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经验的汇总,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指引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现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涵,得出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缩小知识鸿沟,提升全民信息素养;第三,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第四,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分析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有别于西方扩张式、破坏式、分化式的资本积累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了普惠性、人文性、绿色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宏大的,涵盖国家、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指导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高等院校图书馆一定要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精神内涵,找到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向和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精神内涵
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从时间上来说,它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从理论研究上来说,现代化概念的范围则要大得多,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模式、科技手段等都涵盖在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范畴中。从历史发展阶段来说,现代化最早从西方社会开始。欧洲最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史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格兰地区,英国的手工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研发,改良了蒸汽机,人类社会从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英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变革。后来,工业革命浪潮逐渐席卷了整个欧洲。直至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持续向外扩张。现代化发展模式传播到美洲大陆,美国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后来居上地带动了整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形成了完备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最重要的特点便是以资本为中心,资本内在的物化属性使其始终奉行“效率至上”的原则。资本的飞速发展建立在对环境和资源无限掠夺的基础上,其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掠夺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海外殖民的方式掠夺原料,打开市场,争抢地盘,从而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二,破坏性。资本主义的发展会造成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要想在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保护资源的可持续性,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本的逐利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互矛盾的。第三,两极分化。这里指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贫富分化,经济层面的差距会辐射到其他领域,如信息获取、教育、价值观方面,逐渐形成社会分层和阶级差距。不同阶级之间在经济收入、价值观念、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极大差异。
中国式现代化
1.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科学概念,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后,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特征、本质要求等多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形成了完备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内容反映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化视角,不仅仅是为本国谋复兴,也志在为全世界谋求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2.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精神内涵的映射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着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制定。通过认真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理论联系,可以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中,“共同”二字引人深思。两极分化、贫富差距、阶级固化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从来都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保证社会资源的可获得性,满足人民对共享资源的需求。其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拥有大量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着力建设文献资源共享体制机制,保证读者对资源的公平使用权,是图书馆的目标和义务。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图书馆承担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推动精神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是图书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若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从短期视角来看是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但从长期视角来看是将环境问题留给了后人,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受损的资源短时间很难恢复。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环境资源的支撑能力,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所以中国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可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图书馆建设也应秉持绿色化原则,着力加强环境素养教育,增强读者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十大报告还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还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所以高校发展也应该对标国际一流高等学府,夯实学科基础,促进成果产出。图书馆要建设高质量的学科服务体系,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助推力。
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图书馆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宣传、教育、塑造和引导的任务。
图1 精神文明建设(作者自制)
1.价值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图书馆致力于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其内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力量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本同源,相辅相成,如图2所示。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能够促进读者理解、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作者自制)
2.素养提升——各学科领域经典书籍
对于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取,重点在于接受系统性、专业性的教育,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对专业的、高深的科学知识的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书籍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也是获取该领域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科经典可以反映出该领域、该专业的历史演变和思想发展。图书馆可以通过总结、梳理各学科的经典书籍,向高校师生进行针对性推荐,从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缩小知识鸿沟——提升全民信息、知识素养
知识鸿沟理论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蒂奇纳等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成果,其主要观点是: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人获取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快地获取信息,其增加的知识量也更多,两类人群之间的知识差距会越来越大,从而形成知识鸿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在提高社会财富丰富性的基础上保证人民占有、使用、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从而达到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对知识鸿沟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知识鸿沟产生的前提是经济基础不均,从而影响或者折射到知识领域。共同富裕通过追求物质资料、经济基础的最大化和均等化,减少了经济基础的差异,并可以进一步弱化知识获取渠道、技术、方式的差异,从而缩小知识鸿沟,提升全体人民的信息和知识素养。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保存、加工和借阅。要缩小知识鸿沟,提升全民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就要保证全体公民对文献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平等使用权,就需要打通图书馆的资源开放、共享渠道。纸本文献资源副本数量有限,所以对同时使用和阅读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而电子资源在共享使用上有先天性优势,推进电子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通知识获取渠道,可以增强读者访问、检索、阅读资源的意愿。随着阅读量、检索量和访问量的上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也会逐渐提升。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中用户量较大、使用较频繁的场馆。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读者良好的使用体验的平衡,是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可以建成服务周到、绿色环保的图书馆,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学校的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路径和智慧。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高校图书馆应对标国际一流高校图书馆,积极学习其服务理念、方式、技术等,通过消化、吸收将其融入自身的服务体系中,优化自身的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学科服务是最有特点的,也是最有成效的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专业院校图书馆而言,专业型读者占比较高,在咨询过程中会有更多专业性、学科性的问题咨询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建设更为完善、系统的学科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为全校师生提供必要的信息、知识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专业化阅读需求,解决读者的问题,提升读者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培养有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总结了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经验、技术和智慧,同样也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建设方向和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入解读和剖析,总结得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四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分别是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和国际化发展。通过向高校图书馆建设领域进行映射,得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向,分别是第一,增强价值认同;第二,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第三,缩小知识鸿沟,提升全民信息、知识素养;第四,建设生态文明;第五,加强学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建设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