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发展中蕴蓄下来的独特文化资源,代表了某个区域人们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实践。现今,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开发面临诸多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数字化技术将如何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模式的创新?现阐述数字化技术在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势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背景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献计献策。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面临的瓶颈
开发工作量大,利用效率低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广泛,包括传统技艺、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等,因此需要针对各个领域展开详尽的研究和整理,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相关知识和技能。这项开发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和时间。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需要保持“原汁原味”和传统特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纯粹性。然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对相对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开发时,需要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对于开发者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任务。
受众以老年人居多,传承人相对稀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技艺和知识面临失传的风险。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化倾向导致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高,缺乏传承意愿和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方面,由于传承人数量不足,相关知识和技能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的限制,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发展空间,还导致相关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商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其开发利用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项目往往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化商业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资源,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利用的优势
储存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首先,数字化储存方式能够有效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形态往往受到时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数字化储存方式可以永久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复制和备份。这样一来,即使原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损坏或丢失,也能够通过数字化储存的资料进行还原和重建。
其次,数字化储存方式能够有效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通过互联网与其他数字平台,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访问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不论是通过线上教育平台提供视频课程,还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相关资料,都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艺得到广泛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
开发方式更加多样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工作的自动化。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可以自动从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得文化工作者能够更加专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和应用,提高开发效率。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方式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发者可以为用户带来沉浸式和互动性体验。不论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传统表演艺术,还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交互式学习,都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和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的更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虚拟世界为未来新消费提供了便利,成为数字化活化文化遗产的新契机。
提升文化遗产的艺术美感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表演艺术更加广为人知。对传统表演艺术进行录像和制作,并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传播,可以使更多观众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欣赏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表演。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川省九寨沟县漳扎镇建设的藏羌非遗博物馆就是非遗开发展示的典型案例,该博物馆内汇集了藏羌织绣、羊皮鼓舞、藏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品,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数字化技术还能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应用数字化工具和软件,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例如,利用电子音乐和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传统音乐、舞蹈与现代音乐、影像相结合,创作出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美感,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保护,避免失真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和呈现需要准确地捕捉和传达其核心特征,包括对技艺、传统仪式、口述传统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以确保数字化呈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数字化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度处理和修饰,以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在选择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时,应该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避免过度依赖某些技术而忽视了文化的本质。例如,在音乐录音的过程中,要使用高质量录音设备;在传统舞蹈的数字化记录中,要选择能够对舞者动作进行慢动作处理的摄像设备等。
此外,数字化记录和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和伦理等因素。尊重被记录的个体、文化群体的意愿和权益,充分征得他们的同意。
认真钻研,避免急躁
首先,要全方位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技艺特点等,充分掌握其内涵和精髓。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包括查阅文献、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地参观等。
其次,需要进行持久的田野调查和实践。只有通过实地考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距离沟通,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才能真正理解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实践可以提炼出更好的创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开发利用过程中焕发新的活力。
最后,还需要与其他领域交叉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常常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数字技术、艺术设计、社会学等。积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开发利用方案和策略。
切实投入,避免盲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利用需要有足够人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包括大量研究、记录、编辑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同时,也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一定数量的设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调研活动也就无法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利用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策略。在投入经费、设备前,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应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需要与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组织,与这些部门和组织进行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和经验,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开发利用的效果。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不得不面对知识产权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相关机构和组织应该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对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包括向相关从业者普及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保护方法等,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产权问题。除了法律保护之外,还要倡导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增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自觉,从而减少侵权行为。
相关机构和组织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具有跨国界和跨文化的特点,因此需要在国际层面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加强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制定共同的标准和原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
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多媒体等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虚拟人可以通过训练掌握诸多非遗技艺,并实现24小时无间断展演。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主体与技术主体的合作,开发出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工具和平台。同时,还应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互联网、设计、传媒等。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供相关培训课程,从而提升从业者的数字化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除了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和跨学科合作等方式提高数字化技术水平。专业团队可以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数字化技术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等。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
为了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有必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待遇。
首先,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群体,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性培训和教育,包括传统知识和技艺的传授、实践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学习等。
其次,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提高福利待遇能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包括提供适当的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等,通过市场化价值认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除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待遇之外,还需要改善传承环境和条件,提供适当的传承场所和设施,以及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树立正确理念,加大开发力度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当世无双的文化瑰宝,是祖祖辈辈用汗水和智慧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区、学术机构、民间团体等。只有全社会共同树立保护意识,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开放、创新的理念。在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开放的态度能够促进交流和合作。同时,要鼓励创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持其原创性和独特性。此外,还需要加大开发力度,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支持等。有关部门可以出台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法规方案,鼓励社会投资,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待遇,树立正确理念以及加大开发力度等措施,能够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在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同时,文化工作者需要谨慎行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利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进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