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仪式化传播语境下红色文化故事影视化传播策略

2022-04-19 00:00

在泛娱乐化时代下,如何平衡Vlog等短视频的娱乐性与红色文化的严肃性以及文化的性质与传播形式,是值得思考与实践的问题。Vlog等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有很多方法可以尝试,应鼓励社会力量多参与以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内涵,提升黑龙江红色文化的魅力。主要对黑龙江红色文化叙事化传播发展现状、传播优势及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和思考,希望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长期健康发展给予启示。

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黑龙江红色人文资源丰厚,红色文化的载体形式多样,主要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所创造的实践成果,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开发北大荒的成果,以《唯物史观与文学》《东北早报》等报纸,《文学家与革命家》《林海雪原》等书籍,《露营之歌》《满江红》等音乐形式流传。黑龙江红色文化是黑龙江红色精神的积淀,凝聚着黑龙江人民实践智慧的成果。其具有浓郁的寒地黑土文化地域性、鲜明的革命时代性及明确的导向性。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包括两个部分,即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指引的东三省抗联文化和以北大荒精神、王进喜铁人精神为指引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

东北抗联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活动在黑龙江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具有爱国抗日的鲜明主题。此外,黑土文化具有的开放包容、昂扬活力、讲究义气等特点,也给东北抗联文化增添了色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红色文化是以北大荒精神与铁人精神为代表的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建设时期的文化。其核心是爱国,精髓是艰苦奋斗。黑龙江红色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茁壮”发展的。结合以上所言,黑龙江红色文化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艰难困苦的地域环境中所缔造的先进文化,是黑龙江人民勇于牺牲、奋勇拼搏、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等多重元素结合凝结的文化成果。

黑龙江红色遗址数量庞大,历史资源十分丰富。直到2017年,依然保存有一千两百多处革命遗址和遗迹,两百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是坐落在哈尔滨市、尚志县、鸡西市、佳木斯市等地的多处博物馆展馆以及尚未完全开发的红色旅游文化场馆,其中包括大庆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尚志县抗日烈士纪念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园、友谊农场等,涵盖了整个黑龙江地域范围。同时在民间流传的许多口头故事传说,经过代代流传,在纪念馆中以树立展牌、讲解的形式供游客阅览、聆听;还有一种形式即记录成册,可以扩大民间传说的传播范围,易于保存,且不易被篡改。

以Vlog为载体的红色文化叙事化传播优势

叙事节奏快,受众广

Vlog具有时间短、节奏快以及比图文更加强烈的镜头交流感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应如今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即目前由于时代发展,大众越来越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以满足视听需求,这也符合碎片化的传播要求。同时Vlog具有的叙事性很容易增强观看者的代入感,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Vlog快节奏、重叙事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利用这样的传播方式向年轻人传播红色文化,用符合年轻人碎片化快速化的阅览方式,使年轻一代更深刻地感受红色历史文化。这种引导方式相较于之前较为固定、庄重、严肃的传播方式,更容易促进红色文化在青年人群体中的传播。

叙事方式——“以我为主”

Vlog作为视频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博客。不同的Vlog由于拍摄博主的性格,以及拍摄方式和讲述方法等不同,通常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种富有人格化的、特殊的观看方式,更容易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有效地将受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论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如旅游类Vlog博主——房琪kiki,受众之所以会关注她的旅游Vlog,甚至会被其个人Vlog所感动,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演变为想要旅游的欲望,最后成为博主的忠实粉丝,不仅是因为其优质的选题,有口碑的内容,其取得成功、获得巨大流量的重要原因是该博主在众多同质化的讲述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具有个性化,其以独有的叙事方式、温柔的嗓音营造叙事的氛围感,以及兼具深厚的文案功底让她从众多旅游类的Vlog博主中脱颖而出。由此可以看到,Vlogger叙事化能力的重要性。同样,红色文化要想通过Vlog传达给受众,就需要Vlogger可以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找出明确的诉求点,以自己独有的讲述方式来进行拍摄和叙述。

叙事结果可视化

由于Vlog是跟随博主的行进路程进行拍摄的视频,受众可以连续接收到声音、场景、画面等信息。这种观感很容易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博主的镜头展现各种红色遗址,辅之以博主自身的见解和感悟,让受众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同样,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也会及时反馈数据,如主动发表的评论、点赞以及收藏量等直观的反馈信息;或从后台大数据分析中检测受众的平均观看时长,受众年龄、性别及所在地区等隐性的反馈。以Vlog进行叙事化效果的分析,检测叙事化传播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在以后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如何优化内容等。

黑龙江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剖析

黑龙江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黑龙江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传播的创新意识不足。以展览方式为例,物质文化传播大多以展览馆的方式呈现,游客来到红色景区如北满国际交通站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馆等参观学习时,看到的大多是在展示的物品、照片,或是一个复原的场景。红色文化资源所能传达的信息有限,通过参观游览的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了解,并不能充分展现这一资源应有的价值,也无法给到此参观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利于将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思想精神进一步传播出去、传承下去。同时由于是实体体验,线下传播的宣传时间以及地域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时代,受众更倾向于在海量的、移动可视化的信息世界里获取信息,与之相比,实体体验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逐渐失去受众的青睐。

红色文化传播媒介较为单一

同时,红色文化传播媒介较为单一,集中于利用纸媒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或者是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宣传,其很少利用新媒体平台。例如鸡西的红色遗址内容丰富,红色资源多样,但相关纪念馆的宣传几乎只出现在地方台以及报纸媒体中,未开设公众号。地方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线下传播整合不到位,线上与线下没有进行联动传播,也缺少品牌效应,红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缺乏创新性,这些都导致单一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容易淹没在日益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中。

对红色文化的恶意消费

部分自媒体对于播报红色文化的目的从传播优秀文化变成了取悦大众,一味用夸张的手法引发群众讨论,以获得热度,为给自己的账号增加流量,甚至对红色故事以及红色精神进行恶意曲解,这种对红色文化进行恶意消费、曝光显然违背了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

受众注意力难以集中,红色文化信息有效接受程度不高

此外,因为Vlog等短视频时间较短,受众在观看时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过于碎片化的信息让文化传播的有效接受程度不高,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通常过目即忘。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浏览过量信息,会导致对黑龙江红色文化故事内容记忆度不高,黑龙江红色文化也就无法在受众心中留下完整印象,不利于进一步传播传承红色精神文化。

以Vlog为载体的红色文化叙事化传播路径

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使红色故事跨时空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必须转变单一的传播理念,单一的平铺直叙或宏大的叙事方式无法取得良好的叙述效果,故而应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方式。

在叙事视角方面,可以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在增添故事叙述亲切可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Vlog第一视角的作用。在叙事中,同时可穿插问答访谈类等第二人称叙事角度,以东北抗联纪念馆为例,在使用第一人称让受众进行深度体验的同时,可以通过与红色革命后代的对话使故事更富有感染力,增加真实性。

在叙事方式的具体内容方面,应对内容进行不断变革创新,对红色文化的叙事方式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拓展。在网络生态下,以Vlog为载体的日常叙事方式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大众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利用Vlog散点化的特性,重新加工编辑与“黑龙江红色精神”有关的信息与内容,细致梳理脍炙人口的经典片段,并在经典的创新加工中注重细节的挖掘,多角度梳理好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带来震撼大众心灵的效果。同时,借助歌曲可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在黑龙江的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的红色歌曲具有旋律优美、历史叙事性强、思想内涵丰富深刻的特点,通过红色革命歌曲营造氛围感,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承红色精神。

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兼具多元化,可以达到吸引多类别群体的效果,依托互联网等平台使红色故事跨时空传播。在传播的同时,找准主要诉求点并深入挖掘。吸引受众关注的焦点在于红色文化传播关键——“精神内核”得到提升,即要求寻找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干力量,挖掘重点突出、内核深刻的文化内容。寻找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心骨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构成了复杂庞大的信息世界,在受众所需要的记忆点里,真正能加深受众心中的印象,真正能在受众的大脑中留下印痕的记忆点,恰恰是那些重点突出、内核深刻的文化内容,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采用理性的叙事态度,使红色精神得以传承发扬

叙事的内容要有真实性和连贯性。首先,作为叙述者,在对黑龙江红色故事进行合理加工与创新的同时,要符合事件的真相,保证红色故事的真实性。叙事者要巧立人设,叙事的内容要贴近Volg讲述者的人设,Vlogger打造的个人品牌形象和人格化特征要与红色文化主旨相符。用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讲述方式,但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找准叙事化与红色故事之间的契合点,才能呈现出真实感人的红色故事,才能赢得大众的肯定。

其次,应基于红色基地已经事件的亲历者的真实场景和事件进行叙述。采用情景与实地叙述能够增强叙事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红色精神只有依托于特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得以保存与传播。通过红色基地的特定空间,以及事件亲历者真实感人的叙述,巧妙融合Vlog的娱乐性,使红色精神在日常化的传播中保留其精神内核,由“境”生“情”,不断升华,由“情”入“理”,由“理”而“行”,使红色精神得以传承发扬。

采用多样的叙事传播通道,不断升级新的传播形式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曾提出传播的“5W”模式,传播活动包含了传播者、传播内容(信息)、受传者、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这也证实传播的形式会对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传播的形式决定着传播的效果,传播渠道在其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全媒体时代,黑龙江红色故事的叙事化传播需要拓展多样化的叙事传播通道,打通融媒体路径,不断升级新的传播形式。

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创作内容的水平

此外,对于Vlog生产者来说,还应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创作内容的水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不能为了关注、流量放弃传播红色文化的初衷。还要改变创作红色文化的方式,增加新颖的记忆点,让群众将目光停留在文化传播视频上。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加强对自媒体的关注与监督,对不规范的自媒体视频予以处理,对进行举报的用户给予奖励,以推动全民进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

虽然以Vlog为载体的红色文化叙事化传播方式存在诸多优势,但也应注意Vlog等短视频重娱乐、轻资讯;重流量、轻质量;UGC多、PGC少的特点。网络视频创作更多的是面向大众,所以对专业知识要求并不高,不需要系统培训学习,创作录制的门槛不高。大多数的个人创作者拍摄的视频较为粗糙,缺乏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视频多且相似,久而久之,受众会对其失去兴趣。此外,部分自媒体通过红色文化过度娱乐,对红色文化恶意消费,以及用夸张煽动的手法取悦大众,以获得流量,这与传播红色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平衡Vlog的娱乐性和红色文化的严肃性的道路值得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田轶,陈婕.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J].人民论坛,2018(11):136-137.

[2]赵英君.沂蒙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3]秦国杨,邓小明.新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7(23):65-66.

[4]张毓强,杜汝.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叙事创新——以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为研讨案例[J].对外传播,2021(12):64-68.

[5]荆丽娜.场域融合与形塑惯习——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与价值取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1):54-58.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