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主要解析科幻电影中再现的景观特征。科幻电影不是新的表达类型,而是挖掘了过去表现主义绘画的元素。在表现主义中,空间的最大特点是“破坏现实性”;在表现主义美术中,色彩的使用和形态的歪曲破坏了现实性;但电影中的空间性,是通过景观的布置和广角镜头的运用表现出来的。所以科幻电影无法脱离现实,只能再现真实的景观。科幻电影首先出现了宇宙空间的场景,然后根据主人公的路线出现各种人类活动的空间,其中再现了西部片中经常出现的荒野景观。在西部片中,荒野位于镜头的远距离,被作为视觉观照的对象再现。荒野观崇高的特征是从高处向下看的视野。科幻电影会根据宇宙空间、行星自身的意义表现出色彩或质感,大部分科幻电影具有极端的空间表现效果,有空间锐度、暗部表现、金属质感、透明玻璃质感等多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另外,由于数字科技的发展,受现代主义影响较大,依赖机器或科技的现象在电影中经常出现。影片的背景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背景景观起到了和另一个演员一样的作用。
从西部片到科幻电影与景观
电影诞生至今,引领了时代文化和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说,电影属于创意产业,与众不同的文化创意是电影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的文化思潮不断涌现,出现的各种电影也都有独特的表现模式。电影类型多样,其中美国电影中的西部片和科幻片可以说是美国的标志性电影。科幻电影最能表现复杂的社会现象。科幻类型是现代衍生的类型,其历史与电影的历史相同,因此,每部科幻电影所表现的社会背景也有所不同。科幻电影是在“科学电影”的基础上被定义为“作为未来的预言和警告,表现成科学的想象力与可能性的视觉产物”,所以笔者认为电影中的场面或背景的景观也可以看作实际的景观。《星球大战》和《火星救援》有很多地球景观的再现,二者在内容上具有许多西部片的特征。随着西部电影的落没,西部片以科幻电影的形式重新发展,所以科幻电影中充斥着西部片的景象。在科幻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用西部片的表现方式展现的景观,或是更先进的、新的表现方式呈现的景观。
电影中景观的作用
Kenneth I.Helphand提出了解读电影中景观的方法:“作为主题(subject)的景观,作为设置(setting)的景观,作为角色(character)的景观,作为象征(symbol)的景观。”
作为布置的景观
“这部电影再现的地方……”每部电影都为人们提供了对实际上演或想象的地方的额外洞察。景观就是布景,布景就是舞台。场景通常用于定义电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构成故事的序幕,具有隐喻作用,有助于定义电影的背景。电影《星球大战》的第一个场面是在宇宙空间中,宇宙飞船的追逐和攻击。如图1,最初这个宇宙空间是作为布景出现的,负责提供电影的故事背景和发生环境。画面吸引观众视线的同时,精准地把握了影片的节奏,宇宙景观起到开启影片整体氛围和梳理故事脉络的作用。电影《火星救援》中有一个场景展示了火星表面水平运动的景观。该设定准确地捕捉了故事的背景,并根据火星的景观向观众解释了角色与背景的关系。
图1 《星球大战第4集:新希望(1977)》,乔治·卢卡斯导演
作为角色的景观和作为象征的景观
电影中的景观充满了历史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充满了在与其他角色互动中发展和转变的优缺点。景观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在西部片中,景观看起来是一个反面角色。景观被视为人物时,可以以人的方式被构思为故事的动态和活跃元素。在电影《星球大战》电影幕后策划者的情节中,叛军在攻击死亡星球时,星球的巨大与叛军飞船的小而无力相比较,凸显出了故事的紧张感,表明了行星角色的重要性。火星这个景观角色具有更加强烈的表现。《火星救援》主人公马克·瓦特尼为了独自在火星上生存,种下食物的种子并通过努力使其最终长出了绿芽。在马克与绿芽对话的场面中,那个小芽如角色一样,给主人公带来希望。笔者认为火星上的恶劣环境是重要的角色,它是看不见的反派,马克一次次陷入危险境地,一次次对抗环境带来的挑战。火星景观扮演的角色,同马克一起与观众对话。电影是如何回答景观的意义的?电影可以为观众提供抽象的形象、思想和概念的具体设定。在塔图因星上,死亡星球是帝国军队的象征,代表黑暗势力和反派。蕾亚的家和死亡星球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具有提示主人公和故事内容的作用。而《火星救援》中经常出现的山具有标记火星的作用,同时也是主人公居住的地方。笔者认为那座山既表明了火星的位置,又象征着火星无法超越的力量。
崇高的景观美
1.双重体验与荒野观
近代以来,崇高成为处理自然等物质对象与人的关系的审美范畴。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中展开崇高论,而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则在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中展开崇高论,伯克和康德都分析崇高是具有双重体验结构的概念。伯克在《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中以生理学观点探讨崇高,认为它是恐怖、力量、匮乏、慷慨、困难、宏伟等特质激发的恐惧心理。伯克认为,随着痛苦和危险消散,与恐惧对象保持安全距离的乐趣——安全感,显示出崇高体验具有双重结构。因此,《星球大战》和《火星救援》中再现的荒野景观以从高处向下拍摄的方式展现了其无限雄伟。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个角度的拍摄更多的是尊重自然和惊叹自然。《星球大战》几乎都是在突尼斯拍摄的,马特马他(Matmata)拍摄的是主人公卢克的家乡塔图因星(Tatooine),那里是山地和沙漠的连接地带,是一个可以再现沙漠景观的地方。而《火星救援》的外部拍摄地是约旦南部的瓦迪拉姆,其自然形成的拱形地貌,狭窄的峡谷,高耸的悬崖,大面积崩塌的边坡等戏剧性的风化形态所代表的壮美景观与人们所熟知的火星景观相似,故电影选择了这个区域。18世纪末伯克(Burke,2012)将崇高定义为恐惧、黑暗和庄严的对象。人类对自己未知的东西会产生恐惧并保持警惕,但当人们在安全的地方时,危险的心理就会消失。崇高始于人与自然的分离和矛盾,恐怖的大自然是激发崇高感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因此,两部影片中再现的恢宏荒野景观以同样的方式呈现,并给人以自然的惊叹、敬仰之感。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时代的推移,人类对世界甚至宇宙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好奇也大于恐惧。伯克的崇高论在现代已然不合适。例如1972年制作的《星球大战》,还处于一个没有太多新事物的社会环境中,因为人们对宇宙没有太多认识,所以电影中荒野不毛之地的表现多以在安全的地方眺望的方式出现。但是2015年的《火星救援》以俯瞰的视角或与景观相同的高度表现的方式,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如图2,首先介绍了电影的背景,巨大的行星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人们对火星有了认识,并感叹崇高的景观。笔者认为电影不仅可以满足观者观看美丽景观的需求,还会使其更加了解这种崇高的景观。但事实上,人们认为危险的景观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演认为,每个人对景观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即使不是安全的位置,在危险的情况下看景观也会觉得很美。
图2《火星救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
2.崇高中的景观与文明
景观是筑造空间的实践,16世纪本帕多(Jacopo Bonfadio)解释说,庭院不是第一自然野生,也不是为了人类的实用目的而变形的第二自然人工,是自然、艺术、感性与理性合而为一的文化产物,即第三自然。因为崇高概念中包含着无法体现的人类力量,人类理性无法把握的无限性的意义,所以崇高的特质被“驯服”并引入现实空间。空间意味着人物在什么样的地方居住、工作,故事世界里空间的特征应当与其社会发展阶段完美贴合,这样才能让幻想与“现实”重叠,让不可信变得可信。笔者认为景观与人类的文明有关,人类一直生活在自然的野生环境中,因此能够改造自然,发展文明。在《星球大战》中,叛军的基地呈现出茂密的森林景观。如图3,拍摄地是在原始森林中发现玛雅文明的地方。在神秘的雨林中,从眺望的角度展现出了古老文明的景观。在森林里,出现了人工构造物的景观,来吸引观众视线。文明是尽可能地再现人类之手未介入的自然美而非完全破坏自然景观。在电影中,森林与不毛之地相比会有一种神秘的观感,其充满希望并且具有安全感。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人类从探索火星开始,在火星上建立了实验室或生活空间,如果说西部片中出现的荒野景观意味着个体和自然,那么文明则是社区、文化与东部的表征。因为地球环境变得复杂忙碌,人类开始探索系外行星,所以火星荒野开始与人类文明碰撞,表现主人公行为的场面,近距离再现人类活动的场所,远距离再现火星荒野景观。人类文明所在的地方,会使人消除恐惧感,在陌生的环境下,只要有人类的痕迹,人就会立即产生安全、平静的感觉。与此同时,电影的景观还具备将无法再现的事物再现的能力。电影《星球大战》中,两颗行星在天空中漂浮的场面给观众带来一种时空错觉。电影中再现的是人们看不到的天空中红色的行星和月亮一起漂浮的景观。在无垠的荒野中,电影让人欣赏到美丽神奇的行星这一景观。人类对未知或神秘的事物会很感兴趣,认为从未见过的事物是美好的。因此,崇高景观不断进入人们所不知道的世界。
图3 《星球大战第4集:新希望(1977)》,乔治·卢卡斯导演
电影中景观所表达的意义
崇高的美一直很流行,也一直与人类的世界有关。英国哲学家伯克认为,人类的“自体保存”本能即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是崇高美产生的基础。通过电影认识到与崇高的哲学和美学相关的东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的了解。
崇高美学是原有文化陷入惰性时变革的原动力,同时也促使人们思考艺术和美学本质的概念。它一直存在于美学史上。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景观是在地球上拍摄的人们不了解的地方,其与电影联系起来实现景观再现,并通过电影发生新的变化。人们观看科幻电影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宇宙空间、巨大的飞船或外星人等陌生的事物上。
笔者认为,自然景观像主人公一样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电影中,人类的力量再大,也无法抵抗自然的力量,所以人们会认为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能救自己。科幻电影可以探索不为人知的事物,并通过故事教育观众,自然景观是以自己的方式向人类传达信息。
人们尊敬崇高的景观不仅因为崇高的美,还有大自然给予的宝贵资源。景观由多重角色担当,影片的内容和场景丰富多样。
在《火星救援》中,火星景观与主角的对话是无声的,景观会自然地在影片中浮现。其比《星球大战》更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火星景观不仅与主角相连,同时也在与观众沟通。它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观念:如果人们不保护地球,将无法在其他星球上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每部电影都有制作的意义和景观所表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畅.新媒体环境下电影文化传播研究[J].文化产业,2022(11):7-9.
[2]陆嘉宁.从赛博都市到废土时代——浅析近年特许权科幻电影中的故事世界与人居景观[J].当代电影,2018(09):120-124.
[3]章艳丽.《肖申克的救赎》之崇高美探析[J].电影文学,2008(11):99-100.
[4]黄华军.康德的崇高论及其现代意义[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2):29-35.
[5]Edmund Burke.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