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文化符号学相关理论视角对婚礼司仪的主持活动进行分析,认为婚礼主持是集语言、艺术于一体的语言文化符号系统,且婚礼主持变得越来越符号化。现以真实案例为切入口,从体现审美水平的主持形象、彰显文化品位的主持语言、诠释专业象征的主持风格等角度对婚礼主持从文化符号角度进行分析阐释,进而尝试从婚礼主持语言高雅化、婚礼主持形态养成、婚礼主持个性化表达三个维度探究婚礼主持技能提升的路径。
婚礼主持人古称“傧相”,传统婚礼“六礼”的每个仪式环节均需媒人穿针引线,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家,则会专门请一个有身份的礼宾来主持。如今,婚礼司仪的主持活动更像是某种特定的文化符号,不仅可以顺应时代潮流、倡导现代文明,而且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婚俗礼仪文化。
婚礼主持的文化符号属性
婚礼主持作为婚礼仪式这种文化活动的要素之一,无论是从语言文化角度观察,还是从符号性特征角度解读,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符号属性。
婚礼主持的语言文化特征
语言是婚礼主持的文化符号载体。婚礼,形是仪式,魂是情感。东西方的婚礼均是通过仪式的形式来传递情感,展示文化理念。婚礼司仪作为仪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灵魂角色,其主持定位为“以说为主,集文艺主持、演说、朗诵、表演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也是通过语言来演绎的一种表达艺术,其核心任务是通过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实现新人之间、新人与其父母之间以及新人和现在嘉宾之间的情感表达与沟通,配合婚礼场景的风格设置来营造环境氛围,串联并主持婚礼仪式的全部过程[1]。个性化的婚礼,不同类型的氛围,都需要相应的语言来演绎和串联,凸显语言在婚礼主持活动中的作用——文化符号的载体。
婚礼主持的符号性特征
从结构功能角度讲,婚礼主持是一场婚礼仪式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之一,其基本功能就是串联并执行婚礼仪式整个过程,这或许也是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起源所在。随着婚礼主持在仪式活动中的固定出现及其作用的逐渐凸显,其具有了象征性特征,正如赵毅衡所说:“象征是在文化社群反复使用,意义累积而发生符用学变异的比喻。”[2]婚礼主持从仪式活动串联执行者变成新人与现场来宾之间情感和意义沟通共享的中介,其成为婚礼仪式活动中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号,又因其具象性和直观性,婚礼主持成为人们认识和感知婚礼仪式的重要媒介渠道。至此,婚礼主持的语言表达、爱情故事讲述、个人形象、服装、形体动作乃至个性风格特征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都需要形象品牌定位和包装设计,以满足婚礼仪式传情达意和文化理念表达的需要,可以说婚礼主持开始变得符号化。
婚礼主持的文化符号分层阐释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意义或者特殊内涵的标识,其具有很强的浓缩性和抽象性,内涵丰富,以下将从三个层面对婚礼主持活动进行文化符号学阐释。
体现审美水平的主持形象
从审美角度来看,婚礼主持外在形象的塑造主要依赖于其服装搭配和身体语言两方面。一个优秀的婚礼司仪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非语言方面的魅力。作为语言表达的伴随者,非语言的功能不可忽视,如果婚礼司仪的服饰与身体语言能够协同配合,必然能提升其非语言表达的整体性,拉近与现场来宾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婚礼司仪的外在形象。现场来宾也可以通过外在形象推断婚礼司仪的性格特点,从而判断婚礼仪式的审美水平,进而主动参与现场活动和互动,堪比无数语言表达的效果。
服饰作为非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相比,婚礼司仪的服饰具有更鲜明的符号性质,容易被现场嘉宾感知。在婚礼仪式中,司仪的服饰除了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通常还具有对现场来宾进行仪式场合的审美引导、礼仪规范和象征暗示的表意功能。同时,与婚礼现场匹配的服饰不仅能提高婚礼司仪的自信心,也能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有声语言表达,因为“没有一个人的说话,是依靠单一的语言表达的,同时包含了表情、体态、服饰等非语言符号的共同配合作用下才能完成表达。服饰符号作为非言语符号的一种,具有赋予语言或者副语言之外的一切社会行为以及意义的表达”[3] 。
彰显文化品位的主持语言
在一次符号学会议上,雅各布森提出著名的符指过程六因素分析法,他认为任何语言符号交流过程都包含六个因素:发送者、对象、文本、媒介、符码和接收者。他指出:“符号文本不是中性的、平衡的,当文本让其中一个因素成为主导时,就会导向某种相应的特殊意义解释。”[4]其中,他认为当语言符号侧重于信息本身时,语言符号就具有很强烈的“元语言倾向”,即信息提供的线索更关注如何解释自身。婚礼司仪使用和表达的语言就应该有“元语言倾向”的特征,即其语言表达应以爱情、仪式、人生、社会身份等方向为中心,提供相关的语言信息元素帮助新人和现场来宾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一个符号滥觞的社会中,语言符号依旧是一切其他符号的基础。在婚礼仪式中,婚礼司仪是婚礼仪式的意义与新人之间、婚礼仪式的价值与现场来宾之间联系的中介,而语言便是承载这些意义和价值流动的表达符号。婚礼司仪需要借助语言实现婚礼仪式的“传情达意”功能,具体来说包含这些方面:阐述新人爱情故事,引导新人进行情感表达,协助婚礼仪式流程的顺利进行,利用话语引导现场来宾参与互动,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现场氛围等,这是一场婚礼仪式对婚礼司仪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要求。除此之外,婚礼司仪还要利用语言符号的特性使现场来宾获得共鸣,产生赞同等思想反应或行为反应,使其对人生价值、仪式意义、婚姻爱情等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让其在独特的语言和情境中感受文化韵味。
诠释专业象征的主持风格
著名人类学者、仪式研究者特纳认为:“仪式象征包含两个极端面,一为‘理念极’,一为‘感觉极’;前者是透过秩序与价值导引或控制人,在群体或(社会给予)的分类中安身立命,而后者则是唤起人最底层的、自然的欲望和感受。”[5]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仪式象征两极性观念启示我们:“每个仪式活动都包含了社会身份和个人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个理念对理解仪式具有很强的启发借鉴价值,婚礼仪式作为过渡仪式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也具有仪式象征两极性的某些特征和功能,而这些特征和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婚礼主持这个角色。
从仪式象征两极性观念来看,要实现“社会身份”的过渡,需要借助仪式流程的设计和执行,婚礼主持需要详细了解中西式婚礼仪式流程环节和讲究,协助新人顺利完成仪式预定流程。“在新人宣誓等重要仪式环节上,应使用多种有感染力的口语,声情并茂,引导其进入角色并进行情感表达,使新人在‘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情感表达中忘却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婚礼仪式的庄严和永恒,进而达到如‘涅槃重生’的状态,然后融入新的家庭和社会角色。”[6]
另一方面,要唤起“感受极”,需要婚礼主持的“洞察”。在新媒体传时代,影视节目领域出现了“人格化主持”这种主持类型,即“由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特点的主持人,带动并升华了整个节目,人们看到的不再仅停留在一个综艺节目该有的娱乐形态,更将正确价值导向的传播融入其中,让一个娱乐节目衍生出发人深省的态度,从而爱上这个节目,追随节目的主持人,产生不竭的期待”[7]。相比之下,婚礼主持行业更需要这种主持类型的婚礼司仪: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具体形象、有独特个性的人,现场来宾愿意与他交流互动,他也能通过细致入微的“洞察”传达新人对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和担当,让人感受到文化和智慧的启迪。
婚礼主持技能提升的文化符号路径
从文化符号的视角来讲,婚礼主持包含主持形象塑造、主持语言训练和个性化表达等内容,如果想成为一名称职乃至优秀的婚礼司仪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尝试提升专业技能,树立个人品牌形象。
婚礼主持语言的雅化
语言是一切其他符号的基础,语言是婚礼仪式的意义和价值流动的符号载体,是婚礼主持手中的关键工具,婚礼主持用好语言这个工具的途径就是学会雅化主持语言,即婚礼主持词的文化包装,婚礼主持要注意积累相应的文化素养,运用传统文化因素如典故、诗歌、喜剧、文学意象等来充实烘托仪式环节,彰显婚礼的精致、高雅和意境。著名婚礼司仪蔡风先生曾经在他主持的婚礼上有过这样的一段开场。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西汉年间,大才子司马相如在做客时偶然见到卓家小姐卓文君的容颜,顿时一见倾心。他将琴代语,以一首古琴曲《凤求凰》表白心迹。满座宾朋无一人能够领会曲调中的含义,唯有在闺房中的卓文君,闻弦歌而知雅意,自此芳心暗许,开启了那一段爱情的佳话。直到今天,凤求凰的琴声依然回荡在锦江两岸,人们把这个故事代代相传,既是赞许他们对爱情的勇敢和炽热,更是向往那一份在琴声中得遇知音的美好。此刻在我的身后,就有着一只凤、一只凰。凤凰被古人视为象征着吉祥和谐的瑞鸟,而今天我们也用这一对于飞的凤凰寄托对新人美好的祝福,祝福他们如同凤求凰的曲词中所描绘的那样:举翼高飞、携手相将。”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是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意象,象征美满婚姻。《凤求凰》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知相爱的歌词。传统文化在主持词中的巧妙渗入不仅会使婚礼显得更加精致、高雅,同时也更能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婚礼主持体态的塑造
婚礼主持的外在形象主要由服饰语言与体态语言两个部分组成,得体的外在装扮和“动感”体态语,不仅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让现场来宾赏心悦目,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而且能提高婚礼仪式的文化品位。婚礼主持的外在形象不仅涵盖其自身的外貌、体态、表情,还要搭配婚礼现场的舞台灯光、主持人的服饰搭配、面部妆容的设计等,说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亦不为过。其中体态表现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婚礼主持人自信、自律、风格、专业的象征,婚礼主持人要从身体认知、呼吸训练、身体韵律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形体审美意识和形体规范意识,从“目光语的交流”“手势语的表达”“表情语的体现”和“姿态语的运用”等角度学习和锻炼婚礼主持形态与体态语的表现方法,找到符合自身特征的体态语言,使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与语言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成为一名体态合格的婚礼主持打下基础。
个性化价值表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婚礼仪式的实质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关键词便是“工匠精神”,对于婚礼司仪而言,“工匠精神”等同于凡事做到极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婚礼司仪,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审美,二是坚守“工匠精神”。在一场婚礼仪式中,主持人应该更多地用符合新人风格、个性、情趣的方式和审美角度,关注并关怀新人及其家庭内心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在自然和谐的审美意境中,实现情感、格调、情趣的诉求。同时,也能让前来观礼的宾客透过婚礼看见新人成熟稳健的人格、理性和感性交织的智慧、对今后婚姻生活的审美、担当和勇气,以及发自内心的诚意表达。
下面是婚礼司仪王瑱讲述的他记忆中的一场婚礼,我们可以从中观察一下婚礼司仪是如何关注新人的自我体验和表达的。
那是3月份举行的一场户外草坪婚礼,天公不作美,自早上十点开始,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直至下午两点钟,雨仍然在下。所有人都希望新娘取消户外仪式,改在室内,但是新娘非常坚持。王瑱非常理解新娘的心情,于是在淅沥的小雨中,他用最饱满的情绪宣布婚礼仪式即将开始,而现实状况却是嘉宾大多三三两两躲在室内。这时候,王瑱请工作人员把宾客们请到草坪上,用平静的语气开场:“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在这个风和日丽,温暖如春的下午参加两位新人的婚礼,这是我原先准备的台词,现在我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想如何就如何,从今天早上开始,雨一直在下,所有人都在劝说新娘可不可以改到室内,她很坚持,她有些固执,可是我想,在他们将来的生活中,也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风雨,我希望她能够秉持着这样的坚持和固执去面对困难。”结尾,他再一次提到“今天真的是一个风和日丽,温暖如春的日子,因为有你们。”语毕,新娘露出了甜美的笑容,现场响起了掌声。
这些现场即兴的发挥,在很多局外人看来,或许是信手拈来,而于一名专业的主持人来讲,却是知识与智慧的积淀,全力以赴地面对困难。
从文化符号学角度看,婚礼主持越来越成为婚礼仪式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如何使这个象征符号为人们所喜爱和选择,最终成为一个个性化、特色化的形象品牌被人们认同,需要婚礼司仪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文化素养积淀,需要其着意于婚礼主持语言的积累和包装,有意识地进行体态语言的设计和养成,并与不同职业的人开展交流,体验和洞察生活,提供有个性化价值的信息、认知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阳骁锋.浅谈婚礼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8(23):368.
[2][4]赵毅衡.符号学丛书: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宋邵勋.非言语传播学概论(新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侯寅,牛犇.婚礼主持人品牌符号效应建构的路径[J].公关世界,2021(15):64-66.
[7]吴超凡.浅谈网络综艺娱乐节目《奇葩说》的新形态——人格化主持[J].科技传播,2019,11(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