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主题出版的价值挖掘和传播工作,需要高度符合出版的基本规律。科普读物是一种非常有利于传播主题价值的阅读载体,科普类主题出版在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科普类主题出版为作者创作和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更有利于他们不断地挖掘选题价值,通过产品撬动市场实现双效统一。现以《大江豚影》一书的策划出版为例,从策划、组稿与出版三阶段提炼出编辑通过实践挖掘出科普类主题出版物的价值路径,并提出在新时代要求下,编辑应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做好选题的“导演”,打造主题出版双效统一的作品,让社会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我国的科普读物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科普读物出版比重加大,产品供给量大幅度增长,市场日益繁荣。依据开卷数据分析:2020年,仅在科技类和童书领域,在售的科普读物品种就超过一万种,这个数字在2021年仍在增长。同时,科普读物的出版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版社大都形成了专门且有一定规模的科普创作团队,为科普读物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讲科学,专家谈科学,民众学科学,大众对科普读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此外,在相关部门的推动和引导下,许多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为科普读物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
科普读物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题材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可分为少儿科普读物、青少年科普读物和成人科普读物,读者年龄分布涵盖全年龄段。少儿科普读物的阅读训练,已经成为拓宽孩子知识面,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青少年科普读物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助力青少年在竞争中获取优势,补充青少年课内学习的知识体系,完善青少年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因此,少儿和青少年科普读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主题出版是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等主题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2]。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出版业高度重视,对主题出版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界立刻积极响应,深挖选题,精心组织编写,打造了一系列有规模、有影响力、有时代性的主题出版物,形成了一大批优秀出版成果和文化积累。在主题出版投入越来越大的局面下,选题陈旧、内容空洞、脱离市场、过度包装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出版社过度强调主题出版的出版数量,以规模论成效,社会效益评价逐渐趋于单一化;一些编辑依然认为主题出版是完成任务的出版物,不必依靠市场渠道,从意识上将出版划分成主题出版和市场化出版两块,忽视了经济效益[3]。当下,一些主题出版物的确存在选题方向单一,内容模式固定,双效不够统一的现象,制约了选题应有的价值体现和价值延展,降低了主题出版物的价值传播力。
科普类主题出版物的价值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一方面是由于科普选题的科学性、专业性而被客观弱化,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普选题的主题出版价值往往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需要挖掘整理而被主观忽视。因此,策划一本优秀的科普类主题出版物,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除了在意识形态和科学专业上需要严谨把关,在价值挖掘上也需要另辟蹊径。编辑在做好常规出版流程以外,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作意识,积累创作能量,做好选题“导演”。本文试以《大江豚影》一书的策划出版为例,从策划、组稿、出版三阶段提炼出科普类主题出版物的价值挖掘路径。
策划提炼价值:找准价值抓手,突破价值盲点
随着党和国家对科普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全民对科普知识的渴求在不断增长,对科普读物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可以这么说,科普读物已成为引领全民阅读的排头兵。主题出版中那些宏大叙事、社会热点、政策解读、名人事迹等题材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并随着重大事件和热点的迅速传播,抓大事、找名人、紧贴热点已经成为主题出版的主要方式。但我们应当看到,重大事件和热点往往影响并浸透在社会现象和公众生活的社会“微循环”中,而在其中折射出的主题出版价值,常常由于素材过于散乱、单个亮点不足、策划费时费力等原因被编辑忽略,形成了一般选题的主题出版价值盲点。同时,编辑面对一些反复出版过或者相对冷门的一般选题,难以将其与主题出版价值挂上钩。
《大江豚影》一书的雏形是《南京长江江豚摄影集》,最初的出版动机是通过出版这本摄影集,展现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几年来保护江豚的工作成绩。翻看长江江豚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图片后,编辑发现这个选题蕴含了较好的主题出版价值,搜索相关资料后,确定了本书的三个出版价值。第一,具有开创性。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鲸豚类动物的科普书,也出版过介绍长江江豚的读物,但绝大多数是学术汇编和影像图集,至今还没有一本独立系统介绍这个物种的科普书。第二,具有先进性。近年来,长江江豚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陆续公布,尤其是中国鲸豚类科研团队对长江江豚独立物种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第三,具有社会性。2021年1月,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然而,社会大众对这种长江中的极危濒临物种知之甚少,相关部门的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也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知,缺乏长效保护的社会意识。
经过以上分析,拉近长江江豚与人的距离是挖掘选题价值的抓手。用一本书尝试缩小这种距离,向大众读者系统介绍长江江豚生物学特征、历史文化、种群现状、生态保护等内容,拉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与长江江豚的“距离”,就是本选题出版价值的一次提炼。如果能以这种可爱动物为纽带,串起它身边的人和事,整合成一本内容新颖、科学严谨、充满正能量、展示新成就的科普主题出版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组稿深挖价值:不光做“制片人”,更要做“导演”
相较于社科、文学类出版,科普类主题出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更好的价值传播力。科普类主题出版物更适合大众阅读甚至全民阅读,容易吸引青少年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主题出版价值广泛传播的重要方式。二是有更好的内容延展性。科普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历史,具有承载传播千年文明,歌颂当代伟业,提升科学素养等多种功能,是主题出版价值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三是有更好的价值认同感。科普就是生活,它可能正在你我身边发生着,科普类主题出版物中的不同内容,会对应在社会的不同领域让大众产生共鸣,成为主题出版价值认同的有效手段。
仍以《大江豚影》一书为例。确定了出版方向并得到相关部门与机构的认可后,我们组建了核心编写组开始工作。提升科普选题主题出版价值需要提高组稿要求,提升稿件质量,但这恰恰就是真正的难点。首先是有素材无书稿。我们发现本书的组稿难度远超预期,能征稿的对象很少,可约稿的作者更少。长江江豚的学术研究、历史考证、保护政策、民间活动的素材,散佚在大量的出版物和网络信息中,来源极为庞杂,这对组稿和统稿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异于平地起楼。其次是需要二次创作。本书的组稿工作其实是在组素材,但要保证选题价值,提高内容质量,扩大读者范围,我们就必须对许多碎片化的素材进行甄别、筛选、梳理、修改、编写、创作,再结集成稿,这是一项有挑战且艰巨的创作性工作。
基于此,我们决定在做好审稿、统筹、校对等常规编辑工作外,以创作者的状态进行策划和组稿流程,不只做书的“制片人”,还要做好书的“导演”,将素材去粗存精、化零为整,进行必要的通篇处理,以定制化组稿方式实现出版目的。这种组稿方式在主观上应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出版价值
《大江豚影》是一本原创的主题出版类科普书,科学性和主题性必须兼顾,传播科学、传承、成就、奉献等理念是最为重要的出版价值,具体要体现以下四个导向:一是包含国内乃至世界上长江江豚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展示千年文脉中长江江豚的文化踪迹;三是展现十多年来长江江豚保护的突出成就;四是讴歌江豚保护者们用心用情的无私奉献。
拟定组稿方向
一是邀请国内鲸豚类研究权威专家担任本书主编和顾问,确保科普内容的先进性、专业性;二是通过征稿和搜寻,收集涉及长江江豚的历史遗迹、文化印记、文献典籍等素材资料;三是汇总“长江大保护”的有关政策以及长江江豚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及国家、省、市、区各级环保治理部门的工作成果;四是向志愿者们征集江豚保护日志和工作手记。以平凡人的笔墨体现保护自然、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怀。
确定书稿风格
一本书的书稿风格就是书的调性,这个工作常常由作者或主编来完成,但作为一本主题出版类科普书,《大江豚影》仅依靠单一作者难以兼顾科学性和主题性,专业度与大众化需要中和,这担子自然落在了编辑身上。我们不仅要把不同方向的来稿按照出版价值统一,还要对整部书内容的比重、形式、文学性、阅读性等综合考量,整体把握,最终形成本书独特调性。
出版实现价值:三个“打造”确立优质成书形态
在深入挖掘图书的价值之后,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成书。成书形态决定了最终传播效果,读者阅读本书时对文字、图片、版式、纸张的感觉,就是图书出版价值传递给读者的过程。因此,《大江豚影》一书在三审三校、装帧设计、版式设计阶段通过三个“打造”确立了优质的成书形态。
打造一本有颜值的书
动物科普书成功与否,图片质量固然很重要,动物明星的“颜值”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野生江豚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光线的影响,拍摄的图片很难给读者带来亲近感。为此,我们向各机构以及民间摄影爱好者广泛征集了长江江豚的图片,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另外,还聘请专业插画师精心绘制了生物特征图、树状结构图、物种对比图、数据分析图等,给读者传递丰富的视觉信息。
打造一本易读懂的书
长江江豚的科研科考尤其是独立物种研究的学术理论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在和主编、专家充分沟通后,在确保本书科学性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一些“减法”。同时,又对内容进行了“加法”。如对古代典籍中出现的江豚俗称、别称、代称增加了必要的说明和注解;文物图示力求清晰美观、图文对照;保护措施和保护区介绍部分,重新绘制数据对比图、地理位置图,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文图互证的方式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打造一本有温度的书
《大江豚影》不是一本科学读物,它的出版价值要体现“人”,用一个个跨越时空的生命彼此呼应,用一份份温情流露的善意拉近距离,揭示物种的生存现状和种群危机,宣传环保理念。于中华接续千年的文脉中找寻历史的“温度”,于国家治理环境的举措中找寻社会的“温度”,于志愿者的倾情救助中找寻人民的“温度”,这才是本书最为重要的主题出版价值。
2020年11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行。总书记在2020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趋势,要靠长江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4]。《大江豚影》出版后,得到生物学术、环保科研、环境治理、科普文化各界朋友的赞许,入选2021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获得第十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一等奖。本书的出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力也将持续。由此可见,从主题出版价值上看,科普读物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非常适合主题价值传播的阅读载体,在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主题出版要高度重视打造双效统一的产品,这是由出版目的和出版规律决定的。首先,主题出版是一种以目的划分的出版门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选题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内容时代具有鲜明特征,题材包罗万象,素材来源多元,读者覆盖面比较广泛。因此,相较于以题材划分的出版门类,主题出版在题材和形式上为作者和编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编辑多层次、多角度挖掘选题价值和表现形式,也有利于通过打造“爆款”产品撬动市场,实现双效统一。其次,我们应注意到,主题出版早已成为出版内在基因的一部分,高度符合出版的基本规律。
主题出版是面向社会和大众的出版,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体现时代风貌,展示新的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营造良好氛围。编辑是作者的朋友,也是选题的“守护者”。编辑不应该只是作者的助手和选题的收纳者,特别是在主题出版领域,社会主旋律、正能量、时代风貌、新的成就都需要较高的传播效率和较广的传播范围,这些无疑为编辑的工作打开了新空间。
主题出版只有在高度遵循出版规律的前提下,以双效统一为目标,通过高效科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才能让时代的“旋律”以普适的“节奏”传播开来,让社会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尤其在当下出版业迎来融合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国家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和青少年教育,做好科普类主题出版物能为主题出版的全面繁荣提供强大助力,行之有效且意义深远。而编辑需要有创作能力,做好科普选题的“导演”,打造主题出版双效统一的精品,在科普题材上大显身手,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郭佳.我国科普读物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2):202-203.
[2]杨国祥.浅谈主题出版的特征与策划[J].出版广角,2013(11):66-68.
[3]张聪聪.主题出版市场有多大?值得新建一个部门去做吗?[EB/OL].(2020-07-21)[2021-10-06].http://www.cbbr.com.cn/contents/499/75340.html.
[4]张晓松,朱基钗,杜尚泽.万里长江绘宏图——习近平总书记沪苏纪行[EB/OL].(2020-11-16)[2021-10-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1/16/c_1126743167.htm.