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探讨

2022-07-26 00:00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群众文化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新态势。一些正能量的意识形态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公众的文化活动愈加丰富多彩。音乐创作作为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可以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让社会公众对文化建设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首先阐述音乐创作工作的重要性,继而从音乐创作工作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旨在促进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音乐创作作为文化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大形势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为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发展群众文化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积极融合国内外元素,使其趋向于国际化、多元化,且更具有时代感。文化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拓宽国际视野,将国内外的音乐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音乐创作的大融合与创新发展;根据社会大形势不断地深入研究,在群众文化中寻找音乐创作的灵感,让音乐创作之路更加广阔。

音乐创作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音乐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不论是欢度佳节时举办的“文艺盛宴”,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音乐舒缓情绪,缓解压力,音乐俨然成了人们解压的“一剂良药”。在音乐世界中,人们可以放松心情,将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抛之脑后。音乐可以让人们忘记烦恼,给人以力量。所以,音乐的作用是无穷大的。文化工作者要紧握音乐创作这一有力的“尚方宝剑”,积极弘扬正能量,利用音乐的“魔力”,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新时期社会的和谐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群众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开始追求精神层面,比如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群众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风向标”。音乐创作者必须要看到时代的崭新变化,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脍炙人口的好音乐;要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反映社会民生,反映群众喜怒哀乐的作品,做群众喜欢听的音乐,做群众的“传声筒”。音乐创作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真正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走向群众的内心。用真挚的原创音乐连接彼此,让音乐真正实现“无界化”,成为文化工作者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达斡尔族风情音画歌舞剧《达斡尔人》由齐齐哈尔市戏曲剧院在2011年创作完成,剧目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浓烈的思想情感,展现出达斡尔族的民风、民俗、民情,展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热爱新生活、走进新时代的精神面貌,既反映了达斡尔族的古老历史、生活习俗、劳作方式,同时又反映出党的十九大以来达斡尔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的时代风貌。

图片1.png

图1 黑龙江风情音画《达斡尔人》

(图片来源:黑龙江风情音画《达斡尔人》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新时期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音乐创作内容与群众需求衔接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人们对音乐创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了解。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所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音乐创作者虽然有一定的音乐功底,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却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音乐创新,只是关起门来,原地踏步,“安分守己”地创作音乐,并且没有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内心需求,更没有从群众的实际所需出发,因此,其创作的音乐可能会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音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创作真正的“民乐”,为群众发声,做群众自己的音乐,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促进群众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如女子群舞《摇篮》,画面生动唯美,优美抒情,充满浪漫的想象,梦里摇篮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哺育一代又一代达斡尔人。舞蹈的编排很有设计感,就像达斡尔族初生的婴儿躺在舒适的摇篮里,妈妈哼唱古老的歌谣,轻轻摇晃摇篮。这样的作品才是符合群众诉求的、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作品,同时也是音乐创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

图片2.png

图2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女子群舞《摇篮》

(图片来源: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

音乐创作要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群众的文化习惯略有不同,对音乐创作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西南地区歌曲个性鲜明,以民歌为主,情歌更是其中的主旋律。西北地区,多以能体现当地地域特色的戏曲音乐为主,比如其代表戏曲《十二把镰刀》。东北地区则是以二人转、东北秧歌等东北民歌为主。东北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深受东北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其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是在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的。所以,不同地域的音乐创作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音乐创作人要根据地域特点,创作本地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促进该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片3.png

图3 东北秧歌(图片来源:百度转载)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对策思考

与时俱进,发挥音乐创作的社会价值

要想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时效性,音乐创作者就要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闭门造车研究音乐作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音乐创作者要以生活为切入点,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贴近群众生活的原创音乐作品。音乐创作者不能为了迎合某些媒体而丧失音乐原创的“初心”,要把音乐创作工作落到实处,不能为了某个主题、某次活动、某个节目而“粗制滥造”。带着任务去做音乐,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音乐创作者要重视音乐质量,遵循“质量至上”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了作品的质量;要做原创音乐,更要做精品原创音乐;要做有温度的音乐创作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给社会大众,与群众产生共鸣;要增强音乐创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以乐会友”,让音乐创作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大放异彩!如由十一个篇章组成的大型风情音画史诗巨制《达斡尔人》,80名演员托起一台民族大戏,全景展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农、牧、渔、猎等生活场景,歌颂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剧目以达斡尔族原生态艺术形式为主,取材于达斡尔族古朴的生活习俗、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特色的宗教活动,用现代手段展示达斡尔族原生态文化,将其民族性、地域性、真实性浓墨重彩地渲染出来。

图片4.png

图4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库木勒”节大型风情音画史诗《达斡尔人》

(图片来源: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第三十届“库木勒”节)

了解地区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创作工作,更好地与当地群众进行文化对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环境,使当地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多样性和艺术性的达斡尔族品牌文化。文化工作者可以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民间艺术让当地群众真正领悟精湛的创作技艺与其蕴藏的价值,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艺术文化元素,使艺术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内涵。即使音乐创作者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也要深入基层,深入挖掘与研究该地区的音乐特色,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并从该地区喜闻乐见的音乐曲调与形式入手,更好地融入群众中去,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音乐创作者要不断创新,将时代特色与地区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原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与区域性。只有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才能永葆音乐创作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5.png

图5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非遗传承基地(图片来源: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培训)

打破界限壁垒,不断丰富音乐创作的形式

时代在发展,群众文化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群众文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根本宗旨就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形式,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弘扬国家的正能量与主旋律,更好地展现国家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构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和谐生活。文化工作者要以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为发展集群,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力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由于群众的文化背景、认知程度、学历层次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化差异,因此,其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音乐创作者可以将舞蹈、健身、表演等一些文化形式与音乐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更好地发挥音乐创作的无限可能;突破思维的束缚与局限,积极吸纳各种时代的元素,将音乐创作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互联网时代下,音乐创作者可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音乐创作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创作更多的音乐作品。音乐创作者要“集百家之所长”,汇聚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与创作手段,促进音乐创作的创新性发展,让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常开不败,绽放灿烂的光彩。

图片6.png

图6 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舞蹈《收获》

(图片来源: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开展音乐创作,要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创作出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音乐作品。开展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势在必行,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助燃剂”。音乐创作者要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地区地方特色的音乐创作工作。音乐创作既要脚踏实地,从地方实际出发,又要推陈出新,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不断创新音乐创作的形式,开拓出一条不寻常的音乐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滋萱.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分析[J].艺术家,2019(08):181.

[2]熊胜桃.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J].中国文艺家,2019(08):283.

[3]沈冠群.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发展——试析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J].音乐时空,2016(07):90-91.

[4]孙渊.群众文化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刘姝彤.新形势下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3(19):150.

[6]徐德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9(34):277.

[7]谭大美.群众文化音乐推广及发展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5(06):150-151.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