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美学研究

2023-01-14 00:00

近年来,基于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创作一路向好。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应秉承辩证取舍、开拓创新的理念,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进行继承发扬的同时,合理吸纳外来艺术血统,进行巧妙的创新尝试,进而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有序健康发展。对此,现将从中国动画电影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入手,探析动画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表达,以期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在动画电影中的有效实现提供一些帮助。

伴随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推进,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的同时,对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提出了挑战。在此过程中,中西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各个行业领域均在变革中谋生存,在融合中求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信息输出远不及信息输入的局面,在市场经济发展及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动画艺术行业进入长时间的低迷状态中。在此期间,社会大众的审美意识不断发展转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化艺术作品在培育大众审美意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信息双向交流越来越频繁,由此,我国社会的当代美学思想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人学者纷纷将西方现当代文化艺术思想理念引入我国,并对其进行学习模仿,但这一理念不论是在文化观念上,还是在价值体系上都显得与我国社会格格不入,至此人们逐渐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艺术发展中的适用性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多样丰富的民族元素,是中华民族审美趣味的重要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定式。中国动画艺术理应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把握机遇,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表达,帮助大众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塑造及影响当代观众的审美价值观,进一步实现动画电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美学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动画电影的相关概述

(一)中国动画电影的含义

中国动画电影主要是指国产动画影片,即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动画作品,其中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想观念、人文风俗、审美趣味等。提及中国动画电影,必须要提到颇具中国特色、中国韵味的传统动画作品,它们被赞誉为拥有中国美学思想的动画作品,也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间,由老一辈动画家创作的动画作品,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国际社会上也收获了良好的反响。例如,水墨动画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剪纸动画作品《猴子捞月》《猪八戒吃西瓜》;皮影动画《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彩色动画《大闹天宫》等。这些传统动画作品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二)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萌芽期、繁荣期、低迷期以及探索发展期四个发展时期。其中,中国动画电影萌芽期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动画电影早期叫作美术片,由万氏兄弟始创,因此,万氏兄弟也被称为“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自幼喜欢绘画,并在很早便萌发万泉河之晨创作中国动画片的念头,历经反复的动画试验,最终于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首部动画作品《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1940年,万氏兄弟联合制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等一系列动画短片;于1941年制作完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中国首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其中,于1926年创作的《大闹画室》在我国动画史上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为后续中国动画电影的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颇具民族特色的《铁扇公主》,依托创新性的创作手段及浓郁的东方审美趣味,成为亚洲地区首部动画长片。在此期间,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动画电影繁荣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时期中国动画电影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族风格越来越成熟、鲜明,代表性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这一时期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顶峰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百余部动画电影,并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原创动画人才。中国动画电影低迷期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历史原因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创作陷入低谷,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动画电影渐渐掉队。直至20世纪90年代,在科技的发展推动下,各式各样的动画创作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加之社会资本、民间力量的支持,国内外市场对动画作品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中国动画电影事业发展逐渐由低迷期转向探索发展期。与此同时,国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动画电影实现了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如迪士尼电影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冰雪奇缘》《花木兰》等,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中国动画电影在该时期积极向国外学习,在人物塑造、场景设计等方面进行学习模仿,但创作出的作品出现了本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因此,如何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成为摆在当代动画创作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

我国早期动画作品被称作美术片,其生产机构为美术电影制片厂,由此表明中国动画电影诞生之初便与传统美术技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水墨动画可称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大创举,其基于对中国传统美术技法精髓的吸收融合,依托水墨丹青所营造出的写意美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其他国家的动画电影所难以实现的。水墨动画讲究利用水墨的黑白渐变创设唯美、深邃的场景,渲染空灵悠远的氛围,彰显中国山水画悠久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韵味。在水墨丹青的作用下,动画电影呈现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或水天一色、山清水秀,或峰峦叠嶂、雄伟壮阔,水墨动画实现了深奥幽邃意境与自然灵动变幻笔法的有机融合,进而造就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意境美。

(二)传统文化的元素之美

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创作者积极地将剪纸、戏曲、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电影创作中,以此创作出大量经典的动画作品,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元素之美。比如,传统戏曲元素在不同地域有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如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湖北的黄梅戏、江苏的昆曲等,这些传统戏曲元素赋予了传统美学一种兼具戏剧性和文化性的底蕴。许多中国动画电影都尝试提取应用这一元素进行创作,以期实现对传统戏曲独特美学价值的生动表达。比如,在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中,创作者便很好地引入了京剧中“动”的表达,让孙悟空的动作表现得更为生动、灵活。京剧等传统戏曲元素中的程式化,为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美学价值带来了别样的艺术呈现。

(三)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将其应用于中国动画电影中,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美学意象及诗化内涵。儒家思想蕴含着崇高的理想抱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基于家国兴亡视角,揭示人的命运前程。千百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在中国教育领域占据着主流地位。动画电影中对儒家思想的表达通常倾向于采用一种抽象化的表达方式,即一般不通过人物言语进行直接阐述,而是讲究托物言志,依托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儒家思想,以实现价值引领的效果。推进儒家思想与动画电影的有机融合,可以使动画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表达

(一)依托先进技术推进二度创作

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动画电影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以完成对各种想法、画面的生动表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并为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的融合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比如,通过将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引入动画电影创作中,可实现对各种想象画面的真实再现,并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视觉化处理,以此提升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创作人员通过对3D技术的合理应用,使传统文化元素得以深度精细地呈现,不论是在大气恢宏的长安城、险峻奇特的五行山山洞等的场景设计方面,还是在纤毫毕现、戏曲脸谱化的人物形象设计方面,都很好地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作品中的创新呈现,在先进技术手段的加持下,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为直观、立体地展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先进技术手段不应局限于人物形象、场景设计方面,还应使其很好地服务于故事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动画电影的风格确立而言,更要保证所引入技术手段的合理性。比如,美国动画电影以三维动画居多,十分追求画面的真实感,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视觉体验,由此也造就了基于技术引领的美国动画电影风格。而个性鲜明的日本动画则偏向于创作二维动画电影,2016年推出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则采用了2.5D技术,和2D 技术、3D技术相比,该项技术的应用让动画电影变得更具层次感、意境感。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鉴于其与日本动画电影均隶属东方美学体系范畴,因而,相较于3D技术,通过对2D技术、2.5D技术的应用,更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表达。

(二)综合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相较于早期动画电影,如今的动画电影在时长上出现了明显转变。早期动画电影时长在几分钟、一小时不等,而如今上映的动画电影时长大多在90—120分钟之间。鉴于如今动画电影的这一特性,在一部动画电影中倘若仅引入某项单一元素,则势必会使动画电影显得较为局限,并影响其表现力。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剪纸、水墨等元素进行单一应用,显然难以满足当代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要求。基于水墨元素的中国动画电影尽管有着浓郁的中国韵味,但诸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终究已成绝唱而难有后来者,抑或说应用单一的传统文化元素已不能满足如今动画电影的剧情表现、观众观赏等的要求,而只有通过对一系列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用,方可更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韵味及美学价值。例如,中国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取得成功的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电影实现了对多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用,并确立了协调统一的电影风格,进而实现了高水平的故事叙述及人物塑造,为广大观众带来了良好的感官体验。对于动画电影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应用某一类型的传统文化元素,还是在同一系统中综合应用多种传统文化元素,都应注重对各种元素进行创新改造处理,以此实现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提升动画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统文化美学价值在动画电影中的当代表达,不应只是模仿早期经典动画电影以及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单的堆砌,而应当是对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综合创新应用。

(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当代价值

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均可在当代实现普遍适用价值。当代动画电影创作应注重展现当代审美,传达当代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思想及其美学价值在当今时代仍具备一定的适用空间,但对于其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不成熟的动画电影在表达传统价值时,通常会出现“教化”的趋向,而较为成熟的动画电影在故事叙述上又会出现“教材视频化”的趋向,进而造成“文”难以载“道”的局面。二是将以儒道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用于当代动画电影中,应积极根据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而进行转变,并有意识地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而并非按部就班的简单呈现。要知道美国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赢得全球观众的广泛青睐,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其主题表达可实现“普世性价值”,如《冰雪奇缘》对自由的追求;《功夫熊猫》对草根逆袭的呈现;《你的名字》对纯真爱情的向往,等等。《大鱼海棠》以动画电影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向观众传递“生死轮回、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当代表达,也是对传统思想观念“普世性价值”的彰显;《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电影主题设立上,并不局限于固有的“邪恶永远无法战胜正义”的主题,而是重构了更具“普世价值”及时代特色的“自我救赎”的主题,以此使电影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在当代动画电影创作中,创作者应有意识地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性价值”,并推进其与当代价值观念的有机融合,进而让动画电影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表达的同时更具时代特色。

新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文化自信”的号召,中国动画电影应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在题材选取上,要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美学价值表达上,要遵循美学发展规律,依托先进技术推进二度创作,综合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当代价值等,推进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冰,丁舒珊.中国传统文化IP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审美表现——以《哪吒》为例[J].文艺论坛,2022(01):95-100.

[2]高薇华,青语潇.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创作的历史、现状及趋势(1926—2008)[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9):61-66.

[3]席威.《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J].电影评介,2016(17):85-87.

[4]罗业云.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重构[J].当代电影,2017(05):115-118.

[5]李成蹊.中国动画电影吸收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中心的讨论[J].人文天下,2021(12):46-50.

[6]陆明.解构与重塑:国产动画片中的传统文化符码[J].当代电视,2021(04):103-106.

责任编辑:史偌霖
< 排序栏目 保存 重置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人才招聘 | 站点公告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 技术支持:后稷网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