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是优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现结合理论及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对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图书资料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以往,高校图书馆虽然藏书数量较多,但检索过程复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迅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这对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及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强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非常有必要。
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纸质图书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其不方便携带和查阅。因此,许多图书的流通非常缓慢,许多有价值的书籍难以得到妥善的保护。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电脑等设施,将图书、资料等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数字图书馆不受时空的限制,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馆员,还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对馆藏资料进行存储。相较而言,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资源,可以大大减轻图书馆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压力。当前,网络上的资料虽然种类繁多且查找便捷,但质量参差不齐,而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所以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为学生学习提供助力。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管理人员不够专业
很多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图书馆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都较低,无法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一些领导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书还书。因此,很多高校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师资和学科建设,忽略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导致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线上资源少,情报功能无法发挥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图书馆的线上资源十分有限,且使用率较低,再加上尚未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操作系统,高校图书馆无法充分地发挥情报功能。
高校图书馆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图书馆在数量与建设质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不论在规模、数量,还是在藏书、读者服务方面,都已经达到高端图书馆的水平。而二、三线城市的高校图书馆由于城市发展动力不足而面临建设经费紧张的问题,各个方面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各类资讯、资源进行整合,并迅速发掘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书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让社会和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强对书籍的信息化管理,让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实现共享。
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是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意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和购置先进的设备,以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确保图书馆的建设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的要求
过去,各图书馆之间相互独立,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严重影响馆藏资源的使用率。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馆藏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将所有的书籍资料整合起来,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都由人工完成,工作效率较低,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少足够的法律和技术支持
当前,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此外,相关信息技术不成熟导致很多高校的电子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存在被私自下载、复制和处理的问题。当前,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共享系统,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
从当前形势来看,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相关的信息技术也不够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高校图书馆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一般占高校总投入的10%,而我国高校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投入却不足5%。这些因素都导致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尽管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但是高校区域网络的使用率较低,且尚未实现网络全覆盖。此外,相关信息技术和设备还无法快速、准确地检索书籍资料信息,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图书馆的资源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对此,高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的资源投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可以进行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搭建资源开放平台,从而使这些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加快网络建设,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料的共建共享
建立线上图书馆资源库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一环。馆藏资源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图书馆数据库,不仅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还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数据库初步建成之后,要注意对数据库的维护与完善,及时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更新,确保资料的时效性,促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情报服务功能。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正在逐步向数字时代迈进,各高校图书馆要建设自己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逐步缩小与国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
图书资源的信息化水平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图书资源的获取越来越便捷。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专业的设备,可以对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信息化管理。
图书馆要实现图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还要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图书馆可以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灵活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这一制度。例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根据图书资源审查制度,对图书馆内的资源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馆藏资源的质量;师生在查阅馆藏资源时,应严格遵循有关规章制度,不得违法使用馆藏资源。
健全数据库,深入挖掘图书资源信息
与购买基础设施相比,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库难度较高,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全体工作人员长时间的努力。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明确图书分类的标准,并与技术人员沟通,利用数据库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分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等原因,很多高校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导致高校图书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无法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场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因此,高校应尽量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为图书馆整合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检测,确保其软件更新到最新版本,防止木马和黑客的恶意攻击,保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探索出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当前,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自身的专业水平的限制,无法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此,图书馆在招聘时,应重点关注应聘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针对在职工作人员,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情况及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鼓励学生使用校园内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学生对校园内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较少,也是导致图书馆图书资源使用率较低的一个因素。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库,可以为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不愿意主动使用校园内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图书馆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高校应加强对校园内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学生掌握校园内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实现馆藏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图书资源的管理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一致,可以更好地满足师生和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快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进程,通过加快网络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健全数据库,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使用校园内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措施,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