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下央视春晚的创新表达

2022-12-28 00:00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已经进入5G应用的新时期,这促进了电视媒体行业由传统形式向新媒体的转变。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电视直播的视听形式越来越丰富,广大受众的参与性也越来越强。对于央视春晚来说,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其更好地实现高质量信息实时转化,丰富直播类型和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兴趣,提高春晚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在满足新时期受众对优质节目直播内容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受众认可度和满意度。现主要从新时期技术赋能背景下央视春晚创新表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未来春晚技术在提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基于此总结技术创新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电视直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央视春晚受众也能够明显感受到媒体融合发展,如5G直播技术、AR技术、多屏交互形式等前沿科技在晚会直播中的广泛应用。从目前技术创新发展来看,央视春晚的创新表达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新旧媒体深度融合,进而发挥当前多元媒体形式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实现晚会直播的高质量、高效率传输,扩大节目播出的影响力。

从1983年到2022年,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漫漫四十载,科技创新涵盖了节目内容生产的方方面面,直播技术的创新、优化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人们从一开始只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晚会,到现在在新媒体创新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选择直播内容;参与央视春晚直播互动的形式也更加丰富,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观众通过四部电话点播节目到2015年春晚与社交媒体全面合作,如央视春晚与微信共同推出了派发红包的方式,不仅突破了时空限制,也改变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春晚从一开始运用“人海战术”营造现场氛围,到2022年首次运用LED屏幕打造720°穹顶空间,在“5G+4K/8K+AI”的技术驱动下,将XR扩展现实技术引入春晚的艺术创作,为观众呈现出更多立体化、沉浸式、智能化等的新艺术形式,提高了媒体信息服务的质量,也为央视春晚节目内容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技术赋能下央视春晚的创新表达的必要性

创新技术应用成为电视晚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品牌的构建,实现关键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赋能下,晚会直播在内容构想、技术应用、节目录制、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艺术和创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同时探索出了许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融合经验。对于电视晚会节目发展来说,技术赋能有助于更好地拓展文艺创作形式,增强节目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是对于各个地方台的春节晚会来说,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展示,构建出一种极具科技感和沉浸式的节目氛围,因此创新技术应用也越来越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台以及央视春晚创新发展的潮流[1]。扩展现实技术是近些年节目制作、舞美设计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如2021年的央视春晚让无法到场的周杰伦和刘德华通过云录制的方式与现场的演员进行“云互动”。另外,爱奇艺也借助扩展现实的技术,举办了全球首个虚拟演唱会。

受众对优化央视春晚内容需求迫切

随着当前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千禧一代”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主要受众,这导致央视春晚等电视直播节目的受众与之前有了较大不同。在融媒体时代,央视春晚直播收视率的变化除了人们口中的“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了”外,人们对信息接收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也是主要的原因。现在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获得教育知识,实现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转变。结合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新时期的人们更加侧重于精神文化的提升。这也要求央视春晚在技术创新、内容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产品消费功能。

创新技术应用有助于提升节目呈现效果

央视春晚这类大型综合性晚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节目的呈现效果和晚会直播的质量。因此,将传统的、较为落后的晚会直播技术转变为当前智能化、信息化的创新科技,有助于从执行操作层面完成工作流程的优化。例如,2017年春晚将自由视角技术(子弹时间)应用在舞蹈节目《清风》和武术节目《中国骄傲》中,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二次元人物“洛天依”出现在2021年春晚少儿歌舞节目《听我说》中;2022年武术和舞蹈节目演员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有了质的提升,在4K/8K技术下的超高清晰度、摄录系统真实色彩还原中呈现出电影大片质感,晚会直播所使用的强大服务器可以对画面内容进行高质量的渲染并对直播信号进行实时切换,导演可以借助AR、VR、MR等多种技术对晚会直播画面进行控制。对于受众来说,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感受到的虚拟内容增添到晚会直播中,提升受众的视听感受,极大地提升晚会节目的观赏效果。

央视春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重技术,轻内容”

随着近些年各类春晚舞台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相关节目的竞争性也越来越强。许多节目爆款的出现,一方面使晚会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广大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例如,有些舞蹈类节目认为只要呈现出特效场景就能够为广大公众提供高水平的节目观赏体验。但事实上,舞蹈要从表演的叙事场景构建过程中脱离出来,尊重舞蹈要素的基本语言和叙事结构,为其构建活态化的舞台空间,实现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避免只是满足受众的需求而进行舞美技术设计,要能够真正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2]。央视春晚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随着艺术审美的不断转变,技术人员要实现内容和形式、传承和传播的有机统一,真正发挥出技术创新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

技术提升无法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

春晚舞台节目设计的诸多经验告诉我们,对内容的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术创新要与人们的生活贴近,要将“内容为王”作为技术优化的价值标准。因此,在通过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优化节目形式的过程中,要真正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进而通过演员的高质量表演将5G技术应用到春晚节目的场景设计中,实现多维度的表演。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积极顺应当前融媒体发展趋势,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工具,挖掘观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内容,用更高速、高效的传播方式将内容输送到用户面前。

技术创新与传统优化不匹配

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春晚节目直播经历了从传统电视媒体时代到门户网站时代,再到当前移动互联智能媒体时代的发展。不同时代在节目内容制作以及输出表达上有着相应的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央视春晚追求“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但是随着新媒体以及受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发展,春晚传统的、艺术性不强的内容使广大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技术创新与传统优化无法实现协调统一,那么技术将仅仅是一种呈现手段,无法成为内容的一部分。相关内容也只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浅层次的审美体验,无法真正为受众构建出高质量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无法真正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

技术赋能下央视春晚创新表达的路径探究

创新高维影像转播中的AR技术

借助裸眼3D和AR技术,能够使广大观众体会春晚生动、灵活的画面,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尤其是在央视春晚高维影像转播过程中,高水平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渲染技术有助于提升画面质感,实现实时渲染和空间立体感相结合的理想化呈现状态[3]。因此,技术人员在节目创新过程中应当实现对多种渲染技术的融合应用,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中的舞台表演相结合,呈现出“全屏幕+裸眼3D”的舞台效果,打造更多科技感十足的创新性节目,为未来央视春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借鉴西方优秀媒介传播理论

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在其著作《引爆点》中总结出新时期信息媒介传播流行的三个主要法则,即个别人物、环境威力和附着力法则[4]。这些理论也可以为新时期央视春晚实现技术创新应用以及多元文化协同传播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在节目创作技术优化过程中,可以借鉴信息附着力法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中华传统音乐、舞蹈或现代电子音乐等文化要素进行创新转化,并融入开场舞蹈、转场歌曲等节目中,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帮助受众产生信息要点,增加创意符号。其次,在技术传播过程中,可以借鉴个别人物法则,实现多媒体融合的网络化传播,进一步扩大春晚内容的影响力。例如,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方锦龙通过节目展示,进一步推广了中国传统乐器,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最后,通过AR等技术,可以带给受众沉浸式体验,从而实现广泛的传播,这是环境威力法则的直接体现[5]。

构建创新技术应用的多元化渠道

5G直播技术有助于促进媒介融合,发挥技术创新具有的及时性、便捷性和去舞台化优势。因此,在未来央视春晚的优化创新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借鉴互联网企业以及地方电视台春晚制作的5G直播技术优势,强化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新用户[6]。央视春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从舞台物理空间、艺术创意构想以及节目制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技术应用。近年来,许多地方台春晚舞台流行在舞台上运用多种技术对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物或书画进行呈现。例如,河南电视台在2021年春晚,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春晚舞台中,通过5G+AR的技术,让“唐朝”少女在国宝国画之中穿行起舞,突破了舞蹈和叙事之间的割裂感,后续又在中国传统七夕节创作节目《洛神水赋》《龙门金刚》,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用现代前沿科技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潮流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节目形态,实现文化的创新传播,满足广大受众对文化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视频媒介的介入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对晚会直播内容的保存、回放、倍速播放等多种需求。

激活全场景多屏交互形式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即时互动的需求增加,而传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无法满足多场景即时互动需求。对于央视春晚来说,其覆盖范围广、受众多,因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背景的受众往往对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的创新优化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也不同。所以在春晚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借助当前多屏互动、交互形式构建出不同的场景和互动平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进一步丰富传统交互形式,将融媒体创新作为晚会形式创新的关键点,以便让受众耳目一新[7]。例如,近些年春晚在优化视听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节目收看的趣味性。2022年央视春晚再次刷新多项收视纪录,观众总规模达12.96亿,新媒体端的触达人次达71.33亿次。因此,在春晚节目创新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从实际内容创作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多场景互动直播与即时通信融合交互系统方案,真正实现央视春晚节目的跨界融合,展现央视春晚全时段、多渠道节目盛况[8]。

总而言之,央视春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更多地契合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广大受众创作优质的内容,为艺术工作者提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的技术条件。将技术融入艺术,通过多渠道展现,扩大节目传播格局;优化舞台场景设计、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加具有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构建具有覆盖性和更高传播效率的新媒体平台,以便更好地维持节目播出的热度,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屏互动。此外,央视春晚还要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1]曹宇琦.浅析央视春晚创作现状和创新突破口——兼谈2022福建春晚的创作启示[J].大众文艺,2022(17):97-101.

[2]成杰,王祎.从“破局”到“破圈”:社交网络时代央视春晚的现状与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30-140.

[3]戴永超.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5G直播技术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08):80-83.

[4]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M].钱清,覃爱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郭婷.河南春晚引爆“出圈”成因浅析[J].文化产业,2022(25):31-33.

[6]陶婧.文艺节目中的创新技术应用[J].视听界,2022(04):106-108.

[7]赵博.虚实结合,亦真亦幻——2022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虚拟植入技术应用浅析[J].广播电视信息,2022,29(06):10-12.

[8]严礼明,庹明生.多场景视频直播与即时通信融合交互路径探讨[J].电视技术,2022,46(04):149-152.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