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分析

2022-07-26 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文主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也开始融入人文关怀因素。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也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展现人文精神提供了肥沃土壤。从分析广播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入手,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以及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研究,旨在让记者重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成了传达消息的主要途径。其所传播的思想与内容对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宣传为目的,将人文关怀融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不仅可以展现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还能够引发其他媒体领域的工作人员对人文关怀的关注。

此外,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融入,能够提高媒体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给大众带来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因此,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展现人文精神,是目前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人文关怀和广播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

随着人文关怀概念的不断普及,广播电视新闻也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讲,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以“人”为前提,要考虑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不同,在关注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注意维护他人的尊严;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整体环境相适应,高度展现媒体从业人员对人的尊重,展现出其对人文关怀中“人”与“文”精神的重视。尽最大可能获得广大群众对报道的认可,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媒体行业发展。群众希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难题时,能够通过媒体向有关部门提出,媒体也能够借助新闻报道把与人民群众有关的政策动态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公民。这些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都离不开人文关怀。因此,媒体行业和群众要能以“人文”为基础,相互尊重和包容,共同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繁荣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明确服务理念

新闻的受众非常多,即使受众对新闻的展现方式与新闻内容的需求不同,有关媒体人员在运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创造社会舆论时,服务的宗旨也不会变化。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有着传统媒介的优势和劣势,于是在服务群众时展现人文关怀成了当今媒体革新的重要手段。

尊重新闻事实

新闻报道主要是为人民群众传播真实的社会情况,让人民群众借助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对事件产生客观公正的看法。因此,一定要保证新闻报道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不能因为社会轰动效应而捏造事实,断章取义或利用心理暗示来改变事件的真实性。新闻报道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上,勇于揭露事实。新闻人要坚守职业道德,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新闻事件,实现新闻传播正能量的目的。

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我国正值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新媒体的崛起又为各种不同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是创造文明、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的舆论武器之一。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新闻工作者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担当,站在新闻报道人文化的角度,利用自身的力量,弘扬正能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不同主体

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一个主体都可能是新闻报道的对象。为了体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有关媒体工作人员不但要提高新闻制作的质量,在选择新闻主题时需坚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单报道关于重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也要为每一个新闻主体提供一个传达思想的平台,让弱势群体拥有话语权。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媒体注重民生类事件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依法报道,维护他人合法权益

为了高度展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融入的人文关怀,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播报时要坚持依法报道。当报道“危害性事件”时,有关工作人员要尤其重视保护被害人的个人资料和隐私,避免被害人完全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对被害人造成再次伤害。新闻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对被采访人不愿公开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严格保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还要维护他人的隐私,在没有经过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公开他人信息,要高度展现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这样被采访者才可以得到更多的保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保护是新闻工作人员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目前,针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暴露他人隐私行为的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只有宪法与民法中有针对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建设。针对媒体新闻报道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公开形成更加规范的制度文件,避免在新闻事件的传播中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如可制定新闻传播法律,使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发生冲突时有法可依,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为保护群众的隐私权与维护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2.要加强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对新闻工作人员的道德培训,强化其保护群众隐私的意识与行为。有序开展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法律知识培训工作,清晰了解新闻报道中所披露的个人信息,并且必须在经过当事人的允许后公开报道,在报道之前还要考虑是否会为当事人造成生活困扰。

注重采访方式,做好编辑处理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带着人文关怀进行介绍和提问。换位思考能够让被采访人员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表达欲,帮助他们意识到在怎样的环境下用怎样的语气或怎样的词去介绍与回答,有利于新闻报道的生产。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很关键的,这是作为媒体人展现人文关怀的主要方法。

此外,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还要做到合理用词,并谨慎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在后期视频制作中如果不注重言辞,会导致观众与受采访者不满。社会舆论导向和媒体有着巨大关联,如果媒体在某个环节没有做到位,一旦事情被曝光,便无法起到教育引导的正面效果。因此,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论是否正确。

在视频的后期处理中要重视对镜头的处理。采访完成后,后期视频的制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舆论导向。媒体要传达真实的新闻内容,后期视频的制作也是考核媒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在制作时,要规避一些负能量的出现,不能为了博取眼球将没有经过镜头处理的视频直接上传至社交平台,这会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也会使群众对媒体失去信任。因此,在后期视频制作中,必须将一些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伤害或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镜头删除或者打马赛克。

此外,播音员的播报也十分关键,如果播音员的声调、表情与视频中的新闻内容不匹配也会影响观众的观感和情绪。如果播音员可以精准把握这几个方面则会让观众产生好感,进而提升视频的热度,对社会及自身的发展十分有益。

注重人文价值观的体现

站在新媒体的角度,体现人文价值的重点是媒体在提升经济效益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媒体领域推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着双重特征,也就是公益性与产业性。

在传播信息时,媒体工作者要关注人文价值的展现是否充足,要展现人文关怀,靠近民众,联系群众生活,聚焦民众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报道一些人文精神比较丰富的内容。在新闻报道的主题和内容的传达上要高度融入人文精神。例如,《南方周末》中有一篇关于“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新闻报道。这篇新闻的主题第一眼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其中流露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非常想靠近这种新闻报道,这篇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得到了非常高的认可。运用低俗手法来吸引民众关注的庸俗新闻,不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还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展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文化修养也在逐渐提升,蕴含浓厚人文价值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媒体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媒体人员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人文关怀,这样新闻报道才会更具人文精神。同时,这也是每一个媒体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真实性是每一则新闻存在的意义,媒体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并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传达虚假信息或者进行不合理的创新,更不能生产有偿新闻,这是每一个媒体工作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媒体工作人员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要坚持向群众传播积极乐观的价值观。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传播一些具有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及知识文化内容丰富的新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媒体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只追求市场效应。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注意言辞,特别是面对一些弱势群体更要多加照顾。

树立尊重被采访者的思想

具备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通常都比较成功。要想完成一则新闻报道需要经过很多环节。

首要的是采访者要具备人文关怀,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采访技巧。这可以拉近与采访者之间的距离,让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2022年3月,《楚天都市报》报道:“广东佛山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男子背着年迈的母亲登山祈福。”该视频上传至网上后,相关记者首先与该新闻事件中提到的相关人员进行联络,在得到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采访,讲述了背着母亲爬山的原因和心情。这篇新闻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展现了中国人流淌在骨子里的孝道。主动联系当事人,不仅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机会,也为观众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记者应当增强职业素养,不断提高采访技巧。例如,对于一些敏感问题要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轻松自由。这样,每一个话题都不会被忽视,可以很好地展现出采访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

2019年8月,《兴华日报》以《白铁匠:老手艺的坚守》为题,报道了兴化西门阳山大桥东侧一位古稀白铁匠人李爱民。这则新闻就是借助采访他人的真实生活经历,引导观众对白铁匠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当时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在当时的采访工作中,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自然平等的交流环境,用信任架起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就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

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做好宣传工作的主要手段,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肩负使命,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关怀,从而促使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李侬.试析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137.

[2]王璐琪.浅谈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2(01):44-45.

[3]隋丹.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4(01):24.

[4]李建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3(07):38-39.

[5]褚蔓.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3(10):142-143.

[6]刘明.人文关怀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渗透研究[J].新闻传播,2014(05):197.

[7]白东亚.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电视指南,2018(07):58.

[8]刘育红.浅谈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电视指南,2017(17):55-56.

[9]王希丽.刍议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西部广播电视,2017(14):67+73.

[10]丁科彦.探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119.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