的创新尝试。
1.举办专题展览、主题讲座,进行有效的阅读推广
太湖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状元赵文楷、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现代诗人朱湘、现代妇女活动家刘王立明、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孔凡礼、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等人都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太湖名人。太湖县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应通过专题展览、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阅读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特色文献,同时形成太湖县图书馆特色文献馆藏。这有助于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加大对太湖风土人情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太湖县的文化底蕴。
2.合理开发,打造品牌
地方文献的开发需要建立在周密规划的基础上。品牌不在多,在于精与专。太湖县图书馆应通过系统收集、有序整理,形成本馆特色品牌。比如,“太湖讲坛”“残障读者活动日”“书香驿站”“熙湖悦读绘”“图书馆+科普”等都是太湖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品牌,可以根据这些项目打造相应的读者服务品牌图片展览和IP品牌。基层图书馆在开发特色品牌时,可以采取“一镇一柜”“一人一柜”“馆中馆”等多种模式。目前,太湖县图书馆已建立名人专柜,并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料。专柜资料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策划展览,开展主题讲座等。比如,可以邀请石楠先生到太湖县图书馆开展讲座。石楠先生是太湖人的骄傲,太湖县图书馆可以围绕与石楠先生有关的所有文献,举行综合展览;也可以围绕其手稿、字画等,分主题进行展览;还可以围绕其开展读书报告会、征文比赛,开发文创产品,打造IP品牌,等等。太湖县图书馆还可以以上述活动为依据,建立“石楠文学艺术馆”,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太湖县图书馆一个有亮点的品牌。另外,太湖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戏曲文化繁荣,因此,举办黄梅戏音像制品与演出图片展览,都是非常好的活动主题。总之,品牌服务图片展、名人展、特色戏曲展等都可以被做成品牌。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确定主题后,应全面有序地整理相关地方文献资源,并结合当前的文旅融合发展趋势进行阅读推广,盘活总分馆的馆藏文献,为经济献策,为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3.与村史馆合作,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近年来,太湖县的乡镇村史馆做得风生水起。著名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事迹陈列馆、新仓镇刘王立明陈列馆、小池镇红星村史馆、大石乡田祥嘴村村史馆、汤泉乡乡贤馆、汤泉乡金鹰村村史馆等,都是政府出资由专业人士策划的展馆,并逐渐成为各个乡村的名片,在振兴乡村经济、促进文旅融合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基层公共图书馆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其可以与村史馆联合起来,把村史馆纳入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中,为其规范制度、修复和整理文献提供支持;村史馆则可以为总馆提供文献资源,从而进一步对地方文献进行开发、利用和推广。此外,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培育各地乡村文化“种子选手”,不断推出本土特色戏剧、特色文化,以点带面,以面铺开,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从而在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为相关单位部门提供特色文化服务。
4.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
网络时代,阅读纸质图书的人越来越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纸本阅读马上就会消失。网络知识虽然方便获取,但都是碎片化的信息。针对这一现状,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不忘初心,在把总分馆的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好后,要形成自己的体系,建设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以便读者快速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书馆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同时,图书馆可以把所有古籍翻印成册,以方便广大读者查询和借阅。近年来,太湖县图书馆开始着手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文献:个人专著、谱牒文化、地方史志和手稿。在对村史馆、专题陈列馆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将其添加到总馆数据库相应类别之后,基层图书馆还不断完善后续工作,为太湖县地方文献形成完整的数据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在有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地方文献的开发工作要有品牌意识,做精做专;要有创新意识,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及人文特色,合理收集整理与有效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并形成图书馆特藏文献体系;要全面收集每一类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其进行有序整理,并建立数据库;在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力求创新,让地方文献“活起来”,激活乡风民俗文化活力,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打造IP品牌,把村史馆纳入总分馆体系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从而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