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作为大众娱乐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由于韩剧近年的国际影响力较大,且其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近,因此现以韩剧为例,通过分析韩国影视剧受众导向式的对外传播策略,为国产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
影视剧作为流行性文化娱乐活动,是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能够有力展现国家形象,传播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趣。纵观全球的影视输出,韩剧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因其同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韩剧的对外传播策略也更具借鉴意义。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在他的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提到“跨文化传播”这一概念,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文化交流或信息传播的活动。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中,其认为编码是指信息传播者将所传递的信息、意图或观点转化为具有特定规则的代码;解码是指信息接收者将上述代码按特定规则进行解读。当传播者和接受者对传播符号拥有能够共同理解信息的背景时,文化折扣大大降低,编码和解码才能无阻碍地进行[1]。因此,跨文化传播需要遵循固有规律,寻求与受众的文化内涵的共识,减少文化隔阂和传播障碍[2]。
韩剧的对外传播以年轻群体为主要受众,以“美学建构”为核心特点,着力在美学上与受众达成文化的一致性。韩国青春爱情剧《那年我们的夏天》开播即获高达9.0的豆瓣评分,它讲述了一对高中情侣分手五年后,因工作再度相遇,历经波折又破镜重圆的故事。女主高冷学霸和男主呆萌的人物设定形成强烈的反差萌,分别五年后纠葛而坚定的爱情更是让观众为之动容。看似常态甚至老套的主情节结构,却在韩剧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拍摄手法下格外吸睛。
韩剧传播的受众定位及特点
影视的跨文化传播需要明确传播的目标群体,剖析受众的特点和文化需求,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输出文化内容。韩剧以年轻人为切入口,将年轻群体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受众,期望在年轻人中寻求文化好感和亲近感。
(一)思想开放包容
新时代的年轻人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思想更为开放包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网生一代”可以轻松接触到各国文化;经济全球化让年轻人的衣食住行都带有文化融合的意味。这样的成长环境大大提高了年轻人对异文化的接受度。比起中老年群体对本土文化的固守,年轻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差异性的文化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他们追新逐异,张扬个性,具有极强的新潮文化消化力,这也为韩剧在各国年轻人中的传播和流行奠定了基础。
(二)完美化的偶像崇拜心理
中老年人多将优秀的政治人物、文化学者作为偶像。年轻人心智尚不成熟,其偶像崇拜更显幼稚和理想化。一方面,年轻人尚不具有坚定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判断力,往往倾向于将同龄人认可度较高的人物作为偶像。另一方面,年轻人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更追求有着优越长相、姣好身材、高尚品质、富裕生活等符合大众审美的人物。这样的偶像崇拜心理也为韩剧的人物设定提供方向[3]。
(三)理想化的生活憧憬
年轻人涉世不深,对现实生活抱有理想化的憧憬,期待超越门第和阶级的坚定爱情,相知相伴的知己友情和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温暖亲情;期待充满善意的陌生人和处处友爱的社会环境。但现实往往骨感而残酷,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宣告着这种憧憬的破碎,让年轻群体深陷理想与现实错位的失望感中不可自拔。年轻人对未来的浪漫主义幻想在与现实的对峙中破灭,但内心对其的期盼却与日俱增,需要在影视作品中寻求精神慰藉。这也是韩剧的美学叙事能够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原因,它为年轻人提供了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情感依托。
韩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受众导向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5W”传播模式,其将传播过程解构为传播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和效果五个要素。其中,接收者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而效果则是信息传播后受众对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产生的影响,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中国学者关世杰教授又将5W模式拓展为7W模式,即甲文化传播者、传播内容、用甲文化码本编码、传播渠道、乙文化接收者、用乙文化码本编码、效果。其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体现了跨文化传播时存在的双方文化的差异性,即一种无形的“文化疆界”。在韩剧的跨文化传播中,影视剧的文化内容即为信息,观众即为接收者。一方面,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需以受众为导向,围绕受众特点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为了突破“文化疆界”,减少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带来的传播隔阂,还需要以共识性的内容获得受众的认同。
(一)着力于美学叙事——与受众达成文化共识
具有共识性的文化内涵应该来自对自我、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思考,如人际关系、婚姻、情感类的问题是跨越了国家、种族等文化背景而存在的。“美”作为一种对自我、对世界的追求,同样具有共识性和普适性,它包括人物外形的美、价值观的真善美、故事情节的浪漫美好、画面构图的美观。针对年轻群体理想化生活与现实不符的困境,韩剧将美作为影视制作的重要标准,注重给予观众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让观众未被满足的内心期待得以落地。
内外兼美的人物角色
人物的美包括对演员外形美和对角色真善美的设计。为满足观众的视觉审美需求,韩剧对演员的外貌要求较高,男俊女靓成为标配。剧中人物的服装和发型也经过精心设计,不仅配合情节氛围,还提供了美的视觉体验。另外,在角色设定上,在追求人物的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同时,注重对其形象的美化。《那年我们的夏天》中的女主妍秀,长相和身材优越,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其前期性格孤僻,并不讨喜,但后期在剧情的推进中讲述了女主的悲惨身世和内心的善良,为其不讨喜的性格做出合理化解释。让观众在感受到人物角色的立体饱满的同时,又对女主心生同情和喜爱。
浪漫主义的故事情节
互联网在促进人际交流的同时,也加速了爱情的无缝衔接。年轻人对专一的、超现实的、命中注定般的爱情的期待和骨感的现实相冲击,带来巨大的失落感和消极情绪。韩剧以此为着力点,打造为爱而爱的纯粹情感,设计罗曼蒂克式的浪漫桥段,迎合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那年我们的夏天》中,男女主高中时期的恋爱状态甜蜜而青涩,分手后的五年里仍互相深爱、期待并最终重逢。这份青春期的美好悸动,这种深刻而坚定的爱情,再加上破镜重圆的戏码,跨越了现实的障碍,为观众呈现了一份理想爱情。
细腻真诚的叙事语言
细腻的叙事手法是韩剧的惯用技巧。其善于放慢故事的节奏,用细节化的情节设计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纠葛。一步步递进的感情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更能达到让受众共情的效果。《那年我们的夏天》故事情节推进较慢,导演着力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如男女主重逢后,男主(崔雄)整晚的翻来覆去,夜不能寐;又或是男主看着眼前熟睡的女主,内心一系列的思考和纠结;甚至是男主不敢直视女主而表现出的眼神闪躲,等等。见微知著,细节才更能表现男女主隐忍而坚定的爱情,真诚才是打动人心的利器。
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尽管东西方在权威与自由、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思想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并不妨碍我们共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真诚的友情、相互扶持的亲情、不离不弃的爱情是世人追求的共性内容。韩剧着重勾勒和传达这种被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观,引起观众的认同感和共鸣。《那年我们的夏天》中女主妍秀对生病的奶奶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朋友对处境艰难的妍秀无微不至的关怀;男主和妍秀的相互陪伴与救赎,三条情感线将忠孝、仁爱等价值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其中感受到人性善的一面。
唯美的画面构图
场景的美观性能烘托浪漫氛围,带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韩剧的拍摄十分注重画面构图,尤其擅长使用光影、水雾、雪、雨等要素来呈现画报般的美好场景。如在《那年我们的夏天》中,男女主高中时期拿着水管互相洒水的打闹情节,就在阳光、水雾、白色校服和少年明媚笑容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具有青春气息,生机勃勃又欢快美好。具有氛围感的浪漫场景对于年轻群体,尤其是对天性爱美的年轻女性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二)边拍边播——顺应受众需求
韩国影视剧为提高收视率,采用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编剧在开拍前,大致准备三分之一的剧本内容,后续的情节设计则在电视剧播出后,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调整[4]。这样的方式既能提高拍摄效率,又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使情节发展更加符合受众预期。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出后,由于观众偏爱男女主的阳台戏份,编剧便将后续多数情节安排在阳台进行。这样的制作方式相对灵活,紧紧围绕受众需求,虽然商业化色彩浓重,但的确更好地促进了韩剧的对外传播,提高了观众对韩剧的整体满意度。
(三)借网飞平台营销传播——触达广泛的受众群体
跨文化传播以内容的文化共识性为核心,以畅通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为依托。只有借助国际化的视频平台,才能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视频,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传播。网飞(Netflix)早期主要是以经营DVD租赁业务为主,2013年《纸牌屋》的上线使之跃升为全球知名头部流媒体平台[5]。2016年网飞进军韩国市场,借助网飞本身的国际传播力和制片方的大力营销,《那年我们的夏天》在全球年轻群体中获得良好反响,实现了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传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互联网时代已然不适用,当下的跨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内容精良,更要路径通畅。倘若脱离了网飞平台,《那年我们的夏天》即便制作精良,也难以触及海外的广泛受众,其传播的范围将被极大限制。
对国产剧跨文化传播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已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一批优秀作品如《都挺好》《隐秘的角落》等让观众耳目一新。但在跨文化传播上,国产剧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还需坚持以受众为导向,努力触达更广泛的目标群体,顺应观众的追剧需求,达成文化共识。目前国产剧的对外传播主要依托海外网站对版权的购买,如《星汉灿烂》《苍兰诀》等暑期爆火剧纷纷在网飞上线,实现了“出海”。但要想真正推动国产剧的对外传播,还需打造中国的国际化视频平台,努力扩大受众范围,将国产剧传播的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爱奇艺视频平台已经着手海外市场布局,期待其成为国产剧“出海”的重要路径和依托。
除平台外,影视剧本身的制作精良和内容共识更是出圈的核心要点。首先,国产剧在剧集设计上可以参考韩剧模式,追求少而精的内容设计和快节奏的情节发展。剧集的减少能降低成本,为剧本和服装道具的改进提供资金,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口碑剧《隐秘的角落》正是采用12集的剧集制,利用快节奏的精彩剧情抓住了观众的心。此外,短小精良的剧作还能降低观众追剧的疲乏感,提升国产剧对外传播的效果。
其次,国产剧应当更注重细腻化的情节设计和美观化的场景。拍摄时将人物的情感递进式表达,让观众逐渐进入状态并与角色共情。那种为了“撒糖”而设计的生硬情感线只能满足小部分观众的需求,难以达到“出圈”的效果。场景的美观化对国产剧的服化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李木戈导演的《东宫》是该方面的典范。其在沙漠地区的实景拍摄和精致的服饰搭配,让剧中的每一帧都美如画报。
最后,国产剧应打破以青春爱情作品为主流的格局,用人类共性问题的影视内容达成“文化接近性”[6],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精髓展现中国特色,创作出更多优秀剧作,以获得海外受众的普遍认同。
韩国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以受众为核心,从需求端出发考虑影视创作和宣传推广,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其影视作品紧紧围绕美学的文化共识,在价值观、情节、人物、画面等多方面带给观众别样的美的体验。影视输出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影视的跨文化传播上同样应当有的放矢,国产剧需坚持以受众为导向,在内容和传播形式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
参考文献
[1]靳翠萍.成功应对“文化折扣”——浅析“韩剧”在中国的热播[J].新闻界,2006(04):88-89.
[2]何晓燕.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3]曹旭光,张书琛.新世纪韩国影视美学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电影文学,2015(06):30-32.
[4]杨旭霞.国产电视剧的对外传播路径探析——基于中韩两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对比[J].声屏世界,2021(03):5-8+27.
[5]范孜恒.跨文化语境下韩剧传播策略探析——以《鱿鱼游戏》为例[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01):66-69.
[6]史玉洁.韩剧在中国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原因探析——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23):1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