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媒介技术应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近年来,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图书编辑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快速适应Web4.0时代变化,结合时代背景有效改进新型编辑模式,已经成为图书编辑行业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研究背景
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快餐时代下的快节奏生活模式对公众的传统阅读模式产生了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消解了公众对深层次信息的需求与渴望。
在融媒体背景下,公众面临着更多的信息来源和选择,使得公众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进行深度阅读。伴随技术的更新迭代,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是缓慢且细致地看书或读报,但是随着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的阅读方式逐渐转变为电子阅读或碎片化阅读。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潮流中,如何响应政策号召,解决编辑、创新、选题方面的难题,对推动全国民众阅读活动顺利开展和提高全国民众阅读质量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深度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
2023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较2021年的79.6%增长了0.5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高于2021年的4.76本。
为了得到更为精准、具体的数据,笔者选择在北京、厦门、太原三座城市进行深入调研,选用分层抽样法对各个年龄层的读者群体发放问卷,并将获得的个体数据进行编号后随机抽样,进行新一轮访谈调查。此次调研共获得586份初级有效数据、8份深度访谈有效数据。编绘成表1和下图。
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调研对象通过各类新型媒介渠道进行综合式阅读的比重稳步攀升,而倾向于纸质阅读方式的受众数量直线式锐减。
在新型媒介的冲击下,受众明显更倾向于选择手机移动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等新锐的阅读方式。笔者将获得的基本数据进行编号,随机抽样后对8位受访者展开了新一轮的深度调研。具体采访问题编绘为表2。
与8位受访者深入交流并结合现有大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可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语境下,公众对纸质阅读需求减少,缺乏深度阅读的耐心。
科技手段日趋成熟,伴随Kindle等新型电子科技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喜马拉雅等听书软件的出现,“电子听书”“视频评书”等全新的阅读形式逐渐取代了原有、纯粹的纸质化阅读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原本看重读书体验、重视阅读感受的读者在体验了极速阅读后,更加渴求压缩时间以更快速的方式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行业冲击
盗版书籍的猖獗
图书作为教育理念的最优载体,不仅是个体启蒙的最佳工具,也是个体瞭望世界的最好窗口,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互联网新兴技术高速发展与新型媒体广泛普及的现代化社会,网络文化猛烈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悄然影响图书编辑行业。
其中,盗版图书是出版行业的顽疾。部分不良商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个人印刷厂使用劣质纸张和劣质纸膜大批次刊印盗版书籍。在电商行业崛起的环境中,商家通过代搬资源、倒换平台、私域流量“分发”等方式规避监管,灰色手段层出不穷。正版图书与作者则苦于投诉成本高昂、取证困难、赔偿数额小,陷入维权代价惨重的困境中,无法与之抗衡。
低俗书本的出现
文化快餐时代,低俗读物在悄然侵占图书市场。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毒教材”“脏读物”等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低俗书本已然严重扰乱了儿童读物的出版编辑秩序,甚至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产能过剩的迷茫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图书编辑出版行业出现整体产能过剩的迷茫,大量图书处于滞销状态。根据图书咨询机构整理的历年年度数据可知,近年来,将近五成的书籍年均销售量竟不超10本,共有220万种图书滞销。各项事实数据与实践调研都表明图书编辑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图书编辑行业变革困境
科技与经济互为因果,在技术的更迭发展潮流下,图书编辑行业的变革是必然趋势。笔者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与国家政策,从外部宏观和内部微观两个角度对此行业变革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
宏观市场遭受多方冲击
从外部宏观条件来看,新兴的科学技术改变了读者群体的思考方式与阅读偏好,国民对阅读服务的需求逐渐多元化。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公众更倾向于“快速便捷型”“享受型”的阅读形式,如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式阅读,借助人工智能或付费配音进行音频听书。在尝试过“5分钟看完一本书”“3分钟看一场电影”等更短、更快、更舒适的阅读方式后,受众难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到更为纯粹的阅读模式。
在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与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碰撞之下,大众的求知欲已然被便利的搜索引擎有效满足。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也使得人们对阅读的内容、形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媒体话语权的不断下放,在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的场域下,传播者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一味进行猎奇式、夸张化的信息传播。在标题党横行无下限的阅读环境中,受众难以对无爆点、无热点的普通阅读内容产生浏览兴趣。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阅读需求,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不良媒体与出版商,恶意偏激地捏造事实,一味寻找猎奇角度,进而导致低劣图书的恶性传播。
此外,我国图书版权相关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国民的版权意识相对薄弱,再加上近年来部分抄袭书籍影视化带来的火热效应,导致抄袭与盗版书籍猖獗,而原创优质图书的生存空间逐渐狭窄,令人唏嘘。
个体人才培养缺席
从内部微观条件来看,图书编辑行业的市场弹性不足,缺乏行业活力。通过分析相关行业的政策不难发现,图书编辑企业缺乏有效激励,无法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奖励制度的缺失导致编辑循规守旧、不思进取,长期闭塞的信息空间让编辑缺乏创新与进取的理念,主流意识形态的淡薄逐渐蚕食着编辑的工作热情。
从图书编辑行业现有从业员工结构与国内高校专业设置角度来看,专业的图书出版编辑人才匮乏,编辑出版市场的后备力量储备不足。鲜有高校以专业化、产业化的角度设置关于图书编辑的相关技能课程,并培养该专业人才。总之,没有新鲜力量的注入,再加上缺少快速发展的支撑,图书编辑行业寻求的突破难以实现。
图书编辑行业突破途径
现今,我们正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出版事业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编辑的工作是实现图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础,其工作质量与图书出版物的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高新技术更新迭代,Web4.0时代诚然是变革与突破的新时代。在新事物的冲击下,图书编辑行业要想稳步发展,还需要从多个角度细细考量。
宏观把控
就宏观把控而言,图书编辑应当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紧跟社会发展热点,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图书编辑应聚焦于人们关注的热点,精准地把握他们的需求,有效推出有受众的书籍与报刊;通过数据调控统计,在新媒体平台上统筹大众的阅读意向,根据大众需求创作出更有创意的图书。图书编辑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守护图书阅读环境,坚守职业道德,关注阅读生态,打击盗版劣质书籍。此外,图书编辑应从受众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创作出真正有益于读者的好书。
基础素养
就基础素养而言,即使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站在时代洪流中的图书编辑也应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要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自觉遵守出版社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任何渠道收获的书稿都要做到严格把关,将创造文化价值作为个人追求,坚守职业道德,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此外,图书编辑还应关注市场动态,找准定位,推陈出新地开辟新的选题路径,以有效避免图书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谋求独特、别致的图书风格与读者的支持。
新媒体创新
就新媒体环境而言,图书编辑应走出舒适圈,挑战自我,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弊端十分明显,若不及时进行变革,将会被时代淘汰。图书编辑应意识到服务知识的重要性,在数字平台寻求新的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利用新兴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与读者进行深度互动,聚焦社会热点,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有效提升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图书编辑应积极寻找跨界合作,在数字平台进行创新,做好市场营销;还应掌握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图书编辑行业的竞争力。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行业受到冲击,急需在艰难险阻中谋求全新变革,这要求图书编辑以顽强的意志力、大胆的创新力、精准的把控力作出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突破。图书编辑应当牢记工作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把控图书内容,创新图书选题,寻求图书编辑行业变革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