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美术图像叙事的展陈观念

2022-03-01 00:00

北大荒美术图像叙事发展于我国五十年代东北北大荒开发时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一批批充满朝气和热血的画家以北大荒地区特有的劳动场景和自然风貌为素材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创作。画家们在具体的图像叙事中记录着北大荒发生的故事,创作了许多描绘北大荒地方特色的优秀美术作品。今天,北大荒美术图像叙事的展陈观念已作为北大荒时期美术作品的一种文化遗产被纳入展陈叙事,而展陈叙事更是对文化内涵的升华和重构。

北大荒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恢复建设,数万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设北大荒,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征服了这个原本贫瘠的地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艺术创作的空间很大,绘画艺术也非常繁荣,除了有从事版画创作的画家,还有从事国画、插画的画家。例如,杨学成的国画作品《龙口夺粮》、徐介城的插画《虎子》、侯国良的连环画等,他们用艺术手法记录着北大荒的历史变化,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北大荒精神文化的发展。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断研究和创新,这些作品将视觉叙事作为一种与现代视觉艺术表达相契合的基本语言和表达形式。作为现实的反映,北大荒的图像叙事有着特定的时空,是典型的对场景、人物和时空表达的描述。它记录了当时人们身上不屈不挠、勤劳肯干的北大荒精神,促使劳动者和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图像叙事和展陈观念的简述

图像叙事是以绘画为符号,同时将符号作为叙事工具的叙事活动。图像拥有比文字更直接更具体的优势,其相较于语言也有着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有感染力的特点。图像叙事的重要性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图像叙事的目的是让受众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通过叙事达到思想、观念的传播。而展陈观念则是图像叙事在思想传播方面的抽象概括,其直观具体地表现了图像叙事的最终目的,也是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图像叙事的展陈观念落到实处便是通过画面本身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这一思想内容也与该图像叙事的展陈观念高度统一。

北大荒的美术图像叙事

20世纪60年代,中国美术馆北大荒艺术展上的组画《为大豆而战》包括五幅国画,画家以“大豆”为主题进行创作,运用多重画面进行叙事,突破了单一画面叙事的时空局限,描述了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故事中人物和时间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扩大了故事的空间,增加了关于情节主题的信息量。这是当时北大荒复垦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侧面反映了这一代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20世纪60年代末,杨凯生的绘画具有丰富而美丽的色彩、娴熟的水墨技巧、深远的意境和鲜明的时代个性。这些绘画采用了讲故事、片段定格和写实叙述的方法,极大地扩展了图像的表现力。70年代初,赵国经、侯国良等画家的中国画作品相继问世。这些画家大多是受过教育的下乡青年,这些作品表现的日常生活很现实,各种写实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在这些中国画中,值得一提的是杨学成的《龙口夺粮》,这是一卷大图。作者在这幅画的题词上写道:“记住1973年夏天的抗灾救粮。”作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近距离地刻画了十多个人物,生动地再现了边疆知青敢于与天地搏斗的英雄气概。这幅中国画景色壮丽,对人和风景的描绘给人一种强烈的不可替代感。下雨了,风呼啸着,潮水滚滚,一捆捆的麦子漂浮着,人们在收割麦子。从对不同的人物描绘中,可以看到作者扎实的素描技巧和娴熟的水墨画技巧。

中国画叙事场景中空间的设计更像是一种由二维纸上的三维长度、距离和宽度构成的三维空间关系。无论是对特写人物的深度刻画,还是对远处风景的粗略刻画,画家都能运用西方透视手法在空间表达上有清晰的感受,使叙事场景空间显得更加立体。同一图像中不同语素或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也使图像具有叙事功能。这些组合也构成了图画故事的序列。按照一定的组合排成多个序列后,就实现了对整个事件的叙述。《龙口夺粮》通过描写不同的人物,结合其他语素,形成一种叙事场景的空间氛围,导致各种可能的图像“序列”。如果画家在结合顺序和偶然性之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一系列,那么整个图像的叙述就会浮现出来。这部作品表明,北大荒中国画的叙事表达侧重于意象场景的布局、对各意象元素意图的呼应及意象中的趣味表达。北大荒中国画的视觉语言是活的,可以作为一种符号。

当时描述和赞美的对象是北大荒。时至今日,曾经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北野,依然有着浓浓的人文色彩。例如,王斌的《王震与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就展现了复员官兵和知识青年用铁锹开荒、休息欢笑的场景。他运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手法,形成叙事符号来描绘环境。刘向荣,一位来自北大荒的中国画家,年轻时在北大荒长大。当时他和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一起学习绘画。后来,他在北大荒的知青岁月中创作了一系列细致的人物画,在《北风那个吹》中,他展示了北大荒宣传队舞蹈演员的形象。图中,一名身穿军装、留着两条短辫子的女子站直了身子,面带微笑地向前看,一只手搭在腰带上,另一只手则在整理身上的外套,给人一种英雄主义的感觉。此外,三对舞者在画面中翩翩起舞,体现了作品的画面美和气质美。

《风雪北大荒》是刘向荣在闯关东系列中的众多作品之一,它展示了一群穷人在风雪纷飞的北大荒中为移民而战的场景。这一形象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在北大荒奋斗进程中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耕耘,将荒野变成了沃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先辈们的历史,让后辈们不禁动容,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北大荒图像叙事的展陈观念

北大荒图像展陈的意义

一方面,艺术是时间和人文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是创造者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知。保护和传播北大荒美术图像,使北大荒时期图像叙事作品与公众建立联系是北大荒美术教育、欣赏和研究得以实现的方式,展陈观念的研究是实现其存在意义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艺术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北大荒图像的现代展陈方式,让图像述说历史,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艺术,了解获悉过去年代人们的内心思想,同时艺术的审美特性,也可以丰富人们内心,提高精神修养。展陈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物理行为上的艺术作品的搬运、展览和收回,但在实际操作中,北大荒精神是通过展陈的画作以直观具体的方式来打动观众的,这也是北大荒图像的主要展陈意义,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北大荒图像展陈的实现手段

1.室内展陈

为使北大荒图像展品的安全、保管不出问题,首先要以室内展陈为主,北大荒图像展品可以放在展台、厅堂或者走廊等地方,为了保证展品可以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同时保证展品不受损坏,要严格把握照明、通风和干燥的展陈环境,必要时要适当调整展陈空间的物品放置,使北大荒图像展品获得最大化的展陈效果,也让观众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同时,要注重室内空间的明亮、宽敞和现代化装修,为观众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2.静态实物展陈

北大荒图像展陈的第二种实现手段是静态实物展陈,即以北大荒画作作品的实物作为展陈主题,同时附带作品的文字说明,或以讲解员的口头讲解等作为展陈的辅助措施,最终向观众完整、精确地表达出北大荒画作的信息和精神内核。在这一过程中,展品的空间位置、展陈属性和陈列方式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直到整个展览的结束。这其实是艺术作品的主要展陈方式之一,适合北大荒画作的展陈,有利于实现整个展品布置的系统化,同时让观众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解展品,了解北大荒精神。

3.按时间脉络展陈

所谓时间脉络展陈是更加具体的展陈形式,指的是按照画作的创作时间陈设布置。观众的观展过程,室内动线设计是按照展品的创作时间进行分类或排列的,观众进入展馆后,按指示牌指示的方向顺序或地面指引进行观看。若展览动线设计合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脑海中的时间线是具有连续性和画面性的,可以有效地接收到展览设计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和知识,达到与作者精神上的连接。当然,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观众在观展中很容易形成疲劳感,对展览失去兴趣。

4.新媒体艺术展陈

当今社会新媒体艺术发展迅猛,其特点是“新”“快”“形式多样”。北大荒美术图像记录的是历史,新媒体艺术体现的是现代科技手段。两者的融合可以摆脱实物展示的限制,将现实物质延伸到虚拟世界,给受众提供更加直观的感受,也可以辅助以虚拟仿真,将参观者带到北大荒现实情境中实现互动。当然,有新媒体艺术加入的北大荒图像展陈对于图像复制过程中的文件保护以及图像传播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北大荒文化在中国画中的价值

黑龙江省知青画展和垦区画展记录了北大荒的发展历史。显然,后期中国画的内容生动、丰富、有趣,他们吸收了丰富的灵感,并通过创作以北大荒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中国画发展,也从文化层面促进了黑龙江的建设和发展。书法家兼画家尹瘦石喜好中国画。尹瘦石是江苏宜兴人。以形传神是其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作品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尹瘦石年轻时在江苏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他的绘画作品是对北大荒文化的发扬。在北方的荒野中,侯国良有幸遇到了贺友直先生。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连环画。侯国良于1972年用中国画创作了连环画。他将连环画和中国画融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连环画以讲故事、画人生、讲人生、论是非的形式,完美地表达了侯国良对人生和境遇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他仍然坚持创作连环画的原因。王斌在课题设计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坐标。王斌先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他的主题画的道路,建构了他写实人物画的创作方向和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价值。王斌以东北地方主题创作为契机,承接并持续创作了多部国家级和省级主题艺术创作项目作品。2020年,他的作品《王震与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被中央党史馆收藏。作为一名教师,他在这幅作品中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一是展示北大荒的历史,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北大荒的文化;二是继承和创新了北大荒文化,突出了北大荒的文化价值;三是以国画为媒介进行了文化输出,普及了北大荒文化。

北大荒图像叙事的展陈观念不是北大荒的个例,而是全中国的缩影,我们不应将目光局限于北大荒这一片土地,而应关照全局。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是举世瞩目的,也是令世人为之震惊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北大荒精神,我们也应该深切记下历史发生的一切,正因为这些革命先驱的无私奉献,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在北大荒的绘画艺术史中,潘蘅生、侯国良、王斌……这些知青画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北大荒的精神,坚持北大荒题材作品的创作,让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和理解北大荒文化。给北大荒美术图像赋以现代化展陈手段可以让北大荒美术图像叙事表达从单一被动的形式中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同时还可以增进民众对北大荒历史时期的认识,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必会影响着新时代的人民。北大荒精神必将会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习者和开创者在继承历史精神的过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国春,郭亚楠.北大荒文艺史略[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9.

[2]沈冠东.叙事语言与时空表达《点石斋画报》图像叙事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8.

[3]龙晓滢.“生涯”系列绘画的图像叙事学研究[J].江汉学术,2021,40(01):86-94.

[4]王研霞.时空的记忆:苏区报刊宣传画中的女性图像叙事研究[J].编辑之友,2021(01):93-101.

[5]李彦锋.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叙事的顷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4):23-28+181.

[6]叶青.对写实与图像叙事关系的再思考:兼论“分科而习”传统对中国画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23-30.

[7]林阳.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张路[J].中国美术,2015(04):50-55.

[8]聂晶.“兰亭修禊”主题性绘画的图像叙事研究[J].美术文献,2019(04):15-16.

[9]董永祥,杨艳秋,周玉玲.早期北大荒文艺中的“风景”与劳动者的解放想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1):115-119.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