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多问题,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知识学习,都缺少社会适用性。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引用工作室培养模式来改变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建设体系。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游戏界面和UI设计课程为例,系统研究在工作室培养模式下,根据市场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领导为主导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提出适宜的教育指导方案。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日常生活也越发丰富多彩。数字媒体作为新时代的全新行业,融合了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文化产业等内容,在实践中表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势,既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意识和行为,又加快了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步伐。随着社会对数字媒体类人才需求的大幅提升,各地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实践教育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学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培育虽然有所提升,但整体课程建设依旧存在滞后性,实际教育效果还没有达到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要反思、改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还要利用工作室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工作室培养模式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信息作为人类社会传播的基础内容,人们可以通过识别自然社会中的各类信息来区分不同事物。进入信息社会后,计算机在储存、传播信息期间,将信息分成了由“0”和“1”组成的多个排列组合[1]。数字媒体就是利用二进制数获取、记录和传播信息的一种形式,其中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现如今,数字媒体作为文字语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信息载体,在现代化建设中可以应用到教育管理、文化艺术、商业等多个领域。学院教育基于数字媒体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了专业学科,其主要是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运用现代化传播理论和现代艺术知识,将信息传播技术落实到社会实践中。
工作室培养模式
工作室培养模式是由西方艺术教育提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初期是根据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作坊式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20世纪初,德国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成立初期就提出了知识技术并重、理论实践同步的教学理念,还在教学期间设计了与实践项目相融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教育。总体来看,工作室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将工作室制度运用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培养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是教学管理的主导,工作室是实践教育的主要依据,学习任务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动力。教师只有充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融合,才能实现其在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学科定位过于模糊,学习内容过于广泛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含技术和艺术两个方向,前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以便在后续学习中系统研究计算机的图形学;而后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基础,以便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熟练运用艺术设计知识和传媒经验。但部分学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定位过于模糊,把两个方向融合在一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侧重点,而学生就业期间会发现自身的知识技能无法达到计算机或广告学等专业的能力要求,对软件应用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职业教育的学生透彻。
课程设计过于落后,所学知识过于老套
只有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符合专业学科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与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技术水平高度相关且动态性更强。在现代社会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游戏广告、影视媒体等行业展现出了蓬勃生机,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媒体却受到了严峻考验,学院课程设计并没有根据这一变化科学地调整专业课程知识,所学内容和技术依旧延续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这样既无法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又会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实践课程过于单一,学生缺乏社会适宜性
现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选用了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需要向学生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训练则包含实验室训练和生产实习等多项内容,主要锻炼学生的能力意识和基本素质。在实验室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要结合预先设定的课程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课程安排完成技术训练,最终交给教师进行评分。这种方式会受实验室环境影响,学生之间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所以很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强化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2]。在实习期间,学院通常会选择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实习基地,要求学生进入基地学习。但因为学院和企业之间彼此独立,会提出不一样的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学院希望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训平台后,可以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实践经验;企业则希望实习生可以在实际生产工作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就很难在实践教育期间充分展现出校企合作的应有价值。
过于重视教学技术,缺少实践导师指导
在现代化建设中,各地学院在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和优质人才的同时也在逐渐转变其传统重视科研、忽视教学的发展模式。国内大部分学院的引进人才大都是博士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博士生的学科方向更加偏向于计算机编程和应用算法,而技术性更强的影视类、广告类等艺术性人才因为学历等条件限制,无法进入学院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推广工作室培养模式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在师生沟通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工作室构建教学组织,在突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让不同能力、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同时接受学习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对某方面的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后才能加入工作室,这样既能稳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又能保障后续学习训练的持续性。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强,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沟通,与其他学生构成学习共同体,才能保障工作室内部成员在不断学习中共同提升。在工作室培养模式下,教师是整体运行的核心,不仅要掌控整个工作室的运行进程,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部分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职业规划,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走弯路[3]。工作室内部的积极沟通,有利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技术水平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保障工作室培养模式向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有助于在市场发展中提升行业的适应度
因为传统专业课程设计过于老套,实践教育环节非常简单,所以以工作室培养模式为核心的现代媒体艺术教育工作,要在了解当前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和市场所需技能差异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工作室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学习内容和训练模式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项目专业技能来设计,利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有助于持续优化学生的综合水平。
有助于在校企合作中寻找共赢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期会参与企业实习,虽然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但因为企业发展和学院育人之间的目的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很难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而在工作室培养模式下,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岗位实际特征,在学院内部构建专业的工作室,既可以为学院与企业合作提供有效的缓冲区域,又可以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学习训练[4]。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可以在控制企业成本的基础上,保障学院和企业达成教育培训目标。
基于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计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新时代建设发展中人才需求量较多的一门学科,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交叉性和实践性极强,因此在教育指导期间,要培养具备良好艺术修养、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软件的专业人才。在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中,社会经济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结合工作室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可以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游戏界面与UI设计课程对实际教育指导内容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目标定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期间,游戏界面和UI设计是游戏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实际培养方案包含设计学、计算机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课程需要先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绘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引导他们进行手机游戏的制作,最终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工作中[5]。因此,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就是为专业学生提供与游戏界面UI设计有关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课程。
课程实践
游戏界面和UI设计课程包含四项内容:首先是课程团队的建设,通常来讲,要根据专业知识组建专业双师教师团队、课程研究和督导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导师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等,并且要在教学指导期间构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教师团队;其次是教学大纲和资源建设,其中包含授课计划、教案设计、教学课件、实训指导文件等资料体系;再次是专业教材建设,这项工作主要是推广立体化的多媒体系列教材,最终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需求构建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资源库;最后是实践环节,在构建校企合作课程的实践体系中,要研究如何在工作室培养模式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6]。根据本文研究探讨的游戏界面与UI设计课程分析可知,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分为四项:第一,要系统了解和认识游戏UI;第二,要全面掌握游戏UI界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第三,要熟练运用各种风格的游戏UI界面设计;第四,要从游戏类别中探讨游戏界面的设计要求。
课程改革
各地学院要根据工作室的实践平台组建专业的师资教育团队,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基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权。比如,在游戏界面和UI设计课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工作室中进行商业项目沟通模拟,推广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终保障实践教育、科研教学、竞赛活动一体化发展。在集合工作室教学模式中,要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和程序设计专业学生平均分配到各部门,其中涉及视觉平面设计、原画、文案等多个部门,且每个部门都要有组长和副组长。在明确想要参与的商业项目或技能大赛后,工作室要安排导师进行规范性教学训练,并按照岗位制完成整体工作。
综合评价
针对工作室培养模式进行系统评估,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合作组建专业师资团队检验学生的项目成果,并根据企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言,在游戏界面和UI设计课程中,可以选择考教分离的方式进行评价[7]。一方面,校外基地游戏公司和校企合作工作室要提出一到三种方案,构成多套考试试卷,最终成绩要求校内教师和企业共同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将完成的项目作品交给其他院校或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使学生在彼此沟通中明确自身的优缺点,积极学习他人的技术经验。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学院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将依据专业作为就业主要方向,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作为发展的根本。此时不仅需要企业和学院全体教师的参与,将真实的实践项目和工作岗位看作训练载体,还要结合传统教育累积的经验,构建符合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教育体系。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了综合性实践平台,有助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生在掌握丰富艺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坚实的技术支持。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期间,教师要科学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善课程环境,运用交互式和开放性的教学特点,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此引导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参与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殷青妙.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营销界,2020(24):139-140.
[2]姚建锋.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对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浙江的调研[J].商业经济研究,2020(10):134-137.
[3]李广福,顾群业.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04):71-74.
[4]苟劲松,谭书晴.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74-76+79.
[5]袁全.茶文化在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第一工作室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10):283-284.
[6]师丹青.借科学的羽翼 放飞艺术的探索——师丹青谈数字媒体艺术[J].设计,2020,33(12):52-55.
[7]焦阳.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现路径[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