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得益于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政府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等变化的出现,人们的道德受到了负面影响,“失孝”行为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
孝文化的内涵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的论述。孝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孝,早在孔孟时期便有了阐述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儒家认为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的源泉,是全部德行的大经大本,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根本法则。
第一,善事父母。《说文解字》解释“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孝的造字起源来看,孝字由一个“老”字和一个“子”字组成,表示子女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这就叫“善事父母”。这种说法被后世广泛认同,成为孝的核心含义之一。
第二,尊祖祀宗。春秋时期乃至在西周之前,尊祖祀宗就被视为孝的重要内容,祭祀是行孝的主要方式。尊祖祀宗的伦理精神就在于报本返始、继志述事、慎终追远。这是中国人民族情感深厚和家族和睦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传宗接代。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绵延子嗣、传宗接代是孝的一种体现,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孝文化的影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传统观念里,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几千年来,我国优秀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成员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今,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传统孝文化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其中的部分思想与时代不太契合,比如愚孝的观念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积极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传统孝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传统孝文化中“养亲”“敬亲”的观念是大部分人所认可的。每个人要做的最基本的就是孝顺父母、赡养老人,保证父母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父母亲的细心呵护和耐心教育。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的身体逐渐变差,这时就需要子女来尽孝,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赡养父母既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最亲密的养育关系。其次,中华传统孝文化中“亲亲”“敬长”的观念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从社会历史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所奉行的孝包括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这些关系都是以血缘亲情和精神文化为纽带。最后,传统孝文化所倡导的“立身扬名”观念也深入人心,许多忠君爱国的英雄人物就以此为追求。儒家学派尤为重视“立身”,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观点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消极影响
传统孝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传承与弘扬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舍弃糟粕。
首先,“无违即孝”是指不违反父母的命令、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就是孝顺。该观点要求子女对父母言听计从。这种“无违即孝”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很难被遵循,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压抑了子女的自我意识,扼杀了他们在生活中的进取心和创新性,否定了其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是一种消极的观念。其次,“父子相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强调家庭和血缘的重要性,父子关系在亲属关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当时的法律规范也在很大程度上向宗法伦理倾斜。在古代,如果有人犯罪,不论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都会主张或者默许私情大于公法。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一致。最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等观念都过于极端,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愚孝”,具有落后性。子女缺乏主见,一味地为父母尽孝,反而会适得其反。还有“郭巨埋儿”“割股疗亲”等故事都与孝的本质相悖,不符合现代科学精神,应该被剔除。
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传承的现状
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新时期,孝文化的传承力度逐渐变小,人们对孝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小。社会宣传力度远远不足导致很多年轻人对孝文化不够了解,孝观念淡薄。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虐待老人的问题,以及由于老人赡养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孝文化深入人心,让人们在生活中用优秀孝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此促进人们相处融洽、家庭氛围和谐、社会秩序稳定。
思想观念固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但是孝文化始终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养儿防老”的观念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认同。但是现代人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家庭,有很多社会活动。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和工作上,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当代人的尽孝大部分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父母的孤独感远高于古代社会。
传承方式单一
在新时期,人们对孝文化的传承重视度不高,存在传承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这影响了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民众养老观念的影响很大。这两种孝文化传承方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效果并不会立即呈现出来,而是具有延时性和滞后性。要想更快速、更直接地传承孝文化,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作用。
孝文化内容有待更新
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发展变化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显然,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以夫妻为核心组成小家庭的生活模式,强调新型的父母亲子关系。孝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落后的内容,影响了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对策
家庭层面
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从古至今,孝文化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个体层面看,孝是百善之首、百行之冠。
首先,父母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在子女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只有父母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子女才能形成良好的孝道观念,进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尊重和照顾自己的父母。其次,父母不要过度宠溺子女,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子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父母需要经常带子女参加一些与孝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敬老院做义工,通过实际行动教会子女什么是孝与善。但是,父母不能一味给子女灌输孝大于天的思想,也不能要求子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要给子女留出足够的个人空间,培养子女的创造性思维。
子女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多为父母排忧解难,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层面
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主要阵地。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理解孝文化的现实意义。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和丰富孝文化的内容。现代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都很少能正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对《孝经》《二十四孝》等经典了解甚少,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孝文化知识。其次,学校要探索多种孝道教育途径。学校要做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帮助他们改变错误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想改变当前孝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就要把孝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中,并定期开展以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父母的艰辛,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最后,学校可以开展网络教育,为学生搭建一个现代化的孝文化教育平台。现如今,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一个孝文化教育平台,鼓励学生与长辈多多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社会层面
1.加强对孝道的宣传教育
要想将传统孝道传承下去,就要让人们牢牢记住孝文化。对此,社会要加强对民众的孝道教育,宣传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在全社会的参与下形成一种崇尚孝道的风气,提高民众的孝道意识。在孝文化的宣传方面,各类媒体机构要积极发挥自身力量,把推动青少年孝道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营造一种良好的宣传孝文化的社会环境。
如今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短视频平台等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媒介传播孝文化,营造有利于孝文化传播的媒介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将孝文化转化成一种行为。一方面,媒体机构要加强对孝文化的正面宣传,挖掘一些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另一方面,媒体机构要通过网络空间加强对人们孝行为的监督,及时揭露各种不孝行为,逐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传承孝道的良好氛围。
2.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传统孝文化的传承需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公民的法律责任,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必要时可以用强制的方式要求子女赡养老人;同时要完善公共救助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法律中有很多关于养老敬老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大部分侧重于物质方面的赡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父母精神上的奉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纳入法律范畴。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鞭策自己自觉履行赡养义务,让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舒心。对于一些有违法律的不孝行为,也应及时举报监督。
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伦的基石,是做人之本。孝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孝文化中养老、敬老的观念对形成良好和睦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