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以省会城市台研究为例

2022-06-29 00:00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推进,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作为基层媒体,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尤其是省会城市台,如何应对挑战,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融合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从2014年我国在国家战略层面首次正式提出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以来,面对万物皆“媒”的形势,中央多次召开会议,持续推进媒体融合战略布局。尤其是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即以“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体建设全新的媒体发展体系,自此,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各级广播电视台以此为指导纷纷开始了向纵深发展的探索[1]。然而,作为基层媒体,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尤其是省会城市台在资金、技术、人才、平台、经验都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融合之路,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对传统媒体不看好的现象在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时有发生。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规模、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调整,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减弱,众多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受到了极大冲击[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6%。伴随我国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短视频、直播逐渐发展成为备受人们欢迎的新型娱乐方式。在此形势下,各大新媒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抖音App为例,作为一个注重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新媒体平台,抖音的广告语为“抖音,记录美好生活”,它致力于满足用户的情感表达,并借助先进技术、算法推荐,不断挖掘、激发年轻群体潜在的表达欲。如此一来,抖音平台不仅满足了广大用户的表达需求,还让用户在短视频信息接收中找到身份认同。与此同时,抖音信息内容推送还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由此让用户在使用软件时会始终期待下一条视频的信息内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黏性。这一信息推动机制很好地顺应了我国互联网社交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抖音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助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凭借其开放、高效的传播优势,打破了诸如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并已然成为如今媒体行业的一大发展潮流。不过,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具有强大公信力。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与党委、政府联系紧密,凭借获取新闻线索的直接性、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以及引导舆论的正确性,使得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其他媒体所难以比拟的公信力。二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党媒、政府资源,是党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舆论引导的有生力量,不仅在传统媒体时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在新媒体环境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也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三是具有资源稀缺性。频谱不仅是广播电视的核心资源,还是广播电视媒体特殊属性的重要体现,表现出一定的垄断性,是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同时,它也是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资源。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除了拥有稀缺的新闻资源之外,还掌握着诸如新闻纪录电影、故事电影等宝贵资源。这些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后,可实现有效开发利用,进而有效提升节目丰富性。

基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相比于中央级、省级媒体以及县级融媒体的建设,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缺乏,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尤其是省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发展之初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发展也较为缓慢。2018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打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地市级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政策指导和支持上还处于“真空”地带,出现了空心化、边缘化的态势,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各地的市级广播电视台只能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发展,虽然都基本完成了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技术设备的融合[3],但地市级媒体的融合发展没有政策重点,并且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流失、体制僵化、上压下挤等问题,所以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发展较为缓慢。而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广播电视媒体机构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探索符合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在新时期至关重要。

基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

融媒体时代,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根据自身能力做出了诸多努力,实现了基于平台的简单融合,依托产品构建了融合的基础框架,围绕用户搭建了融合的沟通渠道,但是在向“深度融合、纵深发展”目标迈进的媒体融合“下半场”,问题依然突出。

融媒体思维方式尚未形成

新媒体的兴起颠覆了整个媒介生态系统,新闻的采写方式、阅读方式、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时代以“接受”为主要行为特征的听众、观众,不仅转变为反馈信息的提供者,更成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因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已经不能再停留在“我播你看(听)”的层面,必须进行思维意识与技术支撑的同步融合,实现新旧媒体从内核到外化的全面共通互融。然而,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其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并不容易改变,当前的从业人员往往认为媒体融合就是将传统媒体内容简单地搬到新媒体上,缺少应有的融媒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融媒体产品质量亟须提升

媒体融合发展至今,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虽然在融媒体产品生产上取得了突破,短视频、动漫、长图、H5等产品形式数量不少,但是精品不多。究其原因,内容多是复制粘贴传统媒体内容,仅简单地用新媒体的形式对其进行包装,可谓“新瓶装旧酒”,原创内容相对较少,从内容到形式均不能体现出融媒体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必然无法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融媒体技术发展尚不健全

融媒体时代,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在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和商业平台中广泛使用,并呈现出旺盛的活力。但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技术的升级更新依然受制于他人,无法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没有先进技术加持的平台对用户并没有多少吸引力,虽然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但是活跃量却很小,影响力有限,内容“变现”能力更差。

融媒体复合人才极度匮乏

新渠道的建设、新技术的使用、新方式的践行,归根到底都需要由人才来付诸实施,人才是媒体融合的第一推动力。然而,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人才发展却陷入了困境。一是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地市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压力过大,但薪资收入却相对较低,便难以留住人才。二是现有人才知识结构相对落后。媒体融合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他们既要擅长新闻采集制作,又要熟悉新媒体传播与运营,而当前广播电视台里的多数人员都无法达到媒体融合对人才的要求。三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经济社会地位下降,难以吸引符合融媒体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融媒体传播渠道没有形成合力

当前,绝大多数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都创办了App移动客户端,也入驻了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外部传播平台,但是这些平台之间只是简单相加,整合能力较弱,难以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基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途径

随着技术发展和政策推进,“一城多媒”现象屡见不鲜,地市级媒体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对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策略,深挖融合潜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思维上融合

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首要的就是地市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要树立融媒体意识。一是树立平台意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功能得到泛化,从单纯的宣传工具转变为社会发展和治理的基础平台,因此,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要具有平台化思维,不仅要将广播电视媒体打造为当地的权威新闻信息发布平台,还要将其打造成综合生活服务平台和社会治理基础平台。通过发掘平台的信息传播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本地社交功能,提升服务平台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让媒体融合发展在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二是树立数据思维。融媒体时代,数据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研判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挖掘用户的偏好,实现内容的精准化生产和传播。地市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要运用数据思维聚合相关的信息和应用,实现信息的个性化生产,满足用户的需求。三是树立产品意识。产品端的变化才是广播电视媒体真正实现媒体融合的标志[4]。地市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只有深入了解用户对新闻需求的心理,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特点生产不同的新闻产品,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生产上融合

目前,很多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生产上仍依靠于传统的电视平台,并将其作为建设的重点,而将新媒体平台看作传统媒体的补充,这种伪融合必然难以为继。若想在深度融合中取得实效,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就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坚持移动优先的发展原则。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向新媒体端聚集,新闻内容发布也要以移动端优先,用小屏带大屏,将传统媒体用户吸引到新媒体端,再在电台、电视台、网站发布,以达到全媒体传播效果。二是创新全媒体内容生产。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生产不同的产品,比如传统渠道以深度解读、综述报道为主,新媒体平台则主打时效快捷,第三方平台主打生动活泼,由此避免新闻的同质化传播,增强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契合度,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化内容产品。三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摸清市场规律,改变媒体广告盈利的单一来源,探索和建立“互联网+”的经营架构,向全媒体综合服务型平台转型,打造全媒体服务产品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5]。

人才上融合

新时期,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对我国传媒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不仅要会拍摄,而且要会采写,还要懂得一些技术。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按照融媒体发展要求培养和引进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一要利用好现有人员,并聘请业界相关专家学者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常态化培训,增强现有人员的产品运营能力、渠道拓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用户服务能力;二要加强与地方高校的交流合作,推进对集采访、网络技术等技能于一体的编辑记者、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三要加强对社会上高素质人才的挖掘引进,实施“人才强台战略”,提高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机制上创新

要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案,对人才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进行调整,确保能够留住人才、聚集人才。

技术上创新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社会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不断趋于个性化,以往单一的视听方式已难以满足如今人们对信息接收的实际需求。为此,一要加强技术创新,引入诸如虚拟现实、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媒体内容的多元化呈现。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让人们在观看视角上掌握传播对象的各方面信息,进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信息接收体验。而随着虚拟现实、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推广,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势必会迎来更充分的融合,推动场景不断向移动化、场景化方向发展。二要建立不同平台之间的技术交互。新时期对传播主体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多元化要求,这需要推进内容制作人员对制作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与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起不同平台之间的技术交互,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优质节目内容。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应加强不同部门、频道之间的交流合作,切实实现平台之间的有效交互。唯有推进先进技术与自主独立开发相关功能的有机融合,方可实现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传播。

综上所述,虽然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针对媒体深度融合所采用的方法、路径各不相同,但是最终媒体融合的基调不会改变。唯有如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媒体深度融合中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发展[J].记者摇篮,2021(06):113-114.

[2]马亚琼.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探索——基于河南省南阳广播电视台的实地调研[J].出版广角,2021(03):73-75.

[3]解炜.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思考——以西安广播电视台创新实践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2):58-62.

[4]邓菁.省会电视台如何实践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闻前哨,2020(02):70-71.

[5]孙泽璐.基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探析[J].记者观察,2020(17):11.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