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分水油纸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视角,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业发展现状,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特色优势,分析泸州分水油纸伞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泸州分水油纸伞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期促进泸州分水油纸伞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一直以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泸州分水油纸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携手旅游业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助力泸州分水油纸伞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泸州分水油纸伞概况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历史沿革
关于泸州分水油纸伞的起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根据史学界的观点,泸州分水油纸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清光绪八年(1882)《泸县志·卷第三》记载:“泸制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近又有美美,工作益精巧。”可见,泸州分水油纸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泸州分水油纸伞从宫廷走向民间,历经鼎盛、衰败,后又复兴。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油纸伞成为泸州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油纸伞的发展在当时处于鼎盛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因尼龙折叠伞的出现,使得油纸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走向衰败。21世纪初,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六福也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毕六福”油纸伞品牌也由此创立。泸州分水油纸伞克服种种困难,走上了规范化的保护传承之路,并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转型与创新。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工艺
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复杂、烦琐,原材料为天然木材,全部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制作泸州分水油纸伞需要90多道工序,以及长达半个月的工期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泸州分水油纸伞材质非常考究,以老楠竹为原材料,利用传统卯榫工艺,经过一系列工序制成伞胚,利用具有“油水分离”特点的石板印刷技艺制作伞面。之后,晾晒伞面,晾干后涂抹由天然桐油果经特殊配方熬制提炼而成的桐油,利用手工桐油提高油纸伞的防水性。再进行穿丝线工艺,使其紧致美观。在古代,运用“满穿伞”工艺制成的油纸伞可以作为宫廷贡伞,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最后,只需安上手柄就制成了一把油纸伞。这样复杂而独特的工序背后流传着“分水油纸伞能够反复撑收3000余次不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顶5级风行走不变形”的传说。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独特价值
泸州分水油纸伞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其制作过程和成果展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三重结合,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泸州分水油纸伞早在史料中就有记载,极具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泸州分水油纸伞一直坚持传统古法制作,“古法天成”是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一大特色,至今仍保留着这项技艺。在机械化与工业化时代,泸州分水油纸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泸州分水油纸伞利用手工桐油提高了油纸伞的防水性,其与现代伞具相比防水性差距不大,并且油纸伞由纯天然木材制成,相较于现代伞具环保性更高。在古代,油纸伞是人们遮风挡雨的生活必需品,如今,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民俗文化价值。
泸州分水油纸伞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泸州分水油纸伞在申遗成功后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国家法定传承人毕六福的制伞品牌抓住机遇,应运而生,不仅通过制作泸州分水油纸伞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目前,在泸州市分水岭镇,油纸伞已经形成产业链,每个家庭之间相互协作,环环相扣。同时,每个家庭也具备独立完成整个制作工序的技艺。据统计,截至2018年,泸州分水油纸伞年销量超过10万把,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油纸伞产业让3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增收。2023年5月15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媒体大会在成都举行,分水油纸伞在会场亮相,惊艳全场。
虽然泸州分水油纸伞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地理限制、传统技艺传承局限以及传承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油纸伞工艺在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单一
泸州分水油纸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传承人毕六福及其名下的伞业公司一直致力于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生产、传播与销售,并出席了大量相关的展会活动。这样做虽然有利于提高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知名度,但是在此花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对油纸伞的手工技艺并未进行过多创新研究。泸州分水油纸伞传承人曾与深圳紫苑公司合作开发手工造花草纸,把花草装进伞面,改变了伞面的图案和印刷方式,展现了非遗文化的活力。但是此次创新的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宣传脱节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推广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在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宣传路径中,除了传统的口口相传之外,也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在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网络宣传途径中,“中国油纸伞网”和“毕六福官方微博”的宣传力度较大、宣传范围较广。但是在这两种宣传途径下,仍然存在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和市场脱节的现象。
中国油纸伞网由泸州古典油纸伞厂主办,是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展现泸州分水油纸伞全貌的网站。但网站内的背景颜色单调沉闷,推文排版较为生硬,图片陈旧,无法引起用户的兴趣。并且我们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泸州分水油纸伞”时并不会出现“中国油纸伞网”的网站信息,可见该网站的检索率和覆盖率较低。
毕六福官方微博结合时事,发布与油纸伞相关的信息和动态,传播手工油纸伞的魅力。毕六福官方微博几乎每日发文,而且在文案中巧妙融入油纸伞元素,变相宣传泸州分水油纸伞。但是毕六福官方微博仅有10万余粉丝,与其他粉丝量超过百万的非遗传承人相比,其传播影响力明显较低。
传承局限
泸州分水油纸伞虽然申遗成功,但是在传承观念和传承方式上仍存在不足。在传承观念方面,泸州分水油纸伞传承人多年奔走于非遗展览活动,而忽视了传承活动的开展。并且部分传承人的传承意识淡薄,他们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技艺是国家的职责,自己并没有太多责任,制作油纸伞只是其维持生计的方式。泸州分水油纸伞当下的传承方式几乎都为代代相传、家家相传。毕六福伞业公司作为泸州分水油纸伞最大的制作公司仍然采用家庭企业形式,由毕六福家庭中的成员分别担任该公司的各个职位。但这种家庭企业形式缺乏标准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模式,在技艺传承方面具有局限性,难以实现产业化。
泸州分水油纸伞创新发展路径
创新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特标志。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品牌不仅承载着传统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风貌,更在伞面大小、图案设计、图案印刷方式和伞形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要深入挖掘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将其文化内涵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其具有生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入现代文化,打造独特的泸州分水油纸伞地域品牌。同时,在油纸伞的外观设计上,加强传承人与现代艺术设计者的沟通,让传统思维与现代思维互相碰撞,激发出创新设计的灵感。在品牌初具规模时可以推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油纸伞,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与场合,使其同时具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强化品牌效应。
精准宣传
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宣传侧重点不同。在传统媒体方面,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报刊、电视频道,如《泸州日报》、《泸州晚报》、泸州广播电视台等,重点突出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大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泸州分水油纸伞。在网络媒体方面,政府与传承人作为主力军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等,多渠道、多样化地推广泸州分水油纸伞。在宣传内容上,可以通过拍摄油纸伞传承人的生活、制作油纸伞动画或歌舞剧等形式吸引大众,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数字传承
随着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也面临着消失的风险。目前,国家和泸州当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年轻人返乡学习油纸伞传统技艺,虽然对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传承现状有所改善,但传统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培养新的传承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数字传承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建立泸州分水油纸伞数字技艺研究所,聘用专门的人才搜集、整理油纸伞的相关资料,如工艺流程、制作技术、石印图案等,并将这些资料系统化地录入计算机中。其次,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传承人制作分水油纸伞的全过程,保存相关视频。最后,由专业人员对纸质资料和视频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分割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的步骤,并借助虚拟技术将其形象化、立体化地呈现在大众眼前。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传承泸州分水油纸伞的技艺,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数字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技术展示“3D泸州分水油纸伞”故事,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将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受众人群扩大至泸州本地居民、油纸伞爱好者、研究者等,推动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保护与传承。
泸州分水油纸伞与旅游业的联系
旅游活动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推动泸州分水油纸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以来,文旅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非遗与旅游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泸州分水油纸伞可以与相关旅游景区如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尧坝古镇等合作开展油纸伞旅游活动,并设计精美、实用的旅游纪念品。尧坝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泸州油纸伞的发源地之一。古镇中不仅随处可见手工制作的油纸伞,也居住着油纸伞传承人。
旅游活动开发
在尧坝古镇中开展“一伞一韵”手绘油纸伞活动,吸引游客亲身体验油纸伞的图案绘制。在手绘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泸州分水油纸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历史和绘画油纸伞的技巧,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一笔一画,水墨浸染,让美丽纷繁的图案呈现在泸州分水油纸伞上。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还有利于传播泸州分水油纸伞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同时,旅客的油纸伞手绘也可以为泸州分水油纸伞在绘制图案方面提供灵感。
旅游产品设计
泸州分水油纸伞本身就具备收藏价值,而且在市场中反响较好,但是在其衍生品方面并没有做太多创新设计。因此,一方面,泸州分水油纸伞可以与其他知名度较高的产品进行联合设计,如泸州老窖,将油纸伞元素融入泸州老窖的包装设计中打造联名款白酒;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油纸伞的外形设计饰品或娱乐产品,如中国风的分水油纸伞耳环、吊坠等,或将油纸伞外形图案做成拼图,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油纸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认同与民族自信的精神纽带。泸州分水油纸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泸州分水油纸伞应在保留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创新与推广,实现传统技艺与时代接轨,同时还应与旅游业相结合,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为其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